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推动中医药向前发展的构想

2018-11-19阳晖

记者观察 2018年14期
关键词:药用本草医药

文/阳晖

今年是“药圣”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缅怀历代医药学家对祖国中医药的重大贡献,展望中医药发展前景和当代人类医药事业的发展成就,“互联网+医药”“人工智能+医药”随处可见,本文就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中医药历史地位与发展回顾

中医药发展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李时珍、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历代成千上万的中医药工作者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用了27年,他那坚定执着、矢志不渝的崇高信念,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折射出了我国古代医药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医形成了望、闻、问、切的诊断体系,产生了《黄帝内经》《伤寒论杂病论》《神农民本草经》《温病条辨》和《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巨著,创立了独特的中医药理论,总结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中药成方,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现代,中医药在党和政府大力扶持和广大医药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中医药不仅在常规领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治疗方面、在保健和康复治疗方面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另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药用研究,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二、应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加速中医药古籍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创新

中医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医药古籍,目前真正已充分挖掘整理并获广泛应用的只占少数。中医的诊断手段独特深奥。中医的方剂成千上万,大部分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开发。对本草的研究近代虽有较大进展,但仍是任重而道远,许多药用本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有些非药用本草正在逐步发现其具有药用价值。在技术一日千里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学习我国历代医药工作者为祖国医药事业献身及顽强拼博的精神,而且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方法对中医药古籍进行挖掘整理,传承创新。譬如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可以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来实现。就脉诊来说,我们可以将中医脉诊理论及精通脉诊的专家的诊脉过程程序化、数字化、虚拟化,形成智能系统模型,将脉诊理论与诊脉专家的智慧赋给诊脉智能机器人,各大医院或单位医务室、分散家庭可利用物联网对病人进行远程切脉检测或动态监测,将得到的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送给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根据检测结果做出诊断结论或记录图示。其他诊断同样可以依靠这种方法实现。中医诊断也可与现代医学诊断手段相结合,创新现代中医诊断体系。中医方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可以采取分布式方法来实现,国内乃至国际各大医院和科研机构对选定方剂进行前期和临床研究,通过研究,优化前人的成方,或创建新的处方,研究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分析,并通过互联网实时交流,数据与资料共享,还可通过物联网监测实验过程,执行相关操作。此外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对药用本草进行广泛与深入的研究,丰富和完善每种中草药项下的各项内容,建立快速的检索系统,为组方、单味药的使用、制剂和成分与药理分析提供基础。

三、推进中医药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让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中医药虽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中医理论和药学理论,并随时代发展而渐趋完善,但时代在不断进步,新的自然规律的发现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发展又推动着人类健康向新的水平迈进。同样,中医药理论也应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与时俱进。随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的发展,一些过去没有清楚认知的微观世界已然明晰,中医药需要吸收这方面的理论成果,从而实现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上的创新。中医在某些研究层面,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可以应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中医到西医的集合映射,对中医药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中医药传到国外以后在有些国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如日本、韩国等,他们在药理、药剂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国应同他们加强交流,互相借鉴和学习。我们应该继承历代医药学家的光荣传统,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将中医药事业做大做强,让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药用本草医药
四种肥料对圆齿野鸦椿果实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WELLNESS TODAY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
互帮互助好朋友
中国古代医药及导引养生诸术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