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聚势
——国家电网公司以标准建设助推能源转型

2018-11-19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国网电厂

能源转型高端论坛现场。 (赵勇 摄)

“没有标准化,能源转型不可能成功。”9月21日,在“能源转型”高端论坛暨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活动现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简称国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一语道出了标准化建设对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引领性作用。

应势而为,近年来国网公司在创新发展、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勇于担责,以卓有成效的标准建设助推能源转型。论坛当天,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等5家省级电网企业被授予首批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标志着国网公司国际标准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标准助推能源转型的三大作用

能源的发现与利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每次重大的能源转型往往意味着人类文明的重大飞跃,技术的突破性进步更是显性特征。

当前以清洁低碳为基本方向的新一轮能源转型在全球已形成共识,而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比较成熟的清洁能源无一例外都被转换成电能加以利用,更加彰显了电力系统在能源转型和能源优化配置中的枢纽和平台作用。这就给电力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打造适应能源转型需要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新一代电力系统,将是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

同时,新一轮能源转型发生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意味着能源转型对所有国家而言起步的差距不大,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规避失败的风险,实现转型成本最低化。

因而,建立合作机制,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需要依靠标准这一世界通用语言才能事半功倍。已经成立一个多世纪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IEC即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其围绕特高压、新能源、高压直流输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领域制定了一批重要标准,为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应用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即将成为下一任IEC主席的舒印彪在论坛上指出,标准对能源转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各环节交互衔接。能源转型涉及能源生产、输送、配置、利用等各个环节,随着新设备、新用户大量接入,新技术、新方式大量涌现,加强标准建设,填补标准空白,提高标准体系的完整性、交互性、兼容性,能够为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耦合提供统一规范。二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质量。国内外实践表明,标准不统一、不合理或执行不到位,始终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加强标准建设,有利于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降低转型带来的成本和代价。三是促进国际能源合作交流。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加快推进,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然而,由于各国能源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存在差异,有的尚未建立标准体系,对各国深化能源合作形成制约。加强国际标准合作与对接互认,对促进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携手解决能源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与标准建设的国网实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越来越认识到标准作为国际通行的技术“语言”的重要性。新近印发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定方案中设立了标准创新管理司,其主要职责即是承担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和组织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相关工作。

论坛现场,标准管理司司长崔刚特别肯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及其作出的贡献,并向各界发出了倡议:“以标准为基础,加强政策沟通,加强技术标准交流合作,完善全球能源治理标准体系,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推动全球能源治理格局。”

截至日前,国网公司依托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建立了涵盖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核心业务的技术标准体系,累计编制国际标准59项、国家标准534项,行业标准1355项。2008年以来,国网公司在IEC发起成立5个新技术委员会,参与IEC工作的公司专家超过300人次,成为推进国际标准建设的重要力量。

建设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是国网公司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推进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领域标准国际化进程的又一重要举措。

依托风光储输等一批世界领先的能源转型工程实践,国网公司从积极打造国际标准创新基地切入,加速国际标准“点”的布局、“线”的拓展和整体推进的国际化战略步伐,以标准“软联通”,打造共享“硬机制”,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再添动力。

标准体系的高质量建设也促推了国网公司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国网公司加快特高压电网发展,构建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基础平台的能源互联网,累计建成18项世界领先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成为世界上资源配置能力最强、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同时,大力服务电动汽车发展,建成“九纵九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3.1万公里高速公路和150个城市,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23万个。借鉴葡萄牙清洁能源消纳经验,去年6月,国网公司在青海实现了连续7天100%依靠清洁能源供电,今年6月进一步提升到9天。

与能源转型同步,国网公司正加快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虚拟电厂标准由中国主导

2017年10月,国网冀北电力公司和中国电科院组成的专家团队,代表中国向IEC提交了虚拟电厂《用例》和《架构与功能要求》提案,经过激烈的竞争和淘汰,顺利通过了投票,并获得德、英、法、瑞等成员国的加盟支持,于2018年3月获批正式立项,成为IEC在虚拟电厂领域立项的首批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正式主导虚拟电厂这一能源转型热门领域的国际最高话语权。

虚拟电厂正是新一轮能源转型所出现的新业态,是针对未来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发生的根本性变革,提出的适应未来能源清洁低碳发展趋势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以商业化市场为平台的源网荷聚合管理模式。

由于虚拟电厂应用前景广泛,全球都在抢占先机,标准制定成为主导国际话语权的必争之地。考虑到在前沿新兴领域编制国际标准极具挑战性,必须实现技术和实践的真正领先,方能把握主导优势。

标准立项后,国网冀北电力公司迅速进入“标准编制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依托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及2022年“零碳冬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协调各方资源,共享各方经验。该公司在编制工作中创新提出了“研创示编”四融合模式,把虚拟电厂领域的科研攻关、创新创效、示范应用和标准编制紧密融合,在相互佐证、迭代提升中,实现国际标准的高质量编制,并同步建立虚拟电厂科研、创新创效和应用成果体系,带动电网技术和功能的领先发展。

9月20日,国网冀北电力公司作为虚拟电厂《用例》IEC国际标准编制牵头单位,组织召开IECTC8/SC8BWG4(国际电工委员会第八技术委员会/分布式电力能源系统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工作组)首次工作组会议,标志着相关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论坛现场,国网冀北电力公司董事长田博作为国际标准创新基地代表发言表示:“我们将以创新基地揭牌为契机,强化科研攻关,引领带动科技创新示范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切实将技术领先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着力增强科技攻关能力、标准检测能力、能源调度能力、成果示范能力、标准编制能力、人才培育能力,为能源转型和标准创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国网电厂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科技成果展示
中医舌诊术语英译国际标准探究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圆满完成春节长假保电任务
国网浙江电力 多措并举抓好电力保供和能耗双控“头等大事”
腐蚀控制领域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出版
中国主导制定三项腐蚀控制国际标准发布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
智慧电厂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