APP下载

在老公常年家暴下,我出轨了

2018-11-20谢际春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施暴者强者家暴

谢际春

我被老公常年家暴,彻底心灰意冷,又不能离开他,最后我出轨了。结果,老公家暴得更厉害了。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老公长期家暴你,仅凭“长期”这个词,就可以判断,他的行为不是简单冲动、偶尔失控的范畴,而是具有长期、较为恒定的暴力施虐人格。

对于人格维度的病态,非但不能心存幻想:他有一天可以真心悔过,反而可预期:如果你激怒他、反抗他、报复他,只会使他的反扑更为凶狠,即家暴升级。除非你是真正的强者,不是指身体上,而是心理、精神、人格上的强者,能够战胜他或彻底制服他。

经验告诉我们:对于长期及确定性的家暴,软弱忍耐行不通,小的反抗和报复走不通,极端的比如杀害施暴者当然也不建议,那么剩下的基本只有彻底离开这一条路。而且,即使最后一条路,走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想起一个也是长期被家暴的女子S的案例。她自结婚之后就不断挨打,开始她寄希望于生孩子,没想到生了个不受丈夫待见的女儿,她被打得更凶了,常被打得鼻青脸肿,去医院成了家常便饭。她几次三番想离开,却思前想后,因为种种原因一拖再拖。但凡她流露出一丁點儿想离开的意思,就被丈夫更凶狠地暴打一顿,而且丈夫还对她进行各种威胁,例如她跑了就打死女儿。

终于,在一次暴打之后,忍无可忍的她鼓起勇气去了妇女庇护所。工作人员看到她身上遍布的老伤、新伤,十分同情,她哭着表示这次要坚决带孩子离开,请求帮助。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工作解决她的后顾之忧,将她的女儿悄悄转学到一所新学校;她另租了房子,也换了新工作,她是个能干的销售,一直承担着大部分的养家责任,在经济上也是遭剥削的一方,她的丈夫游手好闲,只偶尔打打零工。

一切看起来进展顺利,可是在法院宣判离婚后,在出口处律师就眼睁睁看着她被前夫生拉硬拽上了车。之后,他们恢复了联系。最终,她又回到了前夫身边,继续挨打。

我讲这个例子是为了回应你的“不能离开他”,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不能离开他呢?受害者常提及的,或自以为的原因是:孩子和经济状况。但S的案例,以及其他更多案例表明,这通常不是真正、深层的原因。

一方面,S的丈夫绝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暴徒,除了打S,他还极其擅长威胁、恐吓、贬低、控制、操纵,这些心理上的压迫、残害一点儿也不比肉体上的家暴危害小;另一方面,他们长期的家暴关系得以维持,也离不开S的“贡献”。她有典型的受虐和依赖人格,在某种程度上,她“纵容”和“滋养”了家暴。就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她甚至可能认同了施暴者,为他辩解、美化他的暴力行为,如“他是为我好”,而认为自己确实是卑微、无能、渺小,就该打。

另一种解释是,有研究发现,有些早年有创伤的人会对痛苦“上瘾”,他们会一遍一遍无望地重复痛苦的体验。其运行机制类似S,只有受虐才能感到快感。

第三种解释,也是最常见的,S有一个家暴的爸爸,她从小习惯了被挨打、威胁、恐吓等。而这种从小养成的习惯根深蒂固,成为自动化的反应,有时熟悉的感觉压倒一切,尤其那些“好的关系/男人”可能会伴随着未知的极大恐惧或不配感,这会让人害怕改变,退回原处。事实上,虽然她在意识层面明白家暴不好,但由于受限于她的体验,可能真的无法想象还有其他的亲密关系模式。那么,有(虽然是坏的)总胜过没有吧。以上3种机制也可交叉或共同发生作用。

可见,长期家暴的成因非常复杂,干预也很艰难。如果你不能在心理上做到可以离开他,一切都将是空谈。所以,你应该做的是心理分析、成长和戒断,很有可能你需要专业心理治疗。

猜你喜欢

施暴者强者家暴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反对家暴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需要立法保护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强者的品质
校园暴力施暴者的施暴行为分析
强者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