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火电输变电建设标准体系性差异初步研究
2018-11-19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建设企业参与到了国际市场竞争。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经验不足、国际化程度不高的企业来说,面临的最大技术障碍,就是对于国际标准体系和国际标准,没有体系化的了解和掌握。“走出去”的企业因此受到了种种制约。电力工程建设企业对于中外技术标准对比研究的需求越来越紧迫。
基于以上背景,中电建集团启动了电力工程中外技术标准比对分析的课题,电力工程事业部作为重要承担单位参与了该课题,并联合北京双泽维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火电/输变电领域八个专业的中外技术标准研究。本文基于中外电力建设标准体系的差异研究成果编制。
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对中外电力建设标准体系的研究,总结中外标准体系的差异,进而为电力建设企业在执行国际工程项目时,在标准检索、标准采用、标准应用等方面提供相关指导。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涉及中外电力工程建设相关标准体系,包括中国国家标准GB、中国电力行业标准DL以及中国能源局标准NB、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标准ASME、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以及沙特、印度、印尼等国家的国家标准。
研究方法
基于中外标准在编制原则、理念的差异而进行的基于标准体系的比较
此类研究,是回归到标准本质而进行的研究,即各个标准体系是如何回答“标准的标准化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而在这一点,ISO,IEC和GB标准的回答是接近或者一致的。中外标准的标准原则均提到了:目的性原则、性能原则、可证实性原则、数值的选择原则等方面。在中国国标对于标准的编写原则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在《ISO/IEC Directives part Edition 6.0 2011-04》中,对于国际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进行了规定。其中“附录A编写原则”中提到:“A.2目的性原则……因此,一项标准或系列标准可涉及或分别侧重相互理解、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以及品种控制等目的。……A2.4由于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等要求可能成为影响产品的可能用途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必要时应对它们进行国际标准化。具体产品的国际标准化可以只针对这几个方面,而不考虑其他方面。如果编制标准的目的是保证互换性,则关于该产品的尺寸互换性和功能互换性均应予以考虑……为便于用户(既包括供方、买方,也可包括认证机构、检测实验室和监管机构,这些用户可能希望参考标准)使用,应在标准中使用单独的条款、或最好是制定单独的标准或以标准的某一部分来明确区分各方用户关注的产品的某些方面。应区分例如以下方面:健康和安全要求;性能要求;维修和服务要求;安装规程。”
“A.3性能原则……标准通常不应包含生产工艺要求,而以成品实验来代替。但对某些领域仍需提及生产工艺(例如热轧、热挤压),甚至还需要检验生产工艺(例如压力容器)……”
“A.4可证实性原则……不论标准的目的如何,标准中应只列入那些能被证实的要求……关于可证实性原则的另一个结论是,如果没有一种试验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证实产品是否符合稳定性、可靠性或寿命等要求,则不应规定这些要求。供方做出的保证虽然有用,但不能替代上述要求。保证条件不是标准包括的内容,它是商业概念或合同概念,而不是技术概念。”
“A.5数值的选择A.5.3由供方确定的数值……如果允许产品存在多样化,则产品的某些特性值可不必做出规定(即使这些特性对产品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标准中可列举全部由供方自行选择的特性,其值由供方确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铭牌、标签、随行文件等)陈述特性值。对于大多数复杂产品,只要在标准中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则由供方提供一份性能数据(产品信息)一览表比标准中给出具体的性能要求要好。对于健康和安全要求,标准应规定其特性值,不允许采用由供方确定特性值的做法。”
基于国际标准分类法进行的比较
国际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s,ICS)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标准文献分类法,主要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相关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订购与建库,从而促进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其他标准化文献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目前,国家标准的封面中均包含ICS信息,因而,国家标准可通过ICS进行分类。
ICS编码由三段数字组成,例如:编码“27.060.10”所对应的标准化对象是指“液体和固体燃料燃烧器”。其中第一段编码数字是指专业大类“能源和热传导工程”,这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以上规则,ICS分类法可作为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标准关联的一个桥梁,即原则上,具有同一个ICS编码的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标准的标准化对象是一致的。因此,在此基础上,可实现中外标准的比对。然而,经研究发现,在电力工程建设领域的标准,这一方法并不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将具有相同ICS编码的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标准进行对比发现,在具有同一编码的标准中,存在若干标准,并不能直接关联到研究的目标标准,但是通过次分类方式,可以大大缩短找标准的盲目性,又减少了因为搜索具体关键词而可能导致的信息缺失问题。
基于国际标准中进行检索与中国标准指标进行的比较
通过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中关于电力施工和验收的标准,即DL/T5210系列和DL/T5190系列标准,对电力施工和验收活动中涉及到的技术指标进行汇总,并形成了电力建设“技术树”。通过此方法的查询以获得具有相同关键词、关键词组的中外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条款,从而确定中外标准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基于国际工程项目实践经验的比较
共有166位电力建设专业的专家参与本次研究。专家团队均具备较为丰富的海外电力工程建设经验,并汇集了在沙特阿拉伯、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赞比亚等国家的工程项目的标准实践经验,形成了在中外有较大差异的领域(如调试专业)比较的建议和案例。此类有较大差异的领域,涉及到如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领域,在国内有较完整的标准,而在国外则要求由制造商完成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或者要求按照制造商的设备安装手册执行。对于此类情况,已经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实际发生,因此汇集专家工程实践是非常必要和有借鉴意义的。
研究结果
差异情况
第一,工艺流程标准与专业标准的划分。中国GB标准以及DL标准中,存在大量的围绕工艺流程编制的标准。此类标准具有系统性强,规定详细等特征。国际、国外标准中,绝大多数标准先按专业进行分类和编制,如按照设备或材料的运行工况、焊接工艺的应用要求等。
第二,设备安装标准差异。中国标准中针对设备安装、验收有详细的规定,而在国际标准中则没有相应规定,而是以遵循制造商设备安装手册为主。在国外标准中,有针对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的验收试验以及性能试验。
第三,安装与设计的界定差异。在中国标准中,安装标准与设计标准是独立各成体系,有明确的界限,而在本课题研究的国际、国外标准中,则没有相对应的分类,实际是,更多从设计角度进行规定。
第四,“调试专业”的特殊性。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中外标准在此领域存在巨大差异。经研究团队调查,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中以及已经开展国际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里,没有专门的“调试专业”和专门的“调试标准”。
第五,强制标准与法规的差异。对于某些安全、环保等相关规定,在国外标准中上升到了法规层面。由于法规的地区适用性等问题,在本课题研究中未展开深入的国别差异分析研究。
相同相近情况
第一,编制总体原则一致。通过研究《ISO/IEC导则 第2部分:国际标准结构及编写规则》与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也可发现,就ISO/IEC与GB标准的编制原则而言,两者是一致的。相比之下中国又补充了GB/T20001系列标准,规定更加详细。两者均提出了标准编写应包含的关键内容,如试验方法、性能、数值等。
第二,专业性标准关联性强。在研究过程中,焊接、土建、电气、输变电、仪控等多个专业中,中外标准除了在标准编制原则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之外,其遵循的技术逻辑也是高度一致的。
研究结论的应用建议
对于“走出去”的企业,充分且持续地认知中外技术标准差异,是打造企业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如何认知中外技术标准差异?学习、培训、吸收、转化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有机地形成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企业的知识数据库。
如何有效地利用对中外技术标准差异的认知?认识到中外技术标准的差异性,企业可以在国际项目市场开发、投标施工与验收、设备合规性检验、资产全寿命管理等领域里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