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门口就可以上党课 斗门高龄党员有话说

2018-11-20张帆何进

党课参考 2018年17期
关键词:阵地党课党校

张帆 何进

日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八甲村黄沙坑77号农家小院传出阵阵朗读声。

当天,八甲村黄沙坑77号的“家庭党校”开课。一块小黑板、几张木凳,客厅藤桌上几沓厚厚的资料,上面字大如斗……简陋的“教室”里,63岁的何池培捧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大声朗读,李兰桂等11位高龄党员环坐在他身旁,认真聆听。

八甲村开办“家庭党校”,让高龄党员在家门口上好党课,以最接地气、最亲民的方式,拓展了党员活动教育新阵地,及时传递社情民意,对新形势下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进行了探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89岁老党员从不缺课

“考虑到大家视力状况不佳,学习资料上面的字体尽量大一点。听力退化了,我们就围坐在一起大声朗读。”何池培笑着解释。

来听党课的11位老党员中,年龄最大的李兰桂已经89岁,但自八甲村“家庭党校”开办以来,每次学习,老人都坚持提前到课堂,从不缺课。

这群老党员中,73岁的何定转不是年事最高的,却是最特殊的一位。两年前的夏天她中风了,整个人说话、做事变得很迟钝,健康状况也差了一大截。

身体有恙,但何定转依然坚持来听党课。“我16岁入团,19岁入党,一辈子跟着党,听党的话。年纪大了,也要坚持听党课,不能放松学习。”

这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党员说:“条件简陋一点不要紧,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气氛非常好。”

党课主题聚焦党的最新政策、理论

八甲村党支部建设历史悠久,闻名乡里。

“1938年,八甲村就有了党支部,这么多年传承下来,党的阵地根基牢,尤其老党员们,党性很强。”斗门镇党群办干部姚显表示。

可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摆在村党支部面前,八甲村党支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占比近40%。病弱老党员开会难、活动难、学习难的“老三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党支部。

“很多老党员因健康原因甚至常年不能出村,但一颗红心仍旧向着党,渴望随时随地听到党组织的声音。跟党走,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姚显说。

为解决上述问题,斗门镇党群办借鉴其他地区“家庭党校”办学经验,在2017年以八甲村党支部创建党建示范点为契机,探索开办“家庭党校”,优选在党员和村民中口碑好、威信高且文化素质、政策理论水平较高的老党员,在其家中开办“家庭党校”,让党员在家门口上好党课。

同时,为办出实效,八甲村党支部还派专人协助“校长”开展好学习教育工作,及时把党的最新政策、理论与“校长”“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设定好党课主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都成为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八甲村党支部还为每所“家庭党校”落实1000元的活动经费,同时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党建》等学习资料。重要的学习资料,如《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九大学习笔记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等,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家庭党校”送到党员手上。

“老三难”问题迎刃而解

如今,八甲村已经有了三所“家庭党校”,基本覆盖全村96名党员,尤其是老年党员,都可以选择就近学习上课。

“家庭党校”还拓展延伸了党员教育阵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聚在“家庭党校”里学习政策法规、讨论社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家庭党校”里,党员像到邻居家串门一样,就能学习新知识,交流心得体会,老党员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以往开会难、活动难、学习难“老三难”问题迎刃而解,很多腿脚不便、外出务工的党员重新回归到了党的组织生活当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家庭党校”慢慢地从单纯的学习阵地向维稳阵地、志愿服务阵地、宣传阵地等多方向延伸。

“‘家庭党校’让乡村难题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呼声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化解,让党员在学习交流中凝心聚力,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姚显说。■

猜你喜欢

阵地党课党校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微者“微”乎?——渭滨区依托小区微阵地获得城市大和谐
书屋“小阵地”教育“大课堂”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无限追踪(二)
按图索骥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校人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