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有作为
2018-11-19陈子晗邢成举
◎陈子晗 邢成举
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则离不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辅助和支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有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更是增加农民收入并实现农村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地方实践
笔者曾经对陕西省某两个村做过实地调研,一个是T村,以大力发展西瓜产业为主;一个是S村,以大力种植猕猴桃为主。这两个村,种植产业不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也各有不同。
在T村,西瓜种植的发展历时较长。2001年,村里二三组开始种植大棚西瓜。此后两年不断有农户加入。2004年以瓜果协会的名义申请注册以西瓜和蔬菜为使用范围的 “同兴”集体商标;2007年9月,国家工商总局最终核准 “同兴”商标为集体商标,为陕西省第一个集体商标。2011年,全县都引进了同兴牌大棚西瓜。T村的西瓜种植产业发展迅速,并且规模在不断扩大。该村建起了 “同兴瓜菜示范园”,由最初200亩大棚瓜菜发展到现有瓜菜大棚327座,占地1030亩。已有90%的农户参与大棚产业,并成立了同兴瓜菜协会,被陕西省农业厅授予 “无公害”产品基地,被西安市政府授予 “西甜瓜示范园”等称号,被户县政府确定为万亩大棚瓜菜基地。
在S村,猕猴桃产业已经有三十多年的种植历史。1985年眉县政府推广猕猴桃种植,S村作为县级试点,开始尝试种植猕猴桃。种植第一年后获得了大丰收,村中便开始进一步推广,98%的农户选择了种植猕猴桃。两三年后,由于猕猴桃种类单一,销路受阻,村中领导人与村民代表商议成立生产合作社。在1990年S村的猕猴桃专业生产合作社挂牌成立。合作社主要为农民提供种苗和化肥等农资,也为猕猴桃成品提供集中销售的渠道。到了2002年,临近村子合作社逐渐兴起,县里决定将合作社合并。2005年,为了方便本村的猕猴桃销售,村中又建立起了购销联社,打通销售渠道,并与位于县城的猕猴桃龙头企业建立起联系,形成订单式种植销售,与县里的生产合作社也并不冲突。至此,S村逐渐成为猕猴桃种植示范区。截至目前,该村猕猴桃面积28.4万亩,猕猴桃批发市场是全国9大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是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领先关中。
二、农业生产性服务及问题
农业生产性服务包括农业生产前期服务、中期服务和后期服务,不同的阶段,服务对象不同,对其要求也不同,因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
1.前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及问题
农业生产前期指的是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必备生产要素的准备阶段,包括种苗、化肥等在内的生产要素的准备。基于此,要加快前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要加快生产要素生产和销售的步伐。
在T村和S村中,生产前期的服务业发展相当迅速。在T村,由村委会牵头请市农牧局的育苗育秧专家为农民传授育秧技术和职业农民的培训;品种成熟后,再次请省农牧局的专家进行西瓜秧苗的改进,秧苗由量多转为质优,这样农民的产前成本相对降低,收入可能会有所提高。在S村,播种季时有专业的化肥科技公司推广化肥,并采取 “先试用,后购买”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化肥,据悉化肥品质优价格低,许多农民争相购买;临近的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会在每年的十一月召开农高会,将近一年研发出的优良品种低价卖给有需求的农民,该村的农民会自发地前去购买;村委会也会定期请临近农林高校的教授为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以及嫁接等农技的培养,并且会在农田中进行实际操作的示范。这些使得农民有了更优质的种苗和更先进的技术,相对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业收入。
在这期间,他们存在的问题是:首先,职业农民的培训逐渐短期化、快餐化。农民学习的时长少,期限短,往往只是在专家来进行讲解的那几天里进行集中学习。这样,农民的技术就得不到进一步的质的改善,且无法进行技术跟进,导致农业技术传递的断层和不连续,农民利益受到相应的损失。其次,农业技术更新慢,具有相对农民需求的滞后性 (现在有一部分农业技术往往不是主动引导农民,而是在被动地弥补种植的漏洞),这样可能会导致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甚至下降,也会出现土地荒废等现象。最后,生产化肥等农资企业泛滥,只追求“量”而忽视“质”。农民有农资需求,相应的农资企业应运而生,看起来是件好事,但农资企业愈建愈多,农资自身的科技含量就会下降,后果就是农民买到的农资不合格,反过来又要投入更多的农资,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农作物的附加值,增收受阻。
2.中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及问题
农业生产中期即农业生产要素的稳定生产阶段,包括植物保护以及动物防疫、农业设备、农业信息等在内。在此阶段,农业生产性服务包括精准农业服务、水利设施服务以及农村金融服务等。
笔者所调查的两个村,农业生产中期的生产性服务均较差,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T村,该村所种植的早季西瓜大约在每年五月份上市,对天气等因素要求较高,但因最初的水利设施还是当地原始的水闸,使用并不方便,使得该村的早季瓜收成一直不好。另外大棚比较老旧,设施老化,急需改善。在S村,该村种植猕猴桃,对天气等自然因素要求不高,但对农业市场信息有较高的要求。村上虽然每年会定期宣传农业信息,但农民的参与度并不高,加之信息老旧且滞后,本村的猕猴桃种植一度受到影响。
在生产中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农业技术与农民需求对接的断层,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不健全,实施不够流畅。由于我国农技推广体制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大部分的基层尚未完成深度的变革,农业技术推广成果比较低。农技信息与农民需求不对口,没有特殊性,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选择无从下手。其次为农业信息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据有学者统计,我国约有 90%的农业信息资源未电子化,计算机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 15%~20%,许多农村地区尚未接触计算机。而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也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同时,我国涉农网站虽然很多,但是分类繁杂,总体规模偏小,质量参差不齐,且网站受到地域、专家、部门等制约,站点间相关性较差,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个 “孤岛”,而且由于缺乏系统化管理,网站信息发布及更新也不及时。最后即为精准农业发展落后。主要表现为精准农业设备简陋,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操作难,GPS(地理定位系统)定位准确度差,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过于复杂 (这就导致作物产量计量不准确,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户对这项技术的掌握难度大,不容易操作);高端技术人才不全面,现在国际上实行的精准农业技术基本上都是根据一系列土壤、气象和肥料专家到底研究成果得来的,但是基本上没有涉及作物栽培人才的研究成果,如果以后有他们的加入,相信精准农业技术会离真正的节约成本和增产增质更进一步。
