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经济
2018-11-19王海燕
王海燕
即使不用各种数据,人们也能感知到,中国社会已经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波“单身潮”,但个人消费并不局限于单身,它隐含的深层含义是,新时代的人更愿意为取悦独立的自己而消费。问题是,对个人消费的想象力到了什么程度,在商业社会取悦自己有什么技术难题?
取悦自己的单身女青年
来自安徽一座小城市的肖麦是那种典型的北漂女青年,来北京8年了,一直做新闻编辑,准备一直在这座城市生活下去,至今单身。从去年到今年,她最大的一笔消费是在北京买了房,直接原因是年过三十后,曾连哄带骗撒泼打滚逼她去相亲的父母猛然惊醒,意识到她真的可能会长久单身下去,于是雷厉风行地推动她,花了半年时间,在北京四环内买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她父母在老家有体面的工作和薪水,首付是两位老人付的,房贷则是双方各付一半。
某种意义上,这个大型消费行为是一家人对她单身状态的接受和确认,没有任何人指望那个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另一半。买房子能让肖麦的单身生活更安定和舒适,对她和她的父母来说,这就够了。事实上,让自己过得舒适,这也几乎是肖麦对自己生活消费的唯一标准。
自媒体达人喜欢向城市独立女青年推荐各种“生活必备”,但是在真正的日常生活里,她有她自己的消费标准。比如,虽然买房后她开始对挣钱和省钱这件事有了很多新的心得,比如最近她已经几个月没有购入一件新衣服了,但她还是坚持打车上下班,因为她确实不太能忍受地铁,一是太挤,二是嫌安检麻烦,三是觉得消耗生命。她宁愿用节省下来的时间练习小提琴、写作、看书,或者仅仅只是在家“瘫”着不动。无论怎样,这些都是一种舒适状态,值得付出金钱。
她还报了中央音乐学院老师的小提琴课程,每周末去上一节课,每个月的花费超过1000元。她的表弟实在不能接受,她作为一个普通白领女生,累死累活的工作之余,花钱学习小提琴既不是为了考级,也不是要在网上做个直播表演,简单来说,简直毫无产出,她只能向对方解释,“陶冶情操”。实际上,她心里嘀咕的是:“我这算什么呀,我老师的其他单身女学生,还有在学开飞机的呢,也不过就是为了玩而已。”
事实上,《经济学人》杂志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时,将之概括为“单身女性消费”。时至今日,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则提出了更概括性也涵盖更广的概念:一个人的经济。“一个人的经济”包含的不只是狭窄的单身消费,还包括任何状态下仅仅为了取悦自己的独立消费行为。
在大前研一看来,一个人经济的核心在于,一个人生活最大的消费主张是,即使不便宜,也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年轻人购买的则是一种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则注定了“一个人的经济”囊括了各种消费场景和领域,背后不光是消费观念的转变,还有整个商业社会需要解决的商业难题。
外卖火锅怎么火了
吃,是一个人的经济最底层需求,外卖火锅则将这种需求做到了极致。专注外卖小火锅的淘汰郎品牌创始人赵子坤对很多媒体都讲过一个故事。2015年3月,他跟朋友一起在北京工体附近喝完酒回家,凌晨突然想吃火锅,却发现海底捞已歇业并且没有外卖,于是得到启发,创办了自己的火锅外卖品牌。不管故事细节的真假,赵子坤的确抓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根据赵子坤对90后乃至00后的判断,这个群体中的相对高收入者有改善“日常伙食”的动力,所以对火锅的消费需求其实很高,对这些广泛意义上的单身消费者来说,点火锅时食材种类点得少,能吃饱但吃不好,种类点多了又贵又吃不完。
所以淘汰郎最大的特色是小锅,一口和外卖套餐一起送出的钢制小锅,可以用化学燃料加热煮汤。根据赵子坤的说法,锅的成本超过20元,但他不打算回收,而是鼓励用户吃完就扔掉,如果实在不想扔掉的话,也可以在二次购买时换购食材。对赵子坤来说,这口小锅有教育市场的意义。“用户看到一般的火锅锅具,第一想法就是必须一堆人吃,但是小锅就不一样了,小锅会直观地告诉你,火锅也可以一个人吃。”
淘汰郎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里,营业时间会延长到凌晨3点,并且采用第三方同城物流,扩大外卖半径,因此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点单,一个小时内就能在家里吃到和火锅店里几无二致的火锅。
