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2018-11-19张欣仪
文/张欣仪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作品都是隶属于人文学科的文艺样式,两者从内容到形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性,并且又具备各自的特点,担负着不同的“使命”。本文从文学与新闻的创作主体、创作态度与样式形态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性分析。
一、创作主体:文学家与记者
创作主体是指从事文艺创作过程和活动的践行者。一般而言,他们是创作活动的主体。文艺创作的实践者依据自身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在灵感闪现的基础上进行文艺作品的创作。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我们通常会称其为文学家。
文学家需要以情感为主进行工作,因为他们创作文学作品需要非常强的感情投入。只有饱含感情的作品才能够深入人心。此外,思想与感情类似,也是文学家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可以称思想为创作主体的灵魂,因此文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思想家。由于文学家具有思想,因此他们所创造出的文学作品也就具备一定的思想性,读者读完作品后,能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新闻创作的主体,我们称之为记者。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从事新闻信息的采集和报道。换而言之,他们是媒体信息的采集、收集和发布者。一般而言,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和被采访对象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当然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平等、公正的意识。对于某一件新闻事件,记者需要以客观的态度面对新闻的当事者,避免夹杂个人的情感。也就是说,这与文学家创作时需要投入真挚的感情不同,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需要保持客观理性。
一般来说,记者的主要工作机构是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杂志社、通讯社等单位。我们可以将新闻记者按照工作性质进一步划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和网络记者。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记者的主要工作是替专业门户网站或者新闻性手机APP软件工作。当然,随着人们对新闻工作和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许多政府机关和集团企业,都会设置类似新闻记者的岗位。他们主要是对单位内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而这些新闻信息主要是用来资料留存和对外推送。由于文学与新闻的工作性质不同,以及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式形态特点不一样,因此作为它们的创作主体的文学家和记者的身份和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也就不一样。当然文学与新闻之间并没有不也逾越的隔阂,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二、样式形态:永恒性与时效性
样式形态主要是指作品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因此,不同的作品样式之间必然存在不同的美学形态。文学作品与新闻作品之间也存在不同的样式形态,其中最大的区别点在于文学的永恒性与新闻的时效性。
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能够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比如春秋时的《论语》,明清时的小说(诸如《西游记》《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本经典名著)等等,时至今日依旧被人们视为经典,受当下人推崇和拜读。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意蕴是十分深远的。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具有永恒性的,不会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被淘汰。
新闻报道发布的时间与发生新闻事件的时间是存在时间差的。这种时间差越大,新闻报道的价值也就越高。换言之,时效性是评定某一个新闻报道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当然,新闻的时效性问题与新闻的采访、编辑和传播各个环节都有必然关联。这其中,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与记者发现这一事件之间存在的时间差是新闻时效性的基础。此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与新闻事件的发布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是起到决定性的。因此,新闻工作(特别是记者)在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尽可能地迅速和及时,与时间赛跑,尽可能地缩短新闻事件的发布与新闻时间发生时间之间的差距。因此,新闻事件的价值大小与其时效性有着必然的联系。
三、结语
当然,文学与新闻的关系远不只这些。从本质上来说,新闻是信息,而文学是艺术。新闻重真实,而文学常虚构。新闻传播信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文学作为一种美的表达,是一种精神食粮,满足人们心灵世界对美的追求。新闻与文学,尽管本质属性不同,但他们都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人和人所生活的世界,这就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