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

2018-11-20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37期
关键词:放管服政务人工智能

作为国家权力结构和运行的核心载体,政府机构承担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重要职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

从2013年提出要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到2015年强调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同时推进”,再到2017年强调“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坚韧不拔地推进这一‘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直至今年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全国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放管服”改革已走过5个年头,政府改革的内涵逐步增加、政府改革的力度不断升级。为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改革进入到一个以“放管服”为核心的“全面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新阶段。这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正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向纵深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的福祉提供持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5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

截至6月1日,全国正在运行的政府网站有2.2万家,相比2015年8月全国政府网站首次摸底结束时的8.4万家,政府网站总数精减约74%。

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发现,一些地方有些权放得还不够到位,还存在“文放实不放、明放暗不放”、隐形审批等问题。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文重要信源】

1.人民日报: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2.文雁兵:中国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及作用研究;3.何哲: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适应与转型

1 职能升级: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该放给市场的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管好管到位”。9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将已在上海自贸区等试点的“证照分离”改革向全国有序推开,强调指出“证照分离”改革实际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过去更重视审批,转变为现在更重视事中事后监管。“这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把更多力量放到创新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上。“证照分离”的实质是减少审批。从最初的“先证后照”到后来的“先照后证”,再到如今的“照后减证”,这是“证照分离”改革的延续和升华,根本目的是扫除“准入不准营”隐性壁垒障碍,真正打通让企业能够经营的通道,真正促进政府管理由“重审批”转为“重监管”,推动政府把更多精力从关注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审批时限如何压缩,审批环节如何优化,审批流程如何公开,都要拿出定量的标准,向社会明确告知。同时要把更多力量放到创新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上,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事中事后监管原则,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防止出现多头监管和监管真空状态、劣币驱逐良币、部门扯皮等现象。

改革关键要拆除部门利益“藩篱”。从最初的“先证后照”到如今的“照后减证”,不仅是简单的次序变化,更是在“放管服”改革中,切切实实落实简政放权的要求。简政放权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以法律为依据,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情管好。“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包括“证照分离”改革在内的任何一项改革,本质都是利益再分配,不可避免地要触动既得利益,改革关键要拆除部门利益“藩篱”、严格落实问责机制。以完善“监管制度”改革为抓手的“放管结合”改革,本质上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权力下放或削减并不意味着服务可以减少,相反更要在服务上下功夫。行政权力的下放,政府部门能够更加靠近群众以便更好服务群众。随着程序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合理,真正实现“权力沉下去,服务提上来”的目标。

改革要触及“最后一公里”。简政放权是一场需要耐心与决心的拉锯战。6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未来五年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新目标、新要求。会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把“浙江省‘最多跑一次’经验做法”作为典型经验之一向全国全面推广。对于各级政府来说,作为一场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要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政务机制改革到信息系统支撑、从单兵突进到全局协同的重要转变,改革要真正触及“最后一公里”。在这方面,诸暨市已先行一步。对照《“不用跑”自助服务指南》,当地村民不出镇,在镇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中心就可办理90余项业务,其中“零跑腿”服务8项。江苏省近日发布《“不见面审批”标准化指引》,“不见面审批”事项占行政审批事项的比重、“不见面审批”办件量占总办件量的比重,纳入各地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决策看点】

●乘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9月11日上线试运行,为广西加快国际化发展和提升对外开放方面增添新平台。网站英文版首页采用响应式设计模式,分屏展示广西风采,核心板块层次清晰,突出服务功能。网站设置6个一级栏目,28个二级栏目,层次分明,内容饱满,将紧紧围绕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

【链 接】

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

截至2018年6月1日,全国正在运行的政府网站22206家(含中国政府网)。第二季度,国办信息公开办随机人工抽查各地区和国务院部门政府网站441个,总体合格率96%。其中,北京等22个地区政府网站抽查合格率为100%;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连续四个季度抽查合格率达100%。近年来,“僵尸”“睡眠”问题向新媒体政务平台转移。不少政务移动客户端内容长期不更新,功能不可用;个别政务微博、微信公号发布信息不认真、不严肃。据了解,国办信息公开办正组织对全国政务新媒体运行情况展开摸底调查,对维护不力的或实施关停整合。

资料来源: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综合整理

2 平台升级: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是各级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标。政府改革的不断升级,理当伴随着政务服务的不断升级。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条件日趋完备,“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之举。以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为抓手的“优化服务”改革,本质上就是要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全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深入。

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平台”是实现事项上线、服务在线的技术工具,是理念到现实的联结,也是未来政府服务升级的核心关键词。基于平台化要求构建政务服务体系,必须统筹推进各领域、各环节信息化建设。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政务服务一体化、公共支撑一体化和综合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部署。全国平台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各地区、各部门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数据不共享、体系不兼容、业务难协同等问题,为打造覆盖全国普惠式、便利化、均等化、无差别的政务服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各地要以企业和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需求为导向,推动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国漫游”。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8)》显示,目前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还面临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覆盖面和精细度不够、线上线下融合及多渠道服务整合不充分、政务服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不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日前,国办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就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作出部署。近日,湖北省印发《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方案》,明确,明确提出2019年6月底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五级联通”,“办事不出门、就近随时办”服务格局初步形成。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试点示范省,贵州省已出台全国首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省级具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和授权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

