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瞽乐“园”中“情”切切
——记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老队长”侯松锁

2018-11-20李成丽

支部建设 2018年22期
关键词:宣传队盲童汇演

■ 李成丽

瞽,本义为盲人,《书·尧典》中记有“无目曰瞽”。

侯松锁老人为陵川县崇文镇东壁村人,9岁时候双目失明,15岁拜师学习说唱技艺。1946年,他参加了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擅长陵川钢板书、陵川鼓书、陵川丝弦书和陵川琴书,熟练掌握三弦、钢板、板胡、二胡、中胡等伴奏乐器的技法,并年年坚持创作有大量的时令新作。他曾获得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1988年)二等奖、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爱心奖”、山西省十大标兵(1997年)、省市县三级“劳动模范”等荣誉。但他受人爱戴并不仅仅是个人说唱技艺的高超和个人所获得的荣誉奖项,而是始于1953年至今65年间在盲人曲艺宣传队任队长(1953年至1993年担任)、任支部书记(1998年至今担任)为盲艺人群体谋幸福、谋发展的切实行为举措与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力。

圈内人尊称侯松锁老人为“老队长”。

“老队长”的瞽乐之“园”

瞽乐之“园”完全是以盲、聋、哑、残人为主体建造而成。“老队长”多年积攒的公共资金非常有限,他先期安排大家分头沿街捡拾烂砖头破瓦片,或便宜购买他人拆弃的旧砖,拉回家仔细刮干净预备搭配新砖使用。正式开工后,除请几个大工外,其余活儿全部由自己队员完成。在施工现场人们看到的是聋哑人挑水搬砖、肢残人和泥搬砖、半盲人前面拉车全盲人在后推车,各项建房活计均根据盲艺人们残障身体的特殊情况合理调配。

“老队长”侯松锁作为施工的总负责人,一日三餐寸步不离工地现场,不仅在白天监工干活儿,还连着晚上在备料棚里负责看料,对于工程的每道工序都要自己亲自“摸检”才能放心。在他爬上架板检查二层工程质量时发生意外从高空坠地,三米多高的落差,致使他满身伤痕,还摔断裂了三根肋骨。在这种情况下,他执意让大家把自己从医院抬回工地现场继续指挥施工,因为他放心不下工地上一群盲残艺人的安危,更放心不下可以承载盲艺人安居乐业之“园”的工程质量。

从此,这个经过五次搬迁、八次基地修建的盲人曲艺队,拥有了自己结构合理,集排练、学习、食宿、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家园。瞽乐之园拥有前后两院共98间房屋,总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积累固定资产达到200多万元。2014年陵川县政府在本“园”右侧又交付该队使用价值200万元左右的二层小楼,党和政府对盲残艺人团体帮扶的切实、贴心举措,更让瞽乐“园”成为陵川县最美丽动人的一道风景。

“老队长”的瞽乐之“情”

从1995年开始,“老队长”在全县及周边县市先后招收了6至13岁的盲童近百名,自筹资金创办了盲童盲文学习班,对他们进行义务教育和吹、拉、弹、唱、按摩等谋生技能的传授培养。在这些孩子中,有的是被亲生父母遗弃,有的是无人监管的孤儿,他们在老书记侯松锁的关怀和培养下学有所成,其中近20名孩子考入省盲人中级卫生学校,其他的孩子也基本学成就业。

队员焦路来,单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出其生之初的艰辛,“路来”,即“路上捡拾而来”。因为她先天目盲,被亲生父母几次遗弃……连自己亲生父母都如此嫌弃的盲儿,在“老队长”这里却得到了温暖,得到了侯松锁老人的关爱及其他所营造的大家庭得欢迎。她从6岁入队至今,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成家,在这里事业有成,这里就是她的乐土,也是其他盲艺人的福祉。副队长宋学敏,是老队长侯松锁一手培养出的说唱与乐器演奏俱佳的新一代盲艺人代表,其字正腔圆的咬字和端正大气的台风,都离不开“老队长”培养小盲童过程中运用摸索、聆听等特殊手段的心血浇灌。焦路来与宋学敏仅仅是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队员成长的一个缩影。

