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区域推进的实践探索
——以襄阳市樊城区为例
2018-11-20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全国各地相继进行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小学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着许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城区热点学校“大班额”,城乡教师水平差异较大,学校管理体制不顺、教育观念滞后,应试教学模式较为普遍等。面对这些教育难题,樊城区教育局以打造“学城”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就是“成长成才教育”的教育新理念,大力实施“以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为主干,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两翼”的教育“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以“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引导探究”为核心思想,以“导学、自学、互学、评学”为基本流程的“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在樊城全面推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
一、理念驱动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必然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中,最难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课堂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樊城区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区域性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将观念的转变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为促进全区各中小学干部、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全力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每年组织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大辩论”活动,其中以全区性的教育思想辩论赛最为轰动,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深刻 (见表1)。
通过教育大辩论活动使樊城教育人进一步明确了“人中心观”“学中心观”“生中心观”以及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实际意义,有效引领了广大教师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实现了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转变,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变,以知识为本向以素质为本的观念转变,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培训提升
对教师进行改革培训是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改革意愿、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方式。樊城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提升是区域推进机制中最为有力的一环。樊城区的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由上至下,由点及面,实现了全覆盖。
表1 2011-2017年樊城区教育思想辩论赛部分辩题
1.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从管理者层面,组建了樊城教育系统干部自主学习研修班,并定期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进行各种体验式培训,促使课改团队的核心人员逐步掌握高效课堂建设的实际操作要领,让越来越多的校长成为课改方面的行家。教育局局长编写导学案、上课,引领干部成长。2012年7月,举行了以“教师幸福与校长责任”为主题的首届校长论坛。此后,每年的校长论坛均采取集智方式编制导学案,然后按照个人独学、小组研讨、班级展示、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让学校管理者通过亲身体验,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和实质,熟悉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为指导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充分保障。
2.教师学习充电,培训提升。全区建立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与“派出去”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课例研讨相结合、现场研讨与网上研讨相结合、专题培训和通识性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各种培训。先后派出140多位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安徽铜陵、河南安阳殷都、山东杜郎口、河南洛阳西下池等地参加“课博会”和参与“体验式”培训学习,他们学习返回后,又组织全区校长、骨干教师进行“体验式”培训。通过培训,领导和老师们逐步转变了教学观念,掌握了“三究四学”的基本流程,学会了建设学习小组,编写出了有价值的导学案。为及时总结课改成果,樊城区教育局结集出版两本樊城课改专著——《在课改路上》《“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流程与操作要求》,保障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和科学推进。
3.充实专家队伍,树立标杆。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把一大批群众公认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学校领导干部队伍中间,80%以上学校调整了领导班子,调齐配强领导力量,班子成员暑期全部参加高效课堂的理论考试。同时,在全区公开招聘教研员,并在全区中小学选拔任命了43名课改骨干力量,作为中小学教研员助理,充分发挥“区级教研、片区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作用。大力开展“名师送课”活动,分片分批开展大规模送教活动。活动中名师和老师一起交流互动,集智研讨,同课异构,答疑解惑,达到骨干引领、以强带弱、智慧共享、共同提高。“名师送教”活动深化和扩大了课改影响,丰富了课改推进形式,扩大了交流范围,受到全区学校及教师的一致欢迎。
三、舆论支持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教育事业主要由政府、学校和精英主导,普通公民缺乏参与教育决策的渠道和机会。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公民社会的渐趋形成,公民参与教育改革的热情持续增加。社会舆论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正在加大。社会舆论可以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正能量”,为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引导教育发展的方向;当然,社会舆论也具有情绪化、非理性的特征,如果教育部门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也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耗散教育发展的能量,破坏教育教学秩序,让教育改革在无谓的争论中流产。樊城区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社会舆论的支持,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助推器。
