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边”抢占区域性国际传播制高点

2018-11-19中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书记王俊强

人民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德宏州德宏缅甸

中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书记 王俊强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重要指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云南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专门对“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以及“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作出具体部署,明确了“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加强人文交流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扩大云南对外影响力”。近年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立足于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依托毗邻缅甸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结合文化走出去具有投资少、用时短、见效快、影响大、接受度高的特点,把口岸、边境沿线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舞台,按照“打基础、拓渠道、借平台、创品牌、拢人心”的思路,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缅传播格局,努力抢占区域性国际传播制高点,“文化磁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理论宣讲,夯实文化走出去的思想基础

用科学理论武装边境地区干部群众,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开展对外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才能根深本固,才能扬帆远航。德宏州针对边疆少数民族汉语水平低的实际,创新理论宣讲方式,采取用民族干部宣传、用民族语言讲解、用民族文字阐述、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的“五用”措施,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边疆各族人民中深入人心;采取宣讲规模小型化、宣讲内容精准化、宣讲形式多样化、宣讲语言鲜活化、宣讲队伍群众化的“五化”方法,全面实施德宏“边疆好声音”暨农村小喇叭工程,通过“接地气”“有生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科学理论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落地生根,打通理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持续不断的宣讲和不同形式的理论普及,引导边疆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增强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夯实边疆各族干部群众坚定“四个自信”的思想基础,汇聚对缅文化传播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磅礴之力。与此同时,结合德宏州内缅籍务工人员多的实际情况,组织“胞波”宣讲队深入企业为缅籍人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做好缅籍人员的宣传工作,扩大缅甸境内的外宣影响。

造船出海,全力打造多语种全媒体传播矩阵

只有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对外传播体系,才能达到“水银泻地”般的外宣效果。德宏州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媒体传播和舆论格局变化的规律与趋势,积极推动形成包括报纸、广播、网络等在内,7种语言文字的对外传播全媒体矩阵。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有国内统一出版刊号、公开发行的缅文报《胞波》,为中缅两国人文交流、经贸往来和增进胞波情谊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引起中缅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文化溢出效应明显。针对中缅边境地区同一民族跨境而居的实际,德宏广播电视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开办可以收听到傣语、景颇语、载瓦语和缅甸语四种民族语言的节目,成为中缅边境上的“区域性国际广播频率”,成为缅甸数十万边民了解中国的区域性“中国之声”。德宏网先后开通了汉语、傣语、景颇语、载瓦语、傈僳语、英语、缅语频道,实现多语种传播,境外网民点击量占总点击量的60%左右,已在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网民中形成了一定影响,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传播能力。与此同时,德宏州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创新形式,设立德宏州新闻工作者协会驻缅甸曼德勒联络办公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州级新闻媒体工作者长期驻扎,打通对缅新闻宣传新通道。2009年以来,在边境一线我方口岸先后设立了6个国门书社,在缅甸曼德勒设立了集读书、借阅、赠送、销售、培训、学术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机构——胞波书社,实现文化交流平台前移,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借筒传声,借助国外境外媒体讲好德宏故事

外宣效果往往是让别人说好胜过自己说好。通过强化与境外媒体合作,既实现了对外传播本土化覆盖,也进一步增强了对外传播吸引力和影响力。德宏州与缅甸木姐地区建立了宣传部长定期会晤机制,实施中缅媒体“双联双互”工程,即联合采访、联合培训,互换节目、互设栏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传播内容形式,实现立体式、交互化传播。开展缅甸主流媒体与德宏州级媒体沿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的联合采访活动;与缅甸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金凤凰》合作,每周推出一期《美丽德宏》专刊,刊发德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相关信息;积极探索与缅甸天网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网站合作,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前提下,刊发契合境外受众心理和接受习惯的内容产品,展示德宏魅力。通过借助不同平台载体和形式手段创新,以节目稿件互换等方式推出一系列体现“德宏元素”的版面、频道、栏目,让在缅华人华侨更方便快捷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也为德宏更好地在缅开展经贸合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打造品牌,全方位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

通过创新,开展深受两国民众喜爱、欢迎的各类文体活动,更有效地嵌入中国价值和中国形象。德宏州在与缅甸木姐地区联合举办17届中缅胞波狂欢节以及中缅边境地区两国民众共同参与的国际泼水狂欢节、目瑙纵歌节等节庆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按照省委提出的“周边外宣”工程,积极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活动,不断拓展交流渠道,先后成功举办了全球首创的“一马跑两国”2017中缅瑞丽—木姐国际马拉松赛、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微纪录片德宏影展,两个品牌性活动的国际性、广泛性较强,广受国内外关注和好评。活动也受到各级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报道,其中人民网刊发《德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新阶段样本》文章,对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微纪录片德宏影展的重要意义等进行了深度宣传报道,获得7800万的点击量。同时,德宏州不断加大涉外智库建设力度,成立德宏对缅关系研究所,举办了3届由南亚8国和中缅两国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跨喜马拉雅论坛、2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组建德宏“金孔雀”艺术团,排练演出“一带一路”18个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歌舞节目,为增强对外传播的实效性丰富了内容、载体和形式。

润物无声,不断拓展人文交流空间

实施易于接受的务实惠民之举,是实现与周边国家持久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德宏州始终坚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理念,深入推进“民心相亲工程”。深化教育合作交流,在边境县市实施“国门学校”项目。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共接收外国籍学生近5000人;广泛开展对缅培训工作,近年来共培训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人员4000余人;成功举办了中缅学生夏令营活动、中缅边境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友好交流活动。强化民间交流与往来,在缅设立工作机构,注册成立中国首个驻缅甸NGO组织——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成立中缅边境民生基金,启动木姐地区援建民生项目,近年来开展扶贫帮困、医疗救助、突发事件关爱等方面活动50余次。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成立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建立了卫生检疫、人社、公安、边防等部门联合办公的“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一站式”服务管理是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治理模式的成功探索,提升了针对入境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这种立体化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多轮驱动的人文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德宏州德宏缅甸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共饮一江水葫芦丝独奏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