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廉知县“审”石头

2018-11-20樊碧贞

廉政瞭望 2018年13期
关键词:管事老太爷威远

文/樊碧贞

清朝时的威远县令李南晖是甘肃通渭人,因“耻以貌博官”,躲避皇帝大挑,所以直至56岁才被授予威远知县一职。在任14年间,他体恤民情、勤政务实,修城池、筑河堤、架桥梁、建书院、修县志……“百废俱兴,民心爱戴,欢若一家”,民间称呼他为“清廉知县”。

清乾隆三十年(1765),李南晖到任。次年便募资开修“几几不可支”的东桥(原名观澜桥)和北桥(原名义津桥),总耗时十余载。在此期间,李南晖又发现县城无城墙可固,一幅颓败景象。于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春三月,雇役金木土石各匠夫,开工兴修县城(城墙)。匠人们起早摸黑,城墙是一天一个样。

有一天,李南晖到现场巡查,见到城墙已有半人高,很是欣慰。他走到一段新砌的城墙前,情不自禁地抚手一摸,没想到石沙纷纷落下。李南晖顿感此事非同小可,遂唤人前来相问。不多时,一衙役领人前来,李南晖一瞧,认出是县城余翰林家的管事。

原来,余家见县太爷发出的布告,知道城池修建非小工程,自然也能挣下不少银子,于是就包揽下其中一段。为了免除长途运输的花费,就用附近所产的劣质泡沙石代替青石,心想时间一长,长上青苔,谁能看得出区别来呢。

万万没想到,这县太爷一来,不光是看,还用手摸。这一“审”石头,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自己得赶快想个办法应付。只是,还未容他想好对策,李南晖就开口问道:“知道唤你前来所为何事?”管事心里直打鼓:“回县太爷,小民不知。”李南晖虽然心里很恼,却并没发怒,只说:“没有想到你们翰林家也会办这种事。难不成要从这城墙上扒层皮下来?”余家管事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赶紧回去向余老太爷汇报。老太爷满不在乎,“无妨,拿上些银子,此事自然无虞。”

第二天,就有人前往拜访李南晖,说道:“此乃一点小意思,还请笑纳。”李南晖言:“吾若收之,有负圣上之托,有负百姓之望。不如,尔等将其捐作修城之资,行为可嘉。”

此事一传出,前来捐资者众。从此,再无人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李南晖随后于西门建碑亭一座,晒出县城兴修起止时间、长宽高尺寸及用工、钱币花费明细。他的这一创举,既保证了城池修建的质量,也让参与修建的人和官员接受监督。

正因为如此,威远县城在建成后赢得了极高的美誉,至今仍保留有古城墙523米。人们在感慨这一建筑奇迹时,更念念不忘知县李南晖的清廉之举。

猜你喜欢

管事老太爷威远
《子夜·第一章》:吴老太爷之我见
路过威远桥
艾管事
三老太爷
大瓮
大瓮
左耳
三老太爷
威远农商银行:打造金融服务示范区 构建创业融资新模式
“根力多”今秋销售更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