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不同国产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2018-11-19何平黄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0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干扰素

何平 黄娟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国产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7年1月~8月因患慢性乙型肝炎而至我院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安福隆、安达芬、赛若金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与其他两组,A组患者的HBsAg转阴率明显较高,B组患者的血小板一过性减少、消瘦、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高,B组患者失眠抑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以上三种不同国产α-干扰素虽然具有近乎一致的临床效果,但安福隆的HBsAg转阴率最高,不良反应方面也明显最优,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国产;α-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不良反应

【中图分類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02

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病毒大量复制,侵蚀肝脏细胞并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最终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1]。针对该病临床常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众多药物中以干扰素应用最为广泛。由于进口干扰素价格较高,患者很难承受经济压力,因此国产α-干扰素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今选取2017年1月至8月因患慢性乙型肝炎而至我院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150例,对比常见三种不同国产α-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8月因患慢性乙型肝炎而至我院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2]得以确诊。患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2倍且低于10倍正常上限值,HBV-DNA高于10000拷贝/mL,HBeAg与HBsAg均为阳性。患者及家属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病毒性肝炎患者;②近期使用免疫调节剂与抗病毒药物患者;③肝肾心脑等器官器质性障碍患者;④药物过敏或有严重禁忌症患者。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8.6±5.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0.4)年。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α-2a干扰素治疗,该药名为安福隆(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S20000019)。给予B组患者α-2b干扰素治疗,该药名为安达芬(安徽安科生物工程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S19980082)。给予C组患者α-1b干扰素治疗,该药名为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工程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S10970070)。三组患者均隔日进行一次肌肉注射,500万U/次。治疗期间不得应用其他抗病毒、免疫调节剂药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一年后借助AB1700荧光定量PCR仪器对患者HBV-DNA进行检测;借助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患者HBsAg、HBeAg等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三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转阴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三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与其他两组,A组患者的HBsAg转阴率明显较高,B组患者的血小板一过性减少、消瘦、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高,B组患者失眠抑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很容易引起肝癌与肝硬化。在临床治疗中,因为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再加上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很高的变异性,因此该病毒的变异株与突变率不断提高,临床不得不面对HBeAg阴性乙肝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实际问题。

干扰素属于广谱性抗病毒药物,属于机体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它不会直接杀灭与抑制病毒,而是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让细胞生成抗病毒蛋白,最终达到对乙肝病毒复制产生抑制的实际效果。另外它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改善抗病毒能力,达到免疫调节效果。α-干扰素能对病毒进行抑制与清除,防止肝纤维化发展与肝细胞损伤,另外它还能提高Th1细胞功能,防止肝细胞癌的发生[3]。三种α-干扰素中α-2a干扰素即安福隆产生抗体的效价与阳性率最高,而α-2b干扰素与α-1b干扰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适应症一致,都能达到抗病毒与免疫调节作用。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的血小板一过性减少、消瘦、发热等发生率明显较高,B组患者失眠抑郁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以上三种不同国产α-干扰素虽然具有近乎一致的临床效果,但安福隆的HBsAg转阴率最高,不良反应方面也明显最优,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洪吉,华 欣.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2):76.

[2] 张 莉,永雪薇.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5):73+76.

[3] 宁晓艳,周 旸,黄 鑫,等.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3):106-108.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老年乙肝及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IL—17、α—SMA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