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姻我做主
2018-11-20朱娟娟
朱娟娟
大丹最近掉进了蜜罐儿,每天下了班赶紧回家,与男朋友杨乐黏在一起,那些最平常的做饭、洗衣、拖地,也变得饶有趣味起来。这段时间,两人谋划着再买套房,以解决将来孩子上学的问题,等见完双方父母,就可以考虑筹备婚礼的事儿了。
仿佛应了那句“人以群分”,大丹身边有一众过了30岁、还没结婚的好友。她给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伙人起了个名号——“晚婚族”。
大丹的老家在东北。最近这5年,一提及婚恋状况,大丹被问得最多的就是:“你妈没催你?”大丹理直气壮回道:“家里催又如何,我的婚姻我做主。”
大丹的父母太了解她了,几年前催过一两次无果后,就对她放任自流了。
在大丹看来,掌握“话语权”的背后是自身的独立。
2010年,大丹大学毕业后,一路靠自己,总算工作、住房、父母都顾全妥当了。
一路的奋斗,唯一的遗憾就是少了一个可以相伴左右的人。但忙忙碌碌的大丹对这个遗憾似乎感受并不强烈,直到遇到杨乐,这个特别爱护她、尊重她,遇上事儿总跟她有商有量的男人。
大丹的闺蜜蔡田不幸成了个“反面例子”。
蔡田在26岁时,不顾身边所有人反对,与男友结了婚。其实早在结婚前,蔡田就知道,自己有“将就”的成分——两人“好像不是一个道上的人”,一个踏实上进,一个说话做事有些不着边儿。但由于放不下几年的感情,在没完全考虑清楚的情况下,蔡田一脚踏进婚姻。果然还是三观不合,第二年,离了。房子首付的大半,是前夫父母出的,懒得与前夫再有一丝一毫的牵连,蔡田净身出户。
同样30岁的杨杨,也没结婚。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一个三线城市工作,日子太安稳了,杨杨反而觉得心慌。2015年,趁还年轻,她来到北京,找了个互联网公司数据分析的岗位。
在北京的这家公司,有很多过了30岁没结婚的同事。但大家并没有无所事事,要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小圈子,要么在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对比之前待过的两个城市,北京给杨杨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儿。
是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了吗?杨杨和身边的朋友不这么看。
蔡田、杨杨虽然单着,但不代表不想结婚。事实上,她们积极相亲。这些朋友凑到一块儿,观点越来越趋向一致:结婚不必着急,绝不能将就;但相亲要积极,说不定哪次就真遇到那个“另一半”了。
一组数据,也见证着现在的年轻人在结婚这件事上“不着急”。
2018年上半年,国内一家婚恋网站发布《2018单身女性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近九成单身女性渴望脱单,最新理想结婚年龄是27~30岁;近七成单身女性赞成晚婚,认为心智成熟之后再结婚,能使婚姻更加稳定。
另有资料显示,在青岛,2017年初婚平均结婚年龄是28.3岁,其中男性为28.2岁,女性为28.4岁。同期,杭州市民政局发布的婚姻登记数据显示,该市男性的初婚平均年龄为28.6岁,女性为27.1岁,均晚于2016年。
不过,讨论到最后,大丹的朋友们也一致认为,不管结不结婚,都得努力实现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也就是一边积极寻找好姻缘,一边做好“如果碰不到合适的,自己也要做好一个人过一辈子”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