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男老师,更缺男子汉教育
2018-11-19李明新
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首批中小学教授,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专家,兼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被聘为教育部名校长工程导师,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导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在办学中主张坚守基础教育本真,提出了“五养”教育理念,形成了“实与活”的教学思想,其推进的学校管理改革、四季课程建设、寄宿教育研究等具有较大影响。
刚一开学,“少年娘则国娘”的相关新闻引发了大家对教育问题的再关注。有的人批评当前的青少年教育存在问题,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有的认为,男孩子“娘娘腔”和中小学生“阴盛阳衰”的问题是中小学男教师过少而引起的,甚至认为“阴盛阳衰”的教师队伍“造就”了“阴盛阳衰”的学生。为青少年成长的问题担忧是应该的,为转变男孩子“娘娘腔”的问题而呼吁也是必要的。不过,无论是教师队伍的“阴盛阳衰”现象,还是学生出现的“娘娘腔”和“阴盛阳衰”等问题,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不可简单地把二者建立必然联系,否则会掩盖造成问题的真正原因。
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不是指女教师强,男教师弱,而是指男教师少,女教师多。这个现象早已有人关注。有的教育科研机构通过研究发现,并非只有我国,英美等发达国家也存在这个现象。某网站在前两年就曾报道,根据近年英国教师委员会的最新统计,女性教师占了公私立中小学教师的四分之三以上,男教师在小学教师中约占12%,在中学教师中约占38%。全英格兰公立幼儿园,总共只有48名合格的男教师;有高达四分之一的小学,竟清一色都是女教师。再如,一些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男少女多”的现象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特征,按市、镇、乡的顺序来看,男教师的比例是逐步增高的,而且越是发达地区的城市男教师比例越少,相反,一些农村地区男教师比例并不低。不管这些研究的样本涉及哪些地区,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男教师少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我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其一,中小学出现“男教师少女教师多”的问题,是否与社会分工观念、劳动价值观念、不同学段的教育规律、教师职业特点及要求等有重要关系?如果有关系,当这种观念长期存在,并影响了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后,它会不会就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至少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和小学,女教师多是有其合理性的。其二,是什么原因使得特别优秀的男性很少报考师范院校,更很少到中小学任教?这恐怕与自我价值追求、薪酬待遇、社会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三,如果真像调查研究所说的那样,我国发达地区男教师比例比不发达地区少,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否与发达地區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择业价值取向多元有关?看来,男教师少的问题很复杂,实在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
话说回来,中小学男孩子的“娘娘腔”和“阴盛阳衰”的问题是与“男教师少女教师多”有“一定”关系,还是有“直接”关系?这种关系又紧密到何种程度?难道是我国中小学男教师少女教师多导致了男孩子的“娘娘腔”吗?
三十年的基础教育实践告诉我,男孩子的“娘娘腔”和“阴盛阳衰”问题与“男教师少女教师多”没有必然关系。固然男教师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交往方式、行为方式与女教师有很大不同,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娘娘腔”就是男教师少导致的。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都会对男学生进行“坚强性格”的教育,学校的课程中也有许多教育内容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我就经常听到一些女教师在谈论教育经验时,提到自己抓住教育契机教育男孩子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她们组织的一些班会也往往是教育男孩子要具有豁达、包容等品质。而且,过去几十年中,也是女教师多,为什么没有出现当前的问题呢?
其实,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男子汉的气魄也并非只来自于男教师。中小学男生阳刚之气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
首先,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今天许多男孩子性格懦弱,缺乏责任感,心理承受力差,不能吃苦,甚至有一股“娘娘腔”,与家庭的过度呵护、娇生惯养、不敢放手、回避困难有关系。尤其是在有的家庭中,父亲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忽视了对男孩子正确的言传身教,使男孩子远离了阳刚之气。
其次,教育专家指出,学生“阴盛阳衰”的现象与应试教育不断被强化,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关。特别是许多学校和家长只关注考试成绩,长期忽视学生健壮体魄、健康心理和坚强性格的培养。
再次,社会生活忽视了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引领,造成一些青少年崇拜“小鲜肉”,追捧“小鲜肉”,模仿“小鲜肉”,渐渐失去了坚强勇敢、宽容大度、不怕吃苦、有责任敢担当的男子汉气质。
可以说,所谓的“阴盛阳衰”与男孩子“娘娘腔”现象,实际上暴露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从理念到实践存在的问题。看来,我们缺少的不只是男教师,我们更缺少男子汉教育。我们期待高质量的男教师多起来,但是,当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更需呼吁重视男子汉教育,不只是学校,更包括家庭和社会,这样才能根治“娘娘腔”的问题。
编辑 王雪莉
插图 葛金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