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桑白皮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56例临床研究*
2018-11-20蔡佳佳陈扬波陈勇毅
蔡佳佳 陈扬波 陈勇毅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性的气流受限,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其临床上呼吸症状的急性加重,特别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及咳脓性痰等症状加重,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2]。本研究常规西医治疗同时服用加味桑白皮汤治疗5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重症医学二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痰热壅肺型AECOPD患者56例,年龄在60~93岁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82.11±7.41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6.30±4.12分;观察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81.72±8.34岁;APACHEⅡ评分17.10±3.99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②中医诊断标准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4];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①AECOPD伴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者;②AECOPD伴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③合并哮喘等过敏性疾病;④不能配合,无法判断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5]AECOPD治疗方案,予以西医抗炎、氧疗、止咳、化痰、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加味桑白皮汤:桑白皮、制半夏、黄芩、苦杏仁、浙贝母各12g,黄连3g,山栀6g,射干、葶苈子、苏子各9g,鱼腥草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每日服2次,每次100ml。
两组均治疗14天。
3 疗效观察
3.1 指标观测及方法:①临床症候评分。以咳嗽、咳痰、喘息和罗音4项指标,以无(0分)、轻(1分)、中(2分)和重(3分)记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观察记分并统计。②血液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抽取动脉血,用丹麦雷度ABL800FLEX血液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液分析,主要包括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O2/FiO2)。
3.2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的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改善率≥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改善率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改善率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症候积分改善率<30%。症候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4.1 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临床控制和显效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疗效比较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分析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PH值改变均不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血PCO2均下降,比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PO2、PO2/FiO2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分析变化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分析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PO2/FiO2(mmHg)129.00±15.81 212.41±15.88**143.34±24.09 268.69±42.02**△例数对照组27观察组29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H 7.37±0.11 7.40±0.06 7.43±0.06 7.43±0.05 PCO2(mmHg)52.69±9.64 47.07±4.70*52.52±9.71 45.03±3.95**PO2(mmHg)64.74±9.29 89.19±12.19**62.48±8.50 107.38±16.90**△
4 讨论
根据AECOPD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喘病”“咳嗽”等范畴。本病起病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可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导致肺失宣降;内因则由脏腑功能失调而生内邪干肺,或肺气不足,复感外邪而致肺不主气,肃降无权,气逆而咳。病性上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气虚,日久则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标实为痰浊、水饮、瘀血、气滞,其互为影响,兼见同病。基本病机则为肺之体用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肺,痰浊壅阻气道,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8]。痰热壅肺型AECOPD正是该基础上感受风热外邪或痰浊蕴肺,郁久化热,肺失宣降所致。
桑白皮汤初见于《景岳全书》第十九卷“杂病谟”之喘促篇[9],其记载曰:“外无风寒,而惟火盛作喘,或虽有微寒,而重在火者,宜桑白皮汤,或抽薪饮之类主之。”加味桑白皮汤中葶苈子具有泻肺行水,祛痰定喘的功效,治痰涎壅肺,咳嗽气喘,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近用于肺源性心脏病水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葶苈子主要含强心苷类,具有强心、抗菌、抗肿瘤、平喘和利尿等作用[10]。而射干味苦,性寒,有小毒,入肺、肝经,具有泻火解毒,利咽消痰,祛瘀散结的功效。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入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其有效成分为醛酮化合物、鱼腥草素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本研究在桑白皮汤基础上加用射干、葶苈子、鱼腥草,既符合中医“依法选药,主从有序,辅反成制,方证相合”的组方原则,又结合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更添其肃肺平喘、清热化痰之功。
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和罗音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咳嗽有效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喘息、罗音及总疗效中的临床控制和显效比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患者治疗后血PH值改变不明显,但血PCO2下降,组间比较无差异,血PO2、PO2/FiO2明显上升,观察组比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说明加味桑白皮汤能显著改善老年痰热壅肺型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患者的缺氧和CO2潴留,其标本兼治,更好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突显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