1.创新形式,营造课改氛围。课改伊始,樊城区教育局与 《中国教师报》联合举办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动仪式,让全体樊城教育人都认识到,课改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有担当精神的教育人的一种正确的选择。同时,创作 《樊城课改进行曲》并在各中小学师生中传唱,借此表达樊城教育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课改进程中不畏风险、克难攻坚的豪迈情怀。课改中期,樊城区6所课改试点校的代表团队结合本校课改历程,创编系列情景剧,以构思巧妙、形式新颖的表现手法依次对新学校、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进行原创性解读,全区以庆祝教师节的方式举行了4场课改情景剧的展演活动,再现了课改前后大家由初期彷徨到后来向往这一心理转变历程,让全区所有教师在观看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并以此增强投身区域课改的信心和勇气。
2.借助媒体,寻求社会认同。课改初期,樊城区课改也面临着来自教育内外的各种压力。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大家担心课改后学生能否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打牢学业基础,并顺利通过中考和高考的考验。为此,樊城区借助各种媒体,真实传递课改信息,让家长自己去评判课改的好与坏。期间,本地媒体先后刊发了一系列关于课改的文章,及时消减了家长在课改初期存在的顾虑。例如,2012年5月,樊城区教育局配合襄阳广电台制作了 《政协论坛:高效课堂能高效吗?》这期节目,通过现场直播答疑解惑,有效引领了社会对课改工作的认识,赢得了较为宽松的舆论氛围。
3.对外开放,展示改革成效。社会外界对课改的种种质疑来自于对课堂的不了解、不熟悉,为此学校定期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主动邀请媒体记者、家长到校参与听评课,旁观甚至参与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如米公小学让学生代替老师主持家长会、襄阳市第三十一中学让家长进班听课、大庆路小学对家长进行“体验式培训”等,让众多家长在事实面前打消疑虑,并逐步从质疑课改转向理解、支持和参与课改。课改后期,中国教师报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在樊城区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现场研讨会暨区域教育创新成果展示会,主题为“分享区域教改实践经验、破解教育综合改革难题”。樊城在会上展示了区域教育改革成果,分享了区域教改的实践经验,获得了参会领导、专家各级代表的高度肯定。
四、评价激励
教育评价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了导向功能、监督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等,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稳定推进。在樊城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中,评价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宏观的教育督导评估和微观的评价方式创新。
1.教育督导评估的监督与引导。教育督导的作用就是保证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准确执行,防止偏离方向。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中,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樊城区教育局督导办公室充分发挥监督指导、评估诊断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和办法,如 《樊城区中小学课改推进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有效推动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在学校评价上,构建了全新的学校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评价体系,制定了 《樊城区中小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标准》,其中仅高效课堂建设一项指标就占30%的权重。在校长评价上,将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围绕“学生成长快乐、教师工作幸福、学校特色鲜明”这一樊城教育愿景,制定了 《2011-2014学年度樊城区中心学校校长任期目标考核标准》。在教师评价上,将全区教师参与课改的情况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结合,与职称岗位定级工作结合,与今后职称晋级、评先表模进行结合。
2.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如果说督导评估是从宏观管理层面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监督和调控的话,那么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内核与实质的学生评价方式上的改革,则是撬动整个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最有力的杠杆。针对以往考试评价重分数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樊城教育人在学生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实践创新:一至八年级学生采取“平时综合素质能力测评 (60%)+学科综合素质能力测评(40%)”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学生平时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从品德与素质、学习与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四大方面进行评价;学科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也就是期末考试,则要求体现“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联系生活的自主习惯、思维推理的独特思路”的命题原则,杜绝纯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以完成由“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型。
五、组织保障
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各个部门,仅教育局内部,就需要综合教育科、教研室、人事科、计财科、教育督导办公室等各科室的通力合作,而不是单独某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为了加大课改的力度,切实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樊城区教育局专门设立了一个组织——“樊城日新校长论坛研究会”,其主要职责有承办会议、组织交流、指导学校文化建设、推广经验、对外宣传等。这一组织机构的设立,不仅将整个区域课改工作融于一体,而且通过多种渠道、借助多种平台积极主动地向外推介区域课改经验做法,进一步扩大了“区域课改看樊城”的规模效应,提升了樊城教育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回顾樊城区域课改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欣慰地看到樊城的教育正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变化。目前,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关系、新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生命状态、新的教育目标已经在樊城得以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核心问题,带动了樊城区域教育向高端发展,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界的教育综合改革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