“老队长”侯松锁是一位心怀大爱的老人。双目失明自强不息,带领盲残队伍奋斗不已,以残助残矢志不移,就是在80多岁高龄时,还心系全省的盲艺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技艺,关心他们的追求。2009年“沁州书会”在沁县成立,在举办首届端午民俗文化节暨龙舟邀请赛时,参加书会的侯松锁老人,在现场聆听书会所有参会队伍的演出后,萌生了成立“太行书会”的念头,后极力敦促现任队长侯安凤着手向政府申请办理“太行书会”手续并积极筹备,他渴望全太行山脉的盲艺人们能有一个互助互学的平台。2012年“太行书会”成立并举行了相关活动,此后每年在10月份前后都要举办“太行书会”的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

“老队长”的瞽乐之“志”

建队70多年,盲人曲艺宣传队党支部带领着这支盲残队伍,为国家积累资产近500万元,为社会培养各种技术人员700多名,自费培养出了近百名盲童。2006年,盲人曲艺宣传队党支部这个最基层的党组织被山西省委组织部授予了“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党给了我们温暖的家,我们要为党做事!”侯松锁老人在曲艺宣传队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于 “做党的传话人”,这个定位贯穿在了他与接班人几十年的实际行动中,无论是侯松锁书记还是现任队长侯安凤,这个定位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咱为党传话,就要有党里边人的思想和形象。”在这样的认识下,他们将提高队员的政治水平列为头等大事,成为了先进文化在基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他们利用收音机、电视、手机等听新闻,学习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时编排说唱新鲜正能量内容,与时俱进,逐年将以法治国、植树造林、环境保护、国土资源、诚信纳税、和谐平安建小康、三个文明、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十九大等内容编成生动形象的说唱节目,深入全县各地普及宣传,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由老书记掌舵的这支队伍,被群众交口称赞为一支品德高、纪律明、作风正、演技精的“太行文艺轻骑兵”,陵川县县委、县政府曾多次做出“学习曲艺队精神”的决定。

70多年来,侯松锁老人领导的这支盲残文艺队伍走遍了陵川县的村村落落,年演出场次达500多场。连续十几年被山西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6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还多次参加省、市以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并获得多种奖项;在参加全国第五届、六届、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时,分别荣获“金”“银”“铜”奖。2013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比赛中,钢板鼓书《退钱》荣获曲艺门类组的“群星奖”。在2017年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小戏《你妈我妈咱妈》获得了二等奖。

“老队长”侯松锁书记和现任队长侯安凤,现在依然带领曲艺宣传队常年奔波于全县广大农村,深入到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全县各个时期的中心话题,宣传到家喻户晓。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对他们到底应该怎样定性?他们到底是生活的弱者还是强者?被现实社会视为累赘、负担的盲残人,在“老队长”的带领与指导下,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各尽其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了服务于最基层特殊的文化事业传播者;这些脚下磕磕绊绊、依靠互牵盲杖互搭肩膀互拉行囊衣角长年游走于乡镇村落的盲艺人,正在矢志不渝地传承着活化石般的民间传统说唱艺术。作为盲艺人中的灵魂人物,“老队长”侯松锁,您,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宣传队盲童汇演
关于长征时期红军“宣传队”的功能探究
Blind boy touches netizens with song of hope盲童用希望之歌感动网民
徐闻县举行庆“六一”少儿才艺汇演活动
THE PEOPLE’S ’ SQUEEZEBOX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富滇银行举行庆“七·一”文艺汇演
国学文化汇演
宣传队的跳舞骨干当年风韵今朝不减
当年的文艺宣传队今日迎来“夕阳红”
精彩的“六一”文艺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