【决策看点】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要求,2017年以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会同东城、西城、朝阳、海淀、昌平5个试点区和11个市级部门,试点差别化创新任务,打通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精准服务。下一步,北京市将推广五区基层政务公开试点经验,推广“标准示范”“服务示范”“创造示范”。

【链 接】

上海出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22条”

继去年11月率先发布 《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后,在9月17日开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再度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围绕集聚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术等五个方面提出22条具体举措。这标志着上海在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将形成更加精准、更具特色、更可持续的政策体系。会上,上海还发布了三只人工智能基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上海市杨浦区人工智能创业投资母基金、深兰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并购基金。 资料来源: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综合整理

让移动端逐步成为群众办事的主渠道。9月1日,上海“市民云”A P P一网通办试运行版上线。为将“一网通办”内容做实,真正方便企业、方便群众,上海市在上线“一网通办”总门户的基础上,又依托“市民云”A P P,推出移动端入口,实现统一入口、统一应用管理、统一服务监测,汇聚更多便民服务事项,推动实现移动端服务一次认证、全市通行。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政府”改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5月正式上线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粤省事”及同名公众号。截至今年8月,广东省已完成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工作,压减率达72.6%,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也在全省部署推进。按照安徽省《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行动方案》的最新要求,9月底前将上线运行“皖事通”手机A P P,为群众提供公积金、医疗挂号、机动车违章记录等民生服务事项查询和办理,并持续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决策看点】

●近几年,亳州市在安徽省率先探索开展改革成果评估,按照“涉及群众、企业切身利益的事项,成效如何让群众和企业来打分”的要求,先在“工商登记改革”开展评估试点,并逐步将试点扩展到“千名干部进网络”文明创建机制、“我家亳州”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9个专项改革。三年来,亳州市先后对行政审批制度、政企直通车、教师无校籍管理等18项改革开展第三方成果评估,评估结果与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挂钩。

3 智能升级:为政府装上“智慧大脑”

当前,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是,人类已经逐渐进入新的时代,这一时代有很多种称谓,如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等。一种全新的社会状态正在人类面前展开,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运用大数据为政府装上“智慧大脑”。优化政府服务重在创新,但创新存在风险。当前,一些干部因担心风险而不愿创新,这需要建立一套“容错”机制,保护和鼓励创新。在传统的行政管理组织架构中,决策的信息来源通常需要经过漫长的传递链条,具有“牛鞭效应”。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分发”运行轨迹修改为“采集—传递—分析—应用—反馈”的数据流程,高效的信息集成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以及“数据混搭”技术,能够为发现不科学、不正确的决策作出反馈性提示,改变政府决策的传统正向思维范式,提高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预判能力,把决策失误提前到事先,纠正在决策过程中。不仅如此,大数据还有助于划清“容错”与“无限度宽容”之间的界限,形成激励创新与容错纠错的平衡机制,坚定广大领导干部推进改革创新的底气和勇气。目前,海南省已形成“大网络、大平台、大数据”体系架构;基本形成“一张网(即全省统一的省、市县、乡镇、行政村四级覆盖电子政务外网)、一个中心(即全省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一朵云(即全省统一的政务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格局,海南省政务数据大厅汇聚了全省各类基础数据库和各级政务部门数据,成为支撑全省决策指挥、城市管理、应急联动、运行管理的政务空间和“智慧大脑”,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搭建“智慧骨架”。

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政府治理的挑战。人工智能作为技术手段,不能根本上解决来自政府组织与权力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行政效率低下。因此,对政务流程的优化需要在信息与数据整合的同步推进,从而实现对有效智能服务的后台结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将对公民的政务服务从简单的流转效率提升转变为整体效率提升。对各级政府而言,当前亟须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适应准备,进一步实现政务数据整合和优化流程,自主研发适用于政务流程的人工智能平台,高度重视完善数据安全体系,重视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行政伦理和规则。上海市早在2017年就提出要支持政府部门率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并出台《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人工智能为辅助的公共服务支持平台,改善政府决策与服务质量。推动多维度数据分析、感情识别等在公共需求预测、社会舆情分析中的应用,支撑政府科学化决策。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服务机器人在政府热线、门户网站、服务窗口的应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推动司法业务智能化记录、核查、评价,推动执法管理智能化联动,促进智慧法庭建设。推动智能交互学习、数字文化展演等应用,提高教育文化服务体验感。

猜你喜欢

放管服政务人工智能
云南芒市推进“融媒体+ 大政务”平台试点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靖边政务中心:“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特鲁多:被政务“耽误”的网红
数读人工智能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下一幕,人工智能!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