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新三“农”工作队伍16条政策建议
2018-11-20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
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研究课题组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样的新三“农”工作队伍是人才强农战略的根本保障。
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
(一)拓宽干部选拔吸纳渠道。加强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大力引导和动员创业有成、有奉献精神的党员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工作,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班子中来。以产业为纽带,结合农村发展,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办法建立联合党组织,推进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
(二)建立完善村“两委”工作机制,引入优秀人才“活水”。实行村干部职业化,不设编制、不改身份,明确其为干部队伍一部分。其劳动报酬明确为工资,并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列入国家和省市财政,按月支付、正常增长。养老、医疗保障不设门槛,全覆盖。明确村两委干部职数,对特别优秀的农村青年适当放宽入党条件,重点吸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大学生、机关干部、企业家等报名参选。
(三)完善干部流动机制。稳定县一级党政主要领导队伍,让他们能在较长时间中积累农村工作经验,增长才干。鼓励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农业农村一线历练,增进和加深对国情的认识和对农民的感情。
(四)建立多层次正向激励机制,打通晋升渠道。针对基层干部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要坚持厚爱,给予政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待遇上的保证,为他们做好工作撑腰,激励他们进取作为、扎根基层。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应定向村干部招考常态化,每年都拿出一定名额,从优秀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中考选。支部书记任职年限计入连续工龄,村干部每年考核结果作为招考加分的依据。
(五)严格考核问责。建立科学有效的党政领导班子和分管领导的评价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年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晋升挂钩。将农业一线成果作为“三农”干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绩效考核、提薪加酬、提拔使用重要依据。引入第三方审计制度,加强涉农资金长效管理,严查严管问题干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六)抓实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开展更多农业相关领域的培训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验与创新相融汇,全面提升工作能力、服务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知识保障。每年举办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训结果计入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干部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成为“三农”工作行家里手。
(七)突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支持和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的经济实体,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赶集等方式,把农业生产经营知识、技术、经验传授给周围农民。
培养壮大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八)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强农村职业院校技术能力建设,加大硬件投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补足农业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短板。建立城乡、区域、校际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流动机制。鼓励和促进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乡村职业学校和成人教育中心流动,尤其是专业师资和教学设施的流动、共享。推广“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以农业产业需求为抓手,针对岗位要求设定专门课程,以促进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
(九)吸引懂农业的人才投身“三农”工作队伍。打好政策“组合拳”,发挥整合效应,释放政策“红利”,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农村农业发展,实现人才集聚。强化政治激励、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建立完善农村基层人才吸纳机制。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建设包括农业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文教人才等在内的乡村人才体系。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
(十)实施返乡创业工程。设立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加大返乡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推进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发展农村“互联网+”信贷。强化载体建设,打造返乡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和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培养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完善返乡创业服务体系,实施返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人计划。
(十一)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出台聘用村级农技服务人员政策,由财政出资、政府统一聘请当地有技术、有声望的“土专家”作为村级农技服务人员。村级农技人员作为乡镇农技人员的补充和联系纽带,将乡镇农技人员研究的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推广到村民中去。设立激励机制,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成果进行奖励,鼓励农技人员创新。
(十二) 提升专业化能力建设。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网络、远程传输、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和培训机构,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技能等培训计划,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和农民创业创新辅导师,广泛开展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实施民间乡土人才领跑带富计划,重点培养、鼓励、扶持民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农民创业创新综合性服务和专业类服务,办好各类促进创业创新的公益活动。
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十三)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整体合力。根据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由组织部门牵头,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和政府的农业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人社等相关部门参加,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规划、成立农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有关部门分工职责,确保各部门能够目标一致、权责统一、密切协调,共同推进“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十四)夯实基础,健全机构。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镇、村应成立实用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村级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以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为基本标准,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办法,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的“双高型”人才和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强型”人才,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五)加大“三农”队伍建设投入力度。统筹人才培养需求方与供给方关系,确保资金投入和各项人才政策到位。把“三农”人才振兴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整合现有各类政策,积极推动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
(十六)创新“三农”人才队伍管理格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农业资源,推动形成主要部门牵头,全系统上下积极配合,各种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新格局。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 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实行分类分级评价,建立以能力和成果为导向的农业农村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完善农村基层人才服务政策,建立服务基层的长效人才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