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8-11-20舒灵芝陈瑜琼牟利华田双红张珍
舒灵芝 陈瑜琼 牟利华 田双红 张珍
445000湖北省恩施州亚菲亚妇产医院1
445400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妇产科2
445000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妇产科3
分娩疼痛是导致产妇恐惧的重要因素之一[1],也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一项重要因素。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分娩镇痛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在维护产妇及胎儿安全的原则下,通过正确用药,不影响子宫规律收缩,即可阻断分娩时的痛觉神经的传递,从而达到避免或减轻分娩痛苦的目的。分娩镇痛的实施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护理效果,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月应用硬膜外麻醉于分娩镇痛产妇40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1月收治应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400例,年龄20~44岁,平均(26.4±3.3)岁;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8~42周,平均(39.9±1.1)周。同时收集同期自愿不选择分娩镇痛产妇400例,年龄21~43岁,平均(26.5±3.1)岁;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8~42周,平均(39.9±1.2)周。
方法:⑴麻醉方法:对照组不应用任何镇痛药。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镇痛液的配制:0.5%的利多卡因5 mL,生理盐水90 mL+芬太尼0.2 mg混匀即可。麻醉方法:孕妇取侧卧位,当产妇宫口开2~3 cm,宫缩频繁,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2],麻醉平面在T10以下,首次麻醉注入镇痛液5 mL,维持量4~10 mL,自控量2 mL/6 min,当宫口开至8 cm时停止镇痛液的泵入,产程完毕后拔除导管,嘱咐产妇休息。期间若镇痛作用减弱,可追加镇痛液,全过程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及电子胎心监护。⑵护理方法:①麻醉前护理:首先了解产妇的学历、家庭、心理状况和孕产知识知晓情况,介绍分娩镇痛技术的效果、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准确评估产妇在整个妊娠过程中的情况,详细讲解分娩的过程、宫缩阵发性疼痛的性质,介绍产妇配合的方法,及时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护士要严密观察产妇的心理动态和躯体变化,多数产妇都有紧张、恐惧、怕痛的心理,面对产妇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鼓励产妇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分娩。严格掌握麻醉指征。护理人员要掌握禁忌证和适应证,向患者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疑惑和顾虑。②麻醉中护理:分娩镇痛一般情况下安全性很高,但是不能掉以轻心,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膀胱充盈情况,必要时行导尿术,及时发现强直性宫缩,避免发生意外。麻醉成功后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麻醉导管,倾听产妇的主诉,正确评估产妇的疼痛情况,及时报告麻醉医师,调节镇痛药用量。③分娩护理:宫口开全时,助产士指导产妇合理使用腹压,宫缩时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时学会全身肌肉放松,护理人员严密观察胎心,同时准备好产包,当宫口开大7~8 cm时,停止硬膜外阻滞药物,分娩后及时进行新生儿评分和护理。④产后护理:协助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在产房留观2 h,观察宫缩情况和阴道流血情况,及早吸吮和婴儿抚触,鼓励产妇排尿,若有尿意,但尿不出来,可以打开水龙头,刺激排尿。及时进行饮食指导,指导产妇产后锻炼和活动。
结 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镇痛有效率9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P<0.05),见表1。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10例,宫内窘迫24例,并发症发生率8.5%;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60例,宫内窘迫60例,新生儿窒息1例,并发症发生率3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讨 论
产妇产时的阵痛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对分娩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临床应用较好的是硬膜外阻滞,对母婴影响小、起效快、作用可靠,可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要,并能使产妇清醒地参加自然分娩过程,促进宫口扩张,缩短第一产程,增大宫颈扩张率,减少对子宫收缩和产妇运动的影响,从而为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待产环境[3]。本组镇痛有效率99.8%,产后出血并发症未增加,不良反应少。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真正地为孕产妇服务,从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上为她们创造舒适的心境、健康的身体以及顺利自然分娩的内外环境是产科助产、护理专业研究的方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分娩镇痛会越来越普及。
本组资料可以看出:经过硬膜外麻醉,产妇有效率99.8%,远远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因此,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加强麻醉前护理、麻醉中护理、分娩护理和产后护理是护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