淘汰郎的火锅最早是通过网上购买,在几乎没有花费推广费的情况下,通过用户的分享就开始出现快速增长。根据赵子坤的说法,淘汰郎一开始就是盈利的,目前已经扩张到60多个城市,包括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也包括湖北恩施这样相对偏远的小城市。
做了两年多小火锅外卖,赵子坤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是做餐饮的,相反,他把自己定位为做火锅产品零售的,“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售卖我的产品”。和传统火锅行业对口味和品质执着地追求不同,在赵子坤看来,做出什么口味并不是难题,甚至也根本不重要,他不认为年轻人对口味的细微差别有什么讲究。赵子坤说根据用户的反馈,他们对外卖火锅的最大诉求就是方便快捷,与口味无关。
赵子坤是那种对自己判断非常自信的创业者,他相信用户能想到的问题他都想到过,他需要做的只是引领用户,而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只在于,怎样让更多的人形成“一个人也可以在家吃火锅”的观念。
鲜花订阅:个人消费的技术问题
和淘汰郎解决单身族群基本生活问题不同,王珂解决的是更加精神层面的个人消费问题:日常鲜花订阅。在这个领域,王珂遇到的是更加技术性的难题。
王珂最早是做礼品鲜花电商的。他自己是学服装设计的,是那种对日常审美比较有要求的人,偶尔也在小区门口买点花,发发朋友圈,引来一片点赞。于是他发现,其实他身边有很多朋友消费能力不错,对鲜花是有日常需求的,这也和他在国外看到的情景相似,比如欧美的女性就热衷于为自己购买鲜花,用来装点日常生活和工作。他想:“如果能把需求固定下来,提高购买频次呢?”
2015年4月1日,王珂通过开发线上项目flowerplus,接受用户按月订购鲜花,99元一个月,每周一次,将搭配好的鲜花送到订户手中。无独有偶的是,这一年里除了flowerplus,还有“花点时间”、爱尚鲜花网等鲜花电商品牌同样瞄准了同一个客户群发力狂奔。
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王珂团队第一个月的流水就达到23万元。他当时还没有合作的供应商,采取的方式依然和礼品鲜花一样,先到鲜花市场采购鲜花,然后打包送出。但同样的成本下,日常鲜花的毛利与礼品鲜花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和大多数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一样,王珂在赔本赚吆喝,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到第二个月底,flowerplus的订单量已经变得很大,王珂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是品质难以保证。在传统的礼品鲜花行业,人们对鲜花的期待其实很低,撑过一两天就行了,而日常鲜花的用户却指望鲜花起码能开一周,这成了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花材,礼品鲜花集中在少数品种上,比如玫瑰、康乃馨、百合等,但用户对日常鲜花的要求却是丰富多变的。
王珂对国内高收入女性的消费动力判断是正确的,2年多时间里,flowerplus的用户一直在持续增长,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复购率也达到50%,以月为订购单位,货源的要求也相对稳定。
所以,迄今为止,用户对日常鲜花品牌的基本要求依然是品质,依然是鲜花能活多久这样的基本问题,“至于搭配好不好看那是更高的要求了。”王珂说。做了两年多鲜花电商,从目前的存量市场来看,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消费差异,倒是南方和北方有一些差异,比如南方人喜欢清爽的鲜花,北方人则偏爱浓烈的颜色。
但如果要说到养成消费习惯,王珂觉得,还差得远,不光是女孩们愿不愿意花钱买花的问题,关键是花钱能否买到称心如意的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消费问题并不只是观念问题,还有整个商业链条如何完善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