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态课堂教学探究
2018-11-20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生态课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版)》明确指出新时代地理课程改革的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这就要求一线教师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立足课堂,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构建生态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所谓生态课堂就是从生态系统的思想出发,以学科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强调生态课堂是生命个体 (学生、教师)在由教师、学生和环境等生态元素有机整合与协调运动而生成的生态场中主动发展、健康成长的时空场所。因此,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课堂氛围。而这正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相一致。
二、构建“2P4E”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2P4E”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2P”指的是“问题设计”(Problem design) 及“问题引发” (Problem trigger)。“问题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学生情况,设计本课的核心问题。“问题引发”是教师课前可提供资料给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新知识提出问题。“2P”触发了学生综合思维的开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流于表面形式的迎合老师,而是真正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4E”是指“引入参与” (Engage)、“探索揭示”(Explore)、“目标落实” (Effectuate)、“反思评价”(Evaluate)。“2P4E”教学模式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探究,并以自学、小组合作或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对科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外、课后都能始终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验证,并最终结合自我认知形成结论。整个过程课堂气氛融洽,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学生会给出很多预设之外的结论,这正是学生宝贵的创新思维。
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2P4E”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应包含“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观念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不同的教学内容侧重培养的核心素养也不尽相同。不同学段的学习,四大素养培养的标准也不一样,本文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采用“2P4E”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具体培养标准如下表1、表2。
表1
表2
在这节课中笔者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了“城市功能区区位选择”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如下:
【学习主题】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其特点
“问题设计” (Problem design):课前,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一个社会调查“广州老城区城市功能分区调查研究”。调查范围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和越秀区,调查的要求包括调查商业区、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工业区4个分区的地价数据和行政文化区、绿化带的分布范围;行政文化区包括学校教育用地、政府用地、名胜古迹等;绿化带包括公园、绿地等,并把调查到的内容在地图上做好标示,重点围绕四大核心问题展开调查:①小组成员去的是什么功能区?②请在广州地图上找出该地点的位置。③请说出该功能区的主要特征——高矮、占地面积、密度和其他。④概括该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问题引发” (Problem trigger):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出行的路线如何设计,准备哪些需要携带的物品,人员如何分工,等等。
“引入参与” (Engage):课中,在新课引入环节,教师展示一组广州的景观图片,包括但不仅仅是学生本次社会调查的照片,让学生感知不同土地的不同用途,从而得出功能区的概念,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探索揭示” (Explore):趁热打铁,教师在课堂上抛出“小组探究活动:‘海珠区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及特点’”。看到这个活动内容,学生会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海珠区是他们从小就生活的地方,住宅区、商业区的名称他们能随口说出,陌生的是教师让其探究的住宅区、商业区为什么要选建在那些地点?它们的存在是否合理?这些问题是他们从来没有认真想过的,而这些核心问题正是本节课要教授的内容。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建构探索,这就要求他们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调查经验和提供给他们的资料出发,合作探究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包 (一张海珠区街区地图、其他班调查小组拍摄的不同功能区的照片、海珠区主要区域房价数据、功能区空白表格等)对四大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功能区表格中。
“目标落实” (Effectuate):教师课前利用百度地图,根据各功能区的平均地价在PPT上绘制本行政区的“地租分布等值线图” (参考必修二 《学评》)。课中,教师邀请各小组学生在PPT展示的地图上绘制各功能区的分布范围,并说出该功能区的分布在此的原因和特征。当所有的小组展示完毕,教师可选择让个别学生来点评,然后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建构该知识点的结构。
“反思评价” (Evaluate):教师结合 《学习与评价》读图题,讲授读图方法和本节课知识应用,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2P4E”模式的生态课堂教学反思
1.“2P4E”模式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先导,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解决问题、建构能力,最终获得新知。同伴的合作参与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满足体验。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监督引导作用,不能放任自流,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单。
2.利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习是一个由“不知”到“知”,又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甚广乃至甚深”的过程。学生带着任务去调查与平时逛街有天渊之别,他们要想在调查过程中采集到有用的信息就必须要自行设计合理的出行方案,要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尤其要记录好调查过程中采集的信息,调查结束后还要整理采集而来的信息。
3.利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区域认知。“城市的功能分区”这节课的内容偏重于社会调查实践,非常适合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调查。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是浓缩的地理语言。在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学生必须要把调查的功能区标注在地图上,进而分析它们的区位选择。在课堂上还要在教师提供的地图上描绘海珠区功能区的分布范围,为分析功能区的区位选择提供依据,同时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
4.灵活使用信息化手段,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在备课时,笔者发现要找海珠区清晰的地图非常困难,更不用说片区的清晰图了。于是,笔者通过各种信息化途径搜索,惊喜地发现百度地图能提供很好的素材,并结合前期学生的调查成果很容易普绘制出了海珠区功能区的分布图。3D卫星图可以很直观展示该区建筑物的高矮、疏密程度,有利于学生观察得出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另外,结合遥感地图和交通图的叠加,可以分析海珠区各功能区的规划是否合理。在课堂上,当笔者展示地图素材时,学生是惊喜的,他们平常用的都是平面地图,而3D地图用得非常少,更别提是使用3D进行分析观察了。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展现建筑物的大小、密度等细节信息,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获取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地理素养。
“2P4E”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同的做法,具体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着重培养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的基础、以及教学环境等做出相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