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期儿童近视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2018-11-20杨俐丽丁慰祖通讯作者刘成军陈屹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1期
关键词:学龄期低度护眼

杨俐丽 丁慰祖(通讯作者) 刘成军 陈屹

201323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科1

200235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且发病率逐渐增高,学生视力减退日渐严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近视也越加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认为,近视是由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其中,环境因素是近视的直接原因。

目前,我国治疗近视手段多样,疗效不一,我院为确切了解学龄期儿童近视原因,探究其防治措施,对我市东海小学及祝桥小学2~5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以为正确认识和防治儿童近视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市东海小学及祝桥小学2~5年级学生1 019例,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排除标准:①远视、弱视及器质性眼病者;②眼科检查合并其他眼科疾病者;③有精神病史者。按其医学验光检查结果分为无近视组542例、低度近视组394例和中高度近视组83例,其中无近视组男300例,女242例;年龄6~12岁,平均(8.56±1.23)岁;双眼验光检查+0.5D~-0.5D。低度近视组男189例,女205例;年龄6~12岁,平均(8.58±1.24)岁;任一眼验光检查-0.75D~-2.75D。中高度近视组男38例,女45例;年龄6~12岁,平均(8.60±1.26)岁;任一眼验光检查≤-3.00D。3组学生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调查方法:问卷设计及组成:自行设计问卷,再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修改[1,2],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先天因素及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5个方面,调查方法:所有学生均由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由工作人员对本次调查方法、目的进行讲解并确认被调查学生理解后由其与家长共同填写,填写完成后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观察指标:①先天因素。②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评分。

观察标准及评价指标:⑴先天因素评分:问卷中先天因素为父母近视情况,按学生父母验光配镜检测结果,分为无近视、低中度近视、高度近视,依次记作1~3分,父母分别记分。⑵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评分:①护眼用眼知识评分:按其护眼用眼知识完全没有、不足、尚可、丰富分为4级,分别为1~4分。②学习习惯评分:包括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读写时眼与书本距离;是否有歪头或歪身子写字的习惯;在家持续读写较长时间时中间是否休息及休息时间;是否有躺着、走路或乘车看书的习惯;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家中学习是否有专用的桌椅及桌椅高度。③生活习惯评分:在家看电视的距离、是否有躺着看电视的习惯;持续看电视、用电脑较长时间中间是否休息;每天睡眠和户外活动总时间。④饮食习惯评分:是否吃甜食、是否吃偏咸的零食、是否吃坚果类。为方便量化比较,以上每项习惯评价按照差、好、很好、特别好,分别评1~4分,其中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1 cm、1~2 cm、2~3 cm、>3 cm,读写时眼与书本距离<10 cm、10~20 cm、20~30 cm、>30 cm分别计1~4分。分值越高,习惯越好。

结 果

3组先天因素评分的比较:无近视组先天因素评分显著低于近视组,低度近视组先天因素评分显著低于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组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的比较:无近视组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显著高于近视组,低度近视组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显著高于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先天因素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先天因素评分的比较(±s)

组别 父亲 母亲 和值无近视组 1.28±0.28 1.32±0.35 2.61±0.71近视组 1.32±0.31 2.01±0.0.36 3.33±0.82 t 2.15 2.24 14.89 P 0.015 9 0.012 6 0.000 0低度近视组 1.62±0.47 1.65±0.49 3.27±0.73中高度近视组 1.83±0.54 2.04±0.57 3.87±0.96 t 3.29 5.86 4.48 P 0.000 7 0.000 0 0.000 0

表2 3组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的比较(±s)

表2 3组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的比较(±s)

组别 护眼用眼知识评分 学习习惯评分 生活习惯评分 饮食习惯评分无近视组 3.21±0.41 22.47±2.25 9.22±1.70 9.04±1.71近视组 3.16±0.40 21.65±2.03 8.34±1.65 8.79±1.68 t 1.97 6.12 8.38 2.35 P 0.247 0.000 0 0.000 0 0.009 5低度近视组 3.34±0.50 21.65±2.40 8.98±1.54 8.57±1.60中高度近视组 3.12±0.53 20.77±2.39 8.32±1.49 8.21±1.58 t 3.47 3.05 3.65 1.88 P 0.000 4 0.001 4 0.000 2 0.031 1

讨 论

近视不仅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若发展成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其相关的眼部病变均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例如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3]。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中年以后近视患者出现的多种严重眼科并发症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因此,青少年近视防治是当下医学和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近视组先天因素评分显著低于近视组,低度近视组先天因素评分显著低于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近视组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显著高于近视组,低度近视组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显著高于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均是导致和加重近视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推断,对学生进行用眼知识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学龄期儿童近视的预防。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读写姿势;适当进行眼部放松;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少吃甜食、零食等均可能降低近视发生率和防止已发近视学生近视程度的加重。同时,与既往报道相符[4],本调查显示增加户外活动同样能及时预防近视的发生,户外活动可以刺激多巴胺释放,对近视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学龄期儿童近视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因素及学习、生活、饮食习惯等,对学龄期儿童近视的预防应从根源入手。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方式可以作为学校和家长对近视预防的重点。

猜你喜欢

学龄期低度护眼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护眼“ABC”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正确用眼、护眼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爱眼护眼,知识和行动一个都不能少
护眼有新招 缓解视疲劳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LEEP治疗中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内低度瘤样病变疗效初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