3.后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及问题
农业生产后期服务主要包括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在此阶段,农业生产性服务主要包括如何进行农产品冷藏运输、农产品的加工工艺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
在T村与S村,后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但产业链较短。在T村,一开始有专业的合作社进行统一的销售,但现在为外地客商定期去收。脱离合作社后虽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但有时会出现联系不到客户无法售卖的情况。在S村中,一部分农户为订单式经营,即县上的猕猴桃龙头企业对农户下达种植任务 (包括种植什么品种、种植多少等),有能力的农户接单进行生产,猕猴桃成熟时该龙头企业派人来收购。另一部分农户则为松散生产农户,即自行寻找客商进行售卖。
这一部分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方面。关于深加工:一是农产品加工业一直以来得不到各方面的重视。政府对农产品加工服务业投资的技术和资金少,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加工产业链;村子里面缺乏相应技术和资金,且因构建深加工产业规模大见效慢收入低,逐渐丧失了创建的动力;农民建设意愿不强烈,因为高投入低产出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农民不愿以此作为提高收入的主要手段。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产品单调,科技含量低。例如猕猴桃的深加工只是停留在对果物自身的加工,只出现了果汁厂果脯厂之类的加工产业,产品利用率低,资源开发转化的比例极小,甚至成了环境污染源。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低,科技储备不足,研究经费短缺,低水平重复,人才匮乏。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普遍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科学储备和技术支撑,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微粉碎、膜分离等技术应用较少。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缺乏。
关于销售:一是销售路径少。农民现阶段的销售路径无非是批发给客商、卖入合作社和互联网销售。其中前两种的受众占大多数;二是销售价格低廉。有时候农民的销售价格入不敷出,生产成本高的同时销售价格一路走低,农民不敢卖;越不卖越滞销价格越会持续走低,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同时某些客商也会借机猛压价格,人为的造成价格低产品滞销的状况;三是缺少合作化、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品种单一,大路品种多,缺少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小农经济式的生产使生产效率和农工具的使用率都很低,农作物的质量没有保证,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检验、标识管理等各个环节,缺乏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标准和市场准入监管制度,造成农作物在市场中的销售困难重重。
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生产的保障,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推手之一,应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推动措施。
在前期,可以从不同的服务主体入手进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1)村委会。村委会组织程度高,分工明细,外在资源丰厚,同时承担着发展本村经济、社会等的责任,也应该为本村农民开展生产性服务。村委会中的村干部大多为农村精英,可运用到的资源也相对较多。(2)专业化农资企业。化肥农药农具等均来自此类企业,因此该类企业科技含量越高越好,即通过科技带动农资的高品质发展;农资分类越细越好,即农资企业生产专业化愈加精密,分工愈加细化;价格越低廉越好,即让农民买得起。总体看,专业化农资企业的目标即为让农民买得起,让农民用的放心。(3)科技研发主体。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况,针对发展当地农业的目标,依托 “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的方法为农业研发新技术新品种,并开展技术下乡的科技推广,组织进行职业农民的培养,让农民足不出户得到最前沿的农业生产科技信息,也让科技成果便捷地进入最基层最有需要的人群中。从农业生产前期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为提高农民收入奠定下良好的成本基础。
在中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1)推进农业科技进基层,为农民打造优良的生产环境。近年来农业科技成果发展突飞猛进,相对之前有着很大改观,但问题是如何实现成果的转化。(2)增加农业信息开放点,定期为农民进行信息普及。农业生产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信息的闭塞,因此解决该问题就是解决盘踞在生产道路上的绊脚石。(3)改进现有农业生产中期发展模型,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精准农业。
后期,为改变农产品低附加值的状况,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发挥三方面作用:(1)加强农产品周边产品的生产。农户除售卖农产品外,还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售卖礼盒装。这就需要有相对应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周边产品的生产,如包装盒、果贴之类。国家也应鼓励该类服务企业的发展,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2)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3)完善农产品保护措施。将农产品保护的科技如低温运输等更加深入地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后期来,降低农民的生产后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