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偷懒
2018-11-19六六
六六
有一种活儿叫“勤劳的偷懒”,几乎每个人都干过。
比如有以下几项任务让你做:阅读无乐趣的科普文章、打扫卫生、刷房子、写报告或论文,只有一天的时间,而每件事都需要花费一天的工夫,你选择做哪样?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打扫卫生或刷房子。把写论文或读你不能理解的科普文章放在首选的肯定是奇葩。这其实就是“勤劳的偷懒”:你宁可身体疲劳,不愿大脑疲劳;你宁愿让旁人看见你出工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和力气学点真知识。
在电视剧的广告植入里,有些品牌的营销部就常干“勤劳的偷懒”的活儿。某日用品的公司要求整部戏里出现300秒的演员刷牙镜头。这其实是最笨的广告方式,既好跟领导交差统计工作量,又好按单位计量算钱。殊不知电视剧里最贵的广告,不是时长出现最多的广告,而是天衣无缝地将产品融入戏中。而这样的广告只出一个镜头,就会被观众记住———这是对编剧的最高要求。
我认识到这一点是在中欧学习的那两年。第一年是必修课,我咬牙把一些如果不是学校要求,我一生都不会阅读的科目给啃下来。其间的痛苦和艰难的确虐我非人。但实际情况是,只要有人拿枪逼你,汽车你都抬得起。我把几门专业财务给攻克下来,成绩还不赖;我把复杂的宏观经济学给攻克下來,还按老师推荐读了很多原典;我把以数学模型为主的管理数量方法也硬着头皮了解了个大概,还能自己画决策树……这些超乎我能力的学业逼着我,让我也能通过打开小宇宙成为半个门外汉。
好处是什么?我会在制定公司新政策的时候把“帕累托改进”(经济术语,指在没有使任何人情况变化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拿出来翻翻,看是不是有人受益无人受损;我在投资股票的时候已经了解什么是“沉没成本”(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终于把从2007年捂到今天不舍得抛的股票“挥刀断臂”了。一个完全没有数学头脑的中年妇女,在经过扒皮抽筋的学习之后,真能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第二年选修课时,我又开始犯“勤劳的偷懒”的毛病。
人手里一旦有了点自主权,一定拣容易的事干。时间花了,钱也花了,效果没达到。我如果对自己够狠,我应该去学国际金融、投资并购、人力资源,这些都对我未来的工作有帮助。如果有一天我不写作,我还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但是,我选择了国学、心理学等对我依旧有帮助,却明显不必费太多力气就能学好的科目。这些科目或书,我本来就有兴趣,没有逼迫我也会去读。
说到底,人的惰性是天性。肯去做违背天性的事,原因是你想完善自我。
我见过很多天资很高的人“泯然众人矣”,也见过很多年少时“未必佳”的人,通过自我修炼“大时了了”。差别就是每天是否在勤劳地偷懒。
聪明不是人人都有,努力却没有天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