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序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2018-11-20夏华
夏华
(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慢性荨麻疹,指病程大于6周的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的过敏性疾病。现临床上治疗本病仍以抗组胺药为主,对顽固患者,可联合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生物制剂等治疗,但部分患者仍反复发作[1]。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良好的效果,但治疗周期较长,单独应用前期效果不明显。故笔者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运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序贯治疗慢性荨麻疹90例,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5月—2017年5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年龄18~70岁,其中男43例,女47例;病程6个月~10年。入选标准按照《皮肤性病学》[2],条件如下:年龄≥18岁;病程≥6周;均为表卫不固型患者,表现为短气、自汗、乏力、畏风怕冷、易于感冒,苔白舌胖,脉弱等。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肿瘤患者、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者、免疫系统性及血液疾病;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者,3个月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药物,1周内服用过抗组胺药物者。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序贯组、连续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序贯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8~70岁,平均(42.63±13.10)岁,平均病程(5.48±2.41)年;连续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36.33±12.01)岁,平均病程(5.85±2.86)年;对照组男 13例,女 17例,年龄 18~70岁,平均(43.63±12.5)岁,平均病程(6.28±2.38)年;3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12,0.566,0.512,均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国药准字H20090138)治疗,8.8mg/次口服,1次/d。连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30036),5 g/次冲服,3 次/d。序贯组则第 1、2 周给予枸地氯雷他定和玉屏风颗粒治疗,用法同连续组;第3、4周予以枸地氯雷他定8.8 mg/次口服,隔日1次,玉屏风颗粒用法同上;第5、6周予以枸地氯雷他定8.8 mg/次口服,4次/d,玉屏风颗粒用法同上;第7、8周予以枸地氯雷他定8.8 mg/次口服,1次/周,予以玉屏风颗粒5 g/次冲服,3次/d。3组均治疗8周后停药,停药后门诊随访观察4周。
1.3 观察指标 ①嘱咐患者门诊复诊,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及停药后第4周的风团情况以及瘙痒症状评价。风团情况以应用4级加权评分法进行评定(Level four score,LFS)[3],瘙痒症状采用直观模拟尺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评分,并结合文献[4]定义评分标准,见表1。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rticaria activityscore,UAS)=LFS评分+VAS 评分[5],见表 1。
表1 UAS评分标准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结束、治疗前及停药后第4周计算疗效指数[6]=(治疗前UAS积分-治疗后UAS积分)/治疗前USA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为60%~89%;好转:疗效指数20%~59%;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VAS,LFS,UAS评分 3组治疗后 LFS、VAS、UAS 均明显不同(χ2=28.796、42.318、57.342,均P<0.05)。其中,序贯组和连续组之间LFS、VAS、UA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7、0.252、0.818,均P>0.05)。序贯组 LFS、VAS、UAS 明显低于对照组(Z=4.813、5.560、6.671,均P<0.05)。连续组LFS、VAS、UAS 亦明显低于对照组(Z=4.268、5.517、6.284,均P<0.05)。
3组停药后 LFS、VAS、UAS 均明显不同(χ2=21.910、33.867、48.974,均P<0.05)。其中,序贯组停药后 LFS、VAS、UAS 情况明显优于连续组(Z=3.275、2.703、4.367,均P<0.05)和对照组(Z=4.450、5.553、6.374,均P<0.05)。连续组和对照组停药后L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5,P>0.05),而 VAS 和 U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5、3.966,均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治疗后和停药4周后的VAS,LFS,UAS评分
2.2 3组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序贯组有效率为90%,连续组有效率为86.77%,对照组为10%。停药4周后序贯组有效率为83.33%,连续组有效率为53.33%,对照组为10%。
治疗8周后3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40,P<0.05)。其中序贯组和连续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χ2=38.718、35.755,均P<0.05),序贯组和连续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05)。
停药4周后3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08,P<0.05)。其中,序贯组疗效优于连续组和对照组(χ2=8.503、33.286,均P<0.05),连续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χ2=14.349,P<0.05)。见表 3。
表3 3组之间治疗后和停药4周后有效率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 序贯组有3例(10%)、连续组有4例(13.3%)、对照组有 6例(20%)出现头晕、嗜睡等不适,均可自行消退,3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影响本研究进行。
3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以组胺等血管活性递质介导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但部分慢性荨麻疹病人还存在其他免疫异常[7],如Th1和Th2失衡、白三烯、抗Ig E抗体、抗甲状腺类抗体等[8]。因此临床上单纯使用抗组胺药仅可暂时改善患者部分临床症状且停药后易复发。
枸地氯雷他定为一种新型的非镇静性长效H1受体拮抗剂,其由地氯雷他定与枸橼酸氢二纳结合形成,使之水溶性提高,在体内转化为地氯雷他定发挥作用,起效快,仅需30 min,生物利用率高。而地氯雷他定为非镇静性的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为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比氯雷他定作用强[9]。已证实,地氯雷他定具有抗过敏、抗组胺及抗炎作用,可以抑制过敏性炎症初期及进展期的多个环节,包括炎症细胞因子、重要炎症趋化因子的释放,多形性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黏附及趋化作用,组胺、前列素、白三烯释放[10]。且本品为非镇静性,无明显嗜睡作用。玉屏风颗粒是经典的卫气固表的名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1]。其出自元代名家朱震亨《丹溪心法》,方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具有益气、固表之功,方中黄芪补脾益肺固表,白术益气健脾,加强黄芪固表之功,防风走表而祛风,合黄芪白术扶正为主兼以祛邪,诸药合用有益气固表,祛邪扶正之功。而中医认为,卫气不固型荨麻疹多因禀赋不耐,脾肺虚弱,中医认为肺合皮毛,主一身之表,肺气不足则卫表不固,易风邪袭表,营卫不和,发于肌肤之间则出现风团和瘙痒,在治疗上应当健脾益气,固表祛风[12]。大量临床研究认为,玉屏风颗粒亦可调节免疫,如降低血清中的IgE水平[13]。
本研究显示,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治疗后和停药后风团和瘙痒症状、有效率均较单独应用枸地氯雷他定效果好,提示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标本兼治,相互配合提高疗效。其中治疗8周前后序贯组与连续组症状改善情况、有效率相当,而停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和有效率明显高于连续组,证明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序贯治疗,有计划地逐步减少枸地氯雷他定用量,使人体有个耐受过程,有助于降低复发率,且减少服用量,疗效和经济均提高。另本研究中,3组均出现轻度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可自行消退,说明序贯应用枸地氯雷他定和玉屏风颗粒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较高。
本次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如时间有限,样本量不足,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研究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序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