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2018-11-19孟函
文/孟函
简而言之,语文教育生活化就是以实际生活背景为基础,充分融合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感悟生活。此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因此,语文教育生活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展开讨论。
一、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有助于学生语文兴趣的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将语文课程与实际生活进行了充分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所涉及的生活领域范围较广,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不断发展与提高,对其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一)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想要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文章的内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化学习情境的营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在进行《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结合课文内容来设计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一些关于春天的生活化问题,如“在春天我们的生活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有的学生回答衣服穿得少了,有的学生回答树木长出新叶子了。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春天可以触摸到吗?”在得到学生们否定的答案后,教师就可以反问学生“既然春天不能触摸到,那为什么课文题目是《触摸春天》呢?”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各事物的观察能力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得以体现。
(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1.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课文的设置都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原本枯燥的文字进行转换,使其作为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向学生进行展示。例如在学习《将心比心》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教师陈述或朗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生活场景重现与角色扮演,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语文课文学习的过程。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而且学生在扮演角色、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布置实践类的家庭作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以课堂讲述内容为参考,为学生布置实践类的家庭作业,提高学生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对于这种类型的作业,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来完成,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身生活积累找寻灵感,从而完成实践家庭作业。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自身学以致用的能力,又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对其日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三)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类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生活化特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贴近生活。基于此,教师要以语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找春天》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颜色和春天的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看到的春天的景色画一画、写一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使自己的对春天的见闻与感受逐渐丰富起来,确保后续口语交际能力锻炼课程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将日常生活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以此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