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生命奥秘

2018-11-19唐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生殖策略教学

唐军

摘 要:《人的生殖》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重要的一节课,但由于世俗文化的禁锢,这也一直是生物老师组织教学的“雷区”。通过做好铺垫,自然过渡;大胆舍取,强化重点;情感渗透,升华提高等教学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关键词:生殖 教学 策略

“快安静了,讲怎么生娃子呢。”上课铃响了,还没有走进教室,就听见里面一调皮学生的怪吼,我心里一阵发紧,初二4班,是全年级调皮学生最多的班级,平时上课就让各科老师头疼,更何况我今天要讲的是《人的生殖》这节课。《人的生殖》一直是组织教学的雷区,主要因为这一节的内容太敏感,包括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胚胎发育过程和分娩等。学生虽感兴趣,但不敢表露出来,上课时很多孩子都低着头,有的甚至不敢看书上的图片。偶尔有个别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往往也会遭到同学的耻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老师都会板起面孔,一本正经的快速完成知识的传授,不经意中,学习本节时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本节课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如何将这一多数人羞于启齿的话题光明正大地引入课堂,让学生正常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呢?我决心不回避,改变认识,和学生一起正确对待教学内容、大胆交流对话,充分挖掘这一教学课题的知识和情感因素,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1]

一、做好铺垫,自然过渡

其实,对这部分教学的铺垫工作,从很早就开始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中,包含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及人的生殖和发育共3章内容,我按照教材的顺序,先组织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生殖,让学生对此类内容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并逐渐认识到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而提高学生心理承受的阈值,慢慢地让他们的反应从回避、窃笑转为正视、平静。已经初步“脱敏”了,但是面对教材中“赤裸裸”的文字和图片,教室里仍有些不安和骚动。上课开始,我故作不经意地说:“大部分同学一定已经预习了这部分内容,甚至可能是一拿到课本,就先偷偷地看了。”听到这个开场白,不少学生笑了,笑声放松了他们有些紧张、有些羞怯的心情,打破了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大胆学习的心理,课堂教学顺利地展开了。[2]

二、大胆取舍,强化重点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指出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生物要完成什么功能,一定有相关的结构支持,所以,要想了解生殖现象,就一定先要认识生殖系统的结构。《人的生殖》一节包括生殖系统及受精和胚胎发育两个知识主题,生殖系统部分,教材采用了以图代文的形式,文字叙述少,以男(女)生殖系统和精子(卵细胞)的组成模式图作为主体,但教材中的模式图是一个侧面观的图解,相对复杂,虽主要器官的功能有简单介绍,但学生自己读图并不能很好的确认各器官的位置,反而增加神秘感。因此,我果断换掉教材上的图解,重新找了两幅男女生殖系统正面观的简单模式图。首先引导学生读图识图,然后小组讨论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功能、明确产生和输送精子、卵细胞的器官有哪些,辨析三组器官(输精管与输卵管、阴茎与阴道、睾丸和卵巢)在功能上有什么共同点。在常规的小组合作、辩论和交流中,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与经验,平时羞于出口的词汇“阴道”、“阴茎”、“睾丸”、“卵巢”等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生物学术语,淡化了在世俗文化上的含义,再观察学生的神态,连调皮学生的表情也恢复正常变得认真专注。换掉复杂的图解,剥去知识神秘的面纱,一切都变得那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重点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强化。

生殖过程比较抽象,通过播放事先準备好的影片资料,展示受精过程、由“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的发育过程,还有孕妇体态的变化和分娩的镜头。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生殖过程之后,再将这一过程分解成排卵、受精、着床等几个连续的片断,分别展开学习,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三、情感渗透,升华提高

学习过程中,我补充了一段文字资料: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自于一个受精卵,那么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数是多少呢?4亿个左右。是啊,4亿个精子,但赢家只有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那4亿个兄弟姐妹的幸运者、优胜者,没有人可以妄自菲薄。既然,我成为了那场竞赛中的冠军,赢得了那个至高无上的奖杯——生命,那我就有义务替那些剩下的没有来到世上的亿万个兄弟姐妹好好生活。既然生活选择了你,就应该懂得珍惜自己,让生命发出光彩。通过这样的语言,学生潜在的自信心被激发出来,尤其是那些平时对自己很不满意的同学,通过他们的表情你会看出,他们在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曾经是冠军!生命来之不易,我相信,欣赏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了。

最后,通过阅读课文、观察插图,学生了解自己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的大致情况,体会母亲怀孕期间的艰辛和分娩时的痛苦。同时展示了几幅在汶川地震中感动国人的母亲的事迹,我还引用了其他老师的一段情感表白:在你诞生前的那段岁月,起初仅仅是0.1mm的受精卵,在子宫内约280个日日夜夜,母亲每时每刻都承担着两个人的呼吸、循环……伴随着你的成长,母亲越来越疲劳,但一想到新生命的诞生,就有了等待的力量,等待中的期盼也与日俱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是这种伟大而圣洁的母爱的生动写照。通过这段充满人文光辉的语言,深深的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到生命的可贵,油然而生对母亲的尊敬和对生命的尊重,充分实现了生物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落实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吴志翔.读书是一种略带忧郁的享受[J].中国青年,2002.

[2]赵丽杰.生物教学中的语言艺术[D].辽宁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生殖策略教学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