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分层任务驱动教学研究——以《图形图像处理》为例
2018-11-19刘丽皎
文/刘丽皎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根据教学实践调查资料显示,现今中职学校广大学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习效果及质量不佳,动手操作能力堪忧,完全达不到社会企业的需求。这一情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中尤为严重,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很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安排,分层次递进,后来赶上,逐步消灭学生基础上的差异,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就是在教学中引入任务观念,通过逐个完成任务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层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可以切实解决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问题。笔者结合《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内容,对中职计算机分层任务驱动教学进行实例研究,以期为广大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实际的教学案例参考。
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分层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
(一)学生分层
以宜兴市陶都中专高二电子商务班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学生在高一阶段通过了计算机应用的公共课学习,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观察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发现不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度、操作能力以及计算机课程学习积极性差异很大。
根据学生现状,结合《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特点及要求,现将学生分为A、B、C三类:A 类学生操作基础较好,对计算机学习兴趣较为浓厚;B类 学生能完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对高级的知识和技巧不擅长,也不积极;C类 学生通常并未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也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较低。
(二)目标分层
针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学生,以《图形图像处理》中第三章第一节图像的编辑及修饰为例,我们把教学目标同样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A类学生除了掌握“任务一”涉及到的图像的自由变换、扭曲、斜切、变形之外,还需要掌握缩放、透视、翻转等操作,并且能够拓展思维,与其他所学知识相结合,设计出新的图像风格;B 类学生除了能较好地掌握图像的基本编辑方法之外,能够尝试新的编辑方法,对图像编辑方法有完整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C 类学生需要掌握图像的基本编辑方法,掌握初步的操作技能,完成课堂教学学习任务。
(三)任务分层
本次课主要介绍有关图像编辑的应用,通过对图像进行剪切、复制、粘贴,利用图像的变换对写字台上的物体进行调整和处理。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层层递进的5个子任务让班级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任务一:给书换封面;知识词典:画布、图像、剪切、复制、粘贴、大小、位置、扭曲;学生完成要求:A、B、C。
任务二:修饰日记本;知识词典:画布、图像、扭曲;学生完成要求:A、B、C。
任务三:修饰台灯;知识词典:变形;学生完成要求:A、B、C。
任务四:杯子贴图;知识词典:自由变换;学生完成要求:A、B。
任务五:制作相框;知识词典:斜切、图层混合模式、图层样式;学生完成要求:A。
(四)评价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的要求和方式应有所不同。对A类学生,要使用竞争评价,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实现自主学习,不断创新;对B类学生,利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自主完成任务三,任务四的学习中,教师适当指出不足和改进的地方,积极向A类学生学习;对C类学生,使用表扬的评价方式,对他们完成的任务给予肯定,对他们的进步时常关注,并随时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厌学情绪,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任务驱动”教学研究小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都能很好地完成,甚至有学生使用了三种方式完成任务五。从整个课堂效果来看,本次课是成功的,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有所欠缺,存在个别学生没有被准确分层的问题。
其二,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C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其三,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多,这就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