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概念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8-11-19朱广春
朱广春
摘 要:概念是认识新事物的基础,对概念的学习是学科学习的基本。然而当下许多教师忽略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对概念的解读局限于片面的叙述,导致学生无法触及概念的内核,从而阻断了学生的高效学习途径。因此,本文从“将教材、大纲、考纲中易错的地理概念‘理之”;“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方法‘破之”和“以专题复习的形式‘固之”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概念内核,从而提升概念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概念;核心素养;实施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67-2
地理概念与地理素养,犹如骨架之于人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地理概念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地理概念所承载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方法,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将教材、大纲、考纲中易错的地理概念“理”之
以高中地理教材、大纲、考纲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对其全面而深入的研读,将主要的相关的地理概念进行罗列、提炼、分类、归纳、整合等,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地理概念知识体系。如在“地形”核心概念下,整理出“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高差、地形类型、地形部位”等主要的、相关的概念,并拓展到地形与气候(气温、降水)、迎风坡与背风坡、阴坡与阳坡、植被、河流、农业等地理概念的关系中去,以利后期教学中能更深层次去挖掘“地形”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方法“破”之
恰当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概念简单化,从而降低学生对概念的知觉与认同上的难度,便于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掌握。
1.实地观察、模型展示、地理实验、媒体辅助。直观教学手段运用,便于揭露地理概念的表象。如“热力环流”地理实验,助于抽象地理事物直观化;“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助于“地理过程”概念的突破;河道实地观察,助于“弯道环流”概念的理解;利用信息化辅助课堂地理概念教学,声、像、图等媒体直观呈现,将学生带入预设情境,助于学生对“黄赤交角”、“昼夜长短的变化”概念的掌握。
2.剖析归纳。用图表来说明某城市的人口和面积、某地区不同年份城市数量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变化等“城市化概念”。
3.比较分析。比较法作为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简洁明了、科学性强的教学优势,在地理概念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教学,对于加深学生地理概念学习印象、理解掌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維和创新意识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①易混概念比较:水文与水系、水力与水利、地形与地貌、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太阳高度与正
午太阳高度、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现象、时区与区时、地形与地势、气候生长期与作物生长期、降水与降雨、永久性积雪融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区位与位置、耕作制度与复种制度、荒漠化与沙漠化、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热量与积温、流水侵蚀与流水溶蚀等等
②相反概念比较:寒流与暖流、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大陆性与海洋性、背斜与向斜、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侵蚀与堆积、厄尔尼诺与拉尼娜、迎风坡与背风坡、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力与外力、高压脊与低压槽、内流(河)区与外流(河)区、
③上下级概念比较: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灌溉农业与绿洲农业、地质构造与地堑(地垒)、冲积平原与冲积扇、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季风与夏季风、干热风与焚风、大农业与小农业
④并列概念比较: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台风与飓风、硫酸型酸雨与硝酸型酸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等
⑤类比概念比较:化——荒漠化、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轮——轮耕、轮作、轮牧、轮荒;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城市地域结构等;特色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河谷农业、高寒农业、基塘农业、鱼塘—台田农业、水田农业、旱地农业;水——水分、水源、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资源;土壤——黑土、黄土、红壤、砖红壤、盐碱土、紫色土、水稻土、漠土等。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商品谷物、大牧场、乳畜业、混合农业等
4.案例教学。复习中,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分析探究案例中的地理概念,以此启发学生分析、掌握地理概念的能力。
如2016·新课标Ⅰ卷37页思考题。(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引导学生解读本题出现的主要概念有地形、气候、区域差异,外延的相关概念有海拔、风坡、地形雨、雨影区、水平区域空间差异、垂直区域空间差异等。审题时明确,气候区域差异分为气候水平空间差异和气候垂直空间差异;进一步引导分析,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表现海拔高低、迎风坡、背风坡、地形雨等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5.思维导图。例如把“能源”这一核心概念层层分解,以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归纳演绎等为思维过程,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知识链,呈现常规能源、新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太阳能、核能、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等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使概念系统化、完整化,有利于相关概念的巩固和掌握,这些思维过程也是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具体内容。
6.身临其境。这里说的“身临其境”,实为情境教学策略范畴。在地理概念教学中,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或为学生所关注的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性概念,或社会、生活事件或热点的相关概念,从而寻找到一条理解概念的捷径。如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毛竹林中的“红壤”、梅雨季节的“准静止锋”、皖南山区的“立体农业”、新安江的“河流补给类型”、台风之于“气旋”、伏旱之于“反气旋”等概念。
三、以专题复习的形式“固”之
1.模块法。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地理概念;自然地理概念与人文地理概念;
2.归类法。将雅丹地貌、黄土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构造地貌、重力地貌、花岗岩地貌、冰川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力地貌等进行归类化教学,从而深化高中地理常见地貌的概念化复习与巩固。
3.整体法。将相关的地理概念进行串联或并联,用整体性学科思维呈现概念专题复习。如前面对地形概念的复习中,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主线,将气候、水文、水系、生物、土壤、以及农业等自然、人文地理概念性知识进行整体教学,内化概念间的内涵、外延及其关联。
四、用专题训练的方式“用”之
学生是否真正领会概念,还必须及时通过概念的运用来检验。通过变式训练、复习检测等,以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将所学的概念用于解决同类问题。如学习“黄赤交角”概念后,去解决与黄赤交角知识有关的许多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四季和五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南亚的西南季风等;
2.用所学的概念解决新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如用“大气逆辐射”概念解决防御农作物霜冻危害、用区位概念分析工农业、交通、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等。在实际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地理概念在生活、生产及科技中的应用,编制有针对性的问题,检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对概念应用的灵活程度,并运用已学习过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概念的应用,及时反馈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局限性,便于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总之,只有让学生在运用概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给予指导和提供反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