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留置手术病理标本流程与质量监控中的应用

2018-11-20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1期
关键词:病理科离体手术室

523018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的第一诊断标准。而标本送检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而影响疾病的进一步治疗[1]。当前我国的手术病理标本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标本采集、送达、固定及交接手工填写信息资料填写不完整、标本采集标本袋标签不清、标本固定时间记录(时间未精确到分钟)及标本交接的相关规定与程序不合理、常规病理标本离体后标本固定不及时、标本固定液的量不够、送检过程全手工登记,标本送检质量监测指标(手术标本正确送检率、标本固定合格率)资料无法全方位收集、统计、分析等问题。为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月对手术病理标本实施信息化流程管理的临床案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院万江院区设有23个层流洁净手术间,且年均手术量18 000余台,年手术病理标本约17 000余份。

方法。⑴常规化管理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对照组)。主要内容:手术医生手工开立病理单-标本采集固定(巡回护士手工填写标本采集标本袋信息,与器械护士、手术医生三方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确保与标本袋信息一致,核对标本后将标本放于袋内,在手术结束后将标本交由手术医生,家属过目后由器械护士将标本以固定液固定)-送检(器械护士在病理标本登记本做好登记)-交接核对(由专人在固定的时间内与病理科共同进行标本的交接核对[2])。⑵信息化管理病理标本的送检流程(活动组)。主要内容:①充分利用手术室单元式建筑布局,每个手术间带有前室与处置室,处置室固定带锁的专柜储存原装标本固定液(10%中性甲醛缓冲液),按高危化学药品管理制度进行交接管理。常规术后由手术医生与洗手护士去标本间集中固定标本的地点前移在每个手术间的处置室,标本离体后由巡回护士立即固定常规病理标本,实现了常规病理标本离体后30 min内用10%中性甲醛缓冲液固定标本的过程。②本着便捷工作、人性化、科学化管理的原则,护理部与我院信息科、病理科、医务科共同创新开发了病理标本送检电子信息化条形码扫描与病理标本送检质量监测管理系统,每一份送检标本都能通过该系统在病理标本申请单、离体采集、固定、送检、交接、核查、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管和追溯,实现了“开立病理单-标本采集固定-送检-交接-核对-医生在术后可到工作站进行病理标本的查询和常规化病理检查报告单-标本质量追踪反馈”全程电子信息化闭环管理流程。让护理工作信息化,护理管理科学化。③手术室与病理科创新采用病理标本质量管理信息化视频监控交接一体化管理模式:手术室与病理科安装了病理标本传送便捷电梯及视频交接监控对讲系统,通过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交接查询界面及视频交接,解决了由电梯传送-电话交接带来的无交接双方当面共同交接的风险问题,方便手术室与病理科能及时沟通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质量,及时查漏补缺,确保了手术病理标本的交接安全,同时提高了手术室与病理科工作效率。④采取远程信息化病理标本进行演示。每个手术室需配备与家属谈话的计算机1台,音箱、高清摄像头以及无线拾音麦克均需配备齐全,除此之外,为更加方便家属通过远程查看手术病理标本,需设置专门的谈话室,谈话室内配备通话扩音对讲器、摄像头以及显示屏。标本离体后,巡回护士通过谈话系统引导患者到谈话室进行病理标本的观看,医生在讲解完毕后,需对病理标本进行有效的固定和存放[3]。

评价方法:由专人随机将对照组(2016年6月-9月收集的6 232份常规化管理病理标本)与活动组(2016年10月-2017年1月收集的6 058份信息化流程管理的病理标本)相关管理资料进行对比,将护士长查对病理标本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详细记录。

结 果

实施信息化流程管理前后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总缺陷率由实施前12%降至1.7%,>30 min固定标本率由实施前4.5%降至1.6%,病理单与标本袋标签填写信息不清由实施前6.2%降至0%(P<0.01),见表1。

实施信息化流程管理后护理人员在进行标本质量检查及处理等方面的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每天查对病理标本所需要的时间由60 min降至15 min。

表1 实施信息化流程管理前后手术病理标本送检缺陷发生情况[例(%)]

讨 论

利用业界成熟的条码技术结合计算机语言开发的一个适合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系统,实现了“开立病理单-标本采集固定-送检-交接-核对-病理报告-标本质量追踪反馈”全程电子信息化闭环管理流程。客户端只需要配置一个条形码扫描仪和一个计算机工作桌面。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与病理科工作人员在手术室或工作间就可以即时录入相关信息及查询相关信息达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时间与人力成本,规避了人工管理中工作量大、效率低、存漏洞的弊端。该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由院部多部门合作研发,同时为医院节省100万元信息软件费用。

手术室与病理科创新采用病理标本质量管理信息化+标本传送梯+视频监控交接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传递电梯进行标本的传递,以此来减少手术间内外空气的流通[4]。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仅需5 000元成本,就解决了病理标本当面交接核对的问题,同时减少了人力成本,保障手术室护士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

病理标本送检电子信息化条形码扫描与病理标本送检质量监测管理系统启用后,系统自动生成标本质量采集、分析统计的资料,送检标本质量监控采集率达100%,护理人员在进行标本质量检查及处理等方面的时间明显缩短。医院质控科、科室每月通过客观真实的精准监控数据[5],对影响手术标本送检质量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分析[6],找到影响手术标本送检质量的根本原因[7],运用PDCA、品管圈活动管理方法实施持续改进计划。

对手术病理标本实施信息化流程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标本管理的效果,还能减少标本在标签、固定、存储以及信息记录等各个环节由于不确定因素所出现的问题,可以防止标本遗失、变质以及为患者为提供安全、精准的进一步治疗方案,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信息化管理流程应用远程技术,医生需在病理标本离体后及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及家属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展示,避免病理标本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提高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正确率与质量监控中的应用,能有效地降低标本在送检及存储过程中缺陷发生率,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安全,为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提供给了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手段[8]。

猜你喜欢

病理科离体手术室
带你了解病理科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切花月季‘雪山’的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QQ远程协助功能在医院病理科的应用
结缔组织痣1例
对萼猕猴桃无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