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风化人 凝心聚力——都市生活类报刊如何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2018-11-19葛文斌

记者观察 2018年14期
关键词:都市生活聚力镇江

文/葛文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8个字,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明确要求,为新闻舆论战线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习总书记的讲话,一方面体现出了新闻工作的“政治伦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发声,党的新闻队伍应该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摇旗呐喊,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政治责任”,新闻工作要团结群众、鼓舞人心、引导价值观、激发正能量。

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生活类报刊同样必须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应充分发扬自身特长,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承担起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政治责任。

过去,都市生活类报刊的主要功能为“三解”,即解惑、解闷、解气。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读者报道新闻、释疑解惑,提供娱乐休闲资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反映群众呼声和诉求、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宣传的手段上,强调和追求内容的贴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功能和追求,都市生活类报刊才能更贴近百姓生活,深受群众欢迎,走进千家万户,发挥出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都市生活类报刊因其贴近百姓生活,深受群众喜爱,在广大群众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主流思想价值、加强社会热点引导上,都有巨大的传播和引导空间。这就要求都市生活类报刊在宣传中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始终坚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格调,不断提升宣传的艺术性、感染力,努力追求宣传效果的最优化。而绝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有意去恶俗炒作、耸人听闻、猎奇逐丑,甚至不惜报道出虚假新闻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极力倡导现代文明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创建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中,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和谐。都市生活类报刊也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这方面,笔者所在的镇江文广集团广播电视报社,积极发挥《镇江壹周》都市生活类周报特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近几年,“大爱镇江”主题活动的开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积德行善的良好风尚,营造了关爱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2010年下半年开始,《镇江壹周》作为镇江地区期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生活类报纸,适时提出“办爱心报,打慈善牌”的口号,与市委宣传部、市慈善总会等共同开展“大爱镇江”爱之行系列活动,凝聚社会各界志愿者团队,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爱心报亭、就业帮扶计划等,广泛凝聚爱心,帮扶困难群体,传播关爱理念。2011年,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通过创新丰富内容,整合社会以及网络爱心团队,创建了“大爱镇江爱心联盟”,组织开展了多次“爱心集市”义捐拍卖活动,为贫困学生、空巢老人、自闭症儿童等弱势群体募集善款。在此基础上,在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2014年,《镇江壹周》又推出全国首家免费发行的《志愿者报》,为爱心慈善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搭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宣传及交流的新平台。

这些宣传活动的开展,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群众自发的爱心团体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成为了创建镇江市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新亮点、新品牌,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报纸的公信力。

习总书记说,在我们为之奋斗,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万众一心的“号子”,时刻牢记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带来的精神鼓舞,我们积极向上,我们积极向善,并以此为食粮对人心、对社会滋养,只有做到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才能画出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同心圆。

都市生活类报刊工作的重点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群众性功能,在宣传和活动中起到“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突出媒体引导、组织作用,通过积极主动的宣传和开展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人心和社会提供丰富的“营养”,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真正让人民群众受到感染和教育,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都市生活聚力镇江
微探险:见识不一样的世界
以侨为桥再出发 同心聚力谱新篇
凝心聚力 发挥优势 扎实有效开展海外统战工作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凝心固本 引智聚力 创新开拓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凝心聚力谋跨越 砥砺奋进启新程
想你所想 不止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