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超声及CT表现初探

2018-11-19关佩珊袁海霞蔡宋琪刘利民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囊性包块阑尾

关佩珊,袁海霞,蔡宋琪,刘利民,王文平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32;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超声科,福建 厦门 361015;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32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归类为交界性或难以明确生物学行为的肿瘤[1]。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易误诊、漏诊,准确率低[2],大多需术中或术后病理学确诊。因此,准确的术前超声及CT诊断以获取肿瘤是否存在、良恶性、大小、形状及血供等信息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有关总结LAMN超声及CT图像表现的报道不多,无法帮助临床医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例LAMN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超声及CT图像特征,希望能加深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7月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LAMN的患者资料,选取术前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和CT)且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的12例纳入研究。

1.2 仪器与方法

1.2.1 超声检查

使用飞利浦iU22和HD15、日立EUB-8500、东芝AplioXG、Aloka 4000及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2~5 MHz,高频探头频率8~12 MHz,腔道探头频率5~9 MHz。对右下腹或盆腔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有无肿块及肿块位置、大小、边界、边缘、有无包膜、内部回声、血供、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积液或肿大淋巴结等信息。

1.2.2 CT检查

采用64排(GE Lightspeed VCT)及16排(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CT。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层厚5 mm,层距5 mm。先进行常规平扫,部分患者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并分别于注入30 s(动脉期)及70 s(静脉期)开始扫描,对比剂为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70 mg/mL),总量按1.5 mL/kg算,注射速率3.0 mL/s[3]。

2 结 果

2.1 临床及诊断情况

本研究12例LAMN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48~79岁,中位年龄66.5岁。主诉右下腹或脐周疼痛者9例,其中1例可触及右下腹包块,2例合并腹胀症状,1例合并发热;3例因体检发现占位性病变入院,无特殊临床症状。

12例患者病变位于右下腹9例、盆腔3例。肿块长径30~83 mm,横径15~45 mm。术前超声诊断为占位性病变9例、炎性病变3例。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恶性肿瘤4例、良性肿瘤1例、性质待定4例;阑尾或肠道来源4例、附件区来源1例、无法确定来源4例。术前CT诊断为占位性病变9例、炎性病变3例。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恶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2例、性质待定2例;阑尾或肠道来源8例、附件区来源1例。结果详见表1。

表1 12例 LAMN患者的临床及诊断资料

2.2 超声图像特点

根据超声图像形态不同,可分3种类型。① 盲管状型:2例(16.7%),主要表现为长椭圆形或管状无回声区,一端与回盲部相连,另一端呈盲端,与阑尾炎表现类似。管腔横径≥15 mm,边界清,管腔内透声不佳,管壁可增厚,伴或不伴彩色血流信号(图1)。此2例术前超声检查均误诊为阑尾炎。② 囊性为主包块型:7例(58.3%),主要表现为右下腹或盆腔的囊性团块,边界清或欠清,内部透声不佳,可见絮状或细弱点状回声,呈“洋葱皮样”表现(图2),其中1例可见细分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囊壁或分隔内点状彩色血流。③ 实性为主包块型:3例(25%),主要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内部可见强回声伴“彗尾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内部短线状或线状彩色血流(图3)。

图1 盲管状型病灶声像图

图2 囊性为主包块型病灶声像图

图3 实性为主包块型病灶声像图

2.3 CT图像特点

根据CT图像形态不同,可分2种类型。① 囊性包块型:9例(75%),主要表现为类圆形、长椭圆形和长管形的囊性包块各3例;其中8例增强扫描后囊壁可见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6例病灶界限清楚,周围未见渗出;3例病灶边界模糊,其中2例伴周围少量积液,1例伴包裹性积液。2例包块出现囊壁不均匀增厚,3例包块伴内部点状钙化或囊壁弧形钙化(图4),2例内部见细分隔(图5),4例病灶周围可见淋巴结影。②不规则包块型:3例(25%),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异常密度区,边界模糊,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其中1例内部可见多发环形强化影(图6),1例见淋巴结影。

图4 囊性包块型病灶伴钙化的CT图像

图5 囊性包块型病灶伴分隔的CT图像

图6 不规则包块型病灶的CT图像

3 讨 论

LAMN的发病率低,占阑尾术后病理标本<1%[4-7],各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病,多集中于中老年人群[8]。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一般表现为右下腹痛、腹胀等类似急慢性阑尾炎的症状,或无明显不适通过体检发现,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往往通过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方得以确诊。因此,医师需掌握LAMN超声和CT这两种急诊或体检常用影像学方法的图像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LAMN的大体病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阑尾管径增宽呈囊状,内充满大量胶冻状黏液,壁可见不规则增厚,可伴溃疡或钙化形成、肠腔粘连等。根据2010年WHO对消化系统肿瘤的新分类,LAMN的镜下病理学特征为可见具有低级别细胞学特征的肿瘤上皮,黏液突破黏膜肌层或阑尾表面,黏液内可有或无少量黏膜上皮,但无腹膜假黏液瘤形成[1,9-10]。

本研究中LAMN最常见的超声表现有以下特点:右下腹的扩张管道样病灶或囊性为主占位,囊壁可见不规则增厚,囊内透声不佳,可见絮状、细弱回声,部分有“洋葱皮样”表现,囊壁可伴血流信号等;还见少量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内部可见强回声伴“彗尾征”,可测及血流信号。LAMN的常见CT表现如下:右下腹囊性包块,囊壁可增厚伴强化,囊内容物密度不均匀,可伴不均匀强化,可有分隔,内部可见点状钙化或囊壁弧形钙化,周围可伴渗出或肿大淋巴结;少量患者可表现为不规则包块,边界模糊,伴不均匀强化等类似急慢性阑尾炎的CT表现,极易误诊。

为提高诊断准确率,LAMN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① 阑尾炎:包括急性和慢性阑尾炎,患者典型临床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可伴发热、白细胞增高。超声可表现为阑尾管径增宽,阑尾壁可均匀水肿增厚,血流信号增加,短轴切面可见“同心圆征”,腔内可见积液和粪石回声。阑尾化脓时腔内透声差,与LAMN 不易鉴别,但未形成周围脓肿的阑尾炎的CT图像易与LAMN鉴别。② 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腹膜刺激征症状明显,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不均质混合回声团块,可见阑尾壁伴破损,周边可见网膜样结构包绕,可伴肠间隙积液或淋巴结肿大;CT可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囊性包块,阑尾被包裹于其中,脓肿壁较厚伴明显强化,周边可伴渗出、网膜包裹、回盲部肠管壁水肿等炎性反应。③ 肠系膜囊肿:超声及CT均表现为囊性占位,壁薄,透声好或内部呈均匀液体密度,一般无分隔、钙化等表现。④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对于女性患者,通过仔细辨别包块与右侧卵巢之间的关系应不难进行鉴别。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2例LAMN患者的超声和CT图像,总结其影像特点,希望对提高LAMN诊断准确率有所帮助。但LAMN发病率较低,本研究收集例数也较少,因此对其超声和CT图像特点总结不够全面,仍需通过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把握其影像学特征。

综上所述,LAMN术前诊断准确率较低,但超声和CT检查均可准确提供阑尾区病灶位置、大小、囊实性、内部结构、血流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综合考虑超声及CT诊断结果对减少误诊、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囊性包块阑尾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香油消肿化瘀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