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儿童近视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2018-11-20杨俐丽丁慰祖通讯作者刘成军陈屹
杨俐丽 丁慰祖(通讯作者) 刘成军 陈屹
201323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科1
200235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且发病率逐渐增高,学生视力减退日渐严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近视也越加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认为,近视是由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其中,环境因素是近视的直接原因。
目前,我国治疗近视手段多样,疗效不一,我院为确切了解学龄期儿童近视原因,探究其防治措施,对我市东海小学及祝桥小学2~5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以为正确认识和防治儿童近视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市东海小学及祝桥小学2~5年级学生1 019例,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排除标准:①远视、弱视及器质性眼病者;②眼科检查合并其他眼科疾病者;③有精神病史者。按其医学验光检查结果分为无近视组542例、低度近视组394例和中高度近视组83例,其中无近视组男300例,女242例;年龄6~12岁,平均(8.56±1.23)岁;双眼验光检查+0.5D~-0.5D。低度近视组男189例,女205例;年龄6~12岁,平均(8.58±1.24)岁;任一眼验光检查-0.75D~-2.75D。中高度近视组男38例,女45例;年龄6~12岁,平均(8.60±1.26)岁;任一眼验光检查≤-3.00D。3组学生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调查方法:问卷设计及组成:自行设计问卷,再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修改[1,2],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先天因素及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5个方面,调查方法:所有学生均由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由工作人员对本次调查方法、目的进行讲解并确认被调查学生理解后由其与家长共同填写,填写完成后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观察指标:①先天因素。②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评分。
观察标准及评价指标:⑴先天因素评分:问卷中先天因素为父母近视情况,按学生父母验光配镜检测结果,分为无近视、低中度近视、高度近视,依次记作1~3分,父母分别记分。⑵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评分:①护眼用眼知识评分:按其护眼用眼知识完全没有、不足、尚可、丰富分为4级,分别为1~4分。②学习习惯评分:包括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读写时眼与书本距离;是否有歪头或歪身子写字的习惯;在家持续读写较长时间时中间是否休息及休息时间;是否有躺着、走路或乘车看书的习惯;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家中学习是否有专用的桌椅及桌椅高度。③生活习惯评分:在家看电视的距离、是否有躺着看电视的习惯;持续看电视、用电脑较长时间中间是否休息;每天睡眠和户外活动总时间。④饮食习惯评分:是否吃甜食、是否吃偏咸的零食、是否吃坚果类。为方便量化比较,以上每项习惯评价按照差、好、很好、特别好,分别评1~4分,其中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1 cm、1~2 cm、2~3 cm、>3 cm,读写时眼与书本距离<10 cm、10~20 cm、20~30 cm、>30 cm分别计1~4分。分值越高,习惯越好。
结 果
3组先天因素评分的比较:无近视组先天因素评分显著低于近视组,低度近视组先天因素评分显著低于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组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的比较:无近视组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显著高于近视组,低度近视组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显著高于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先天因素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先天因素评分的比较(±s)
组别 父亲 母亲 和值无近视组 1.28±0.28 1.32±0.35 2.61±0.71近视组 1.32±0.31 2.01±0.0.36 3.33±0.82 t 2.15 2.24 14.89 P 0.015 9 0.012 6 0.000 0低度近视组 1.62±0.47 1.65±0.49 3.27±0.73中高度近视组 1.83±0.54 2.04±0.57 3.87±0.96 t 3.29 5.86 4.48 P 0.000 7 0.000 0 0.000 0
表2 3组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的比较(±s)
表2 3组护眼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的比较(±s)
组别 护眼用眼知识评分 学习习惯评分 生活习惯评分 饮食习惯评分无近视组 3.21±0.41 22.47±2.25 9.22±1.70 9.04±1.71近视组 3.16±0.40 21.65±2.03 8.34±1.65 8.79±1.68 t 1.97 6.12 8.38 2.35 P 0.247 0.000 0 0.000 0 0.009 5低度近视组 3.34±0.50 21.65±2.40 8.98±1.54 8.57±1.60中高度近视组 3.12±0.53 20.77±2.39 8.32±1.49 8.21±1.58 t 3.47 3.05 3.65 1.88 P 0.000 4 0.001 4 0.000 2 0.031 1
讨 论
近视不仅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若发展成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其相关的眼部病变均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例如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3]。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中年以后近视患者出现的多种严重眼科并发症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因此,青少年近视防治是当下医学和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近视组先天因素评分显著低于近视组,低度近视组先天因素评分显著低于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近视组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显著高于近视组,低度近视组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评分显著高于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用眼知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均是导致和加重近视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推断,对学生进行用眼知识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学龄期儿童近视的预防。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读写姿势;适当进行眼部放松;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少吃甜食、零食等均可能降低近视发生率和防止已发近视学生近视程度的加重。同时,与既往报道相符[4],本调查显示增加户外活动同样能及时预防近视的发生,户外活动可以刺激多巴胺释放,对近视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学龄期儿童近视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因素及学习、生活、饮食习惯等,对学龄期儿童近视的预防应从根源入手。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方式可以作为学校和家长对近视预防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