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政协工作定位和规律认识
2018-11-19王晓宁
◎王晓宁
十九大报告强调,“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指导实践。
人民政协的本质决定了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政协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这一性质决定了政协组织精英荟萃,具有广泛代表性、党派合作性、民主协商性等特点。十二届政协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政协俞正声主席的主持带领下,政协工作不断开拓,对其规律性认识不断增强,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张庆黎同志在2017年度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这是 “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对政协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重在领会落实,于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深化。
一、坚持党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工作,人民政协事业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的,因坚持党的领导而发展、壮大,是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本质特征和人民政协事业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全方位地落实到政协工作的全过程中去。
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旗帜鲜明、内涵丰富、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报告中明确提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成果与创新,具有历史意义、时代意义、思想意义和指导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政协发挥职能作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生重大影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学懂弄通,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政协工作,是人民政协事业继续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
二、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高举团结民主旗帜,人民政协才能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 “四个坚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必须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牢固把握,结合实践,深化认识。
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基础。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政协不是权力机关和决策机构,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政协不是决策机构,不决策而重在献策;不立法而重在立论。政协的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各项重要指示,政协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在履职建言中发挥好“专家库、智囊团”的作用。作为统战机构,政协还应更好地发挥其政协文化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好凝心聚力的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助更大的推力和正能量。人民政协是 “协商平台”而非 “协商主体”,需要通过委员、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挥作用。所以政协建设的重点,一是应该做好协商的组织工作,二是要致力于提高委员建言献策的能力。只有把握好政协的性质定位,政协工作才可能更好地符合决策的需要,更好地反映人民的呼声;只有依照法律和政协章程准确定位履职,才会有不同意见之间真实有效的 “交流、交锋、交融”,从而彰显新时代人民政协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中的独特价值。
三、倾听各界呼声、反映人民愿望、关心群众生活,是政协工作的生命之源
中国的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团结和民主是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源泉,也是政协工作的生命源泉。政协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工作方式是 “调研”,这项工作立足于政协的专门性委员会,要求广大委员和政协工作者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反映民声,提出对策。做好调研,就是做好广泛意义上的群众工作。在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问题导向”是贯穿其中的一个理念。政协委员和政协组织要在调查研究坚持 “问题意识”,多为群众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十二届政协以来,全国政协增加了 “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协商形式,“以专题为内容、以界别为纽带、以专委会为依托、以多向交流为办法,聚焦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对切口小、专业性强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协商”。“双周协商座谈会”的 “协商”,正是建立在协商之前广大委员、专家和有关人士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改进校园餐食管理”、“包虫病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重视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就业再就业问题”……4年多的创新实践中,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达76次,一方面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大量重要的意见建议;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本质:团结各界群众,倾听社会呼声、反映人民愿望、关心群众生活。
政协具有智力密集、团结合作和联系广泛的特点,专家、委员在深入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答疑解惑,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自己身边,更好地彰显政协工作价值,树立政协的良好形象。
四、以新时代政协理论成果指导工作,不断深化对工作规律的认识,人民政协事业才能前进和发展
人民政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政治智慧的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事业的创建和发展是在人民政协理论指引下实现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推动了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创新,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贯彻。新时代的人民政协,必须以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工作,立足新的实际,不断探索总结新经验,把握规律性,实现政协工作的新发展。
以协商民主理论为例。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的重要论断,提出要 “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性指导。既是对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性总结,也是结合新形势对政协工作规律的继承发展,我们一定要在学懂弄通上深下功夫。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和人民政协工作实践的不断丰富,对于协商民主理论的深入把握和对于其工作规律的认识必将是政协理论研究中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需要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新时代协商民主理论继承、研究、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持续不断地从新鲜的实际工作中吸收养分,深化认识,如此,才能够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理解得深刻,思考得明白,讲解得透彻,协商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