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8-11-19佟欣
文/佟欣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战场,处于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其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存在于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物质载体,而且集中体现为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
首先,片面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仅等同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的现象存在。虽然物质建设是载体,但并不是有了好的物质建设表象,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校园文化。其次,狭隘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好大学生文体活动、激活社团活力等,就是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普遍存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弱化
第一,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实现育人目标的高度来实施,片面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为学生管理服务的,把校园文化建设仅仅看做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和校园安全稳定的方法和手段,这些做法极大地制约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第二,高校随时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消极文化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第三,校园文化活动仅单纯反映大学生个体喜好,作为校园文化主要参与者,大学生虽然主观意识积极,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等精神淡化的问题。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趋同明显
校园文化共性与个性共存,但目前存在部分高校只注重模仿其他高校的文化建设模式,甚至完全照搬,忽视自身个性特点,导致高校校园文化的趋同性明显。包括办学理念发展定位趋同,人才培养模式趋同,校园硬件建设趋同等。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单一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具有多重性,由于传统模式固化,除大学生群体外,其他人员作用不明显。管理人员和教师由于校园文化建设与职称评聘、教研活动不挂钩,参与热情不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加之活动主体的大学生积极主动性未被激发,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单一,校园文化变相趋近于学生文化活动。
二、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一)转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第一,转变观念。摒弃重物质轻精神的建设思维。物质建设固然重要,如被过多关注,便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向心力等有所削弱。第二,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大学生树立并形成正确的“三观”。第三,要明确建设目标。要把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素养、思政修养,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储备作为目标。
(二)抓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既要夯实网络文化阵地,还要突破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三)个性化建设,突出校园文化内涵
具有校园文化内涵的高校,要有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来支撑,这是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个性化建设要与历史传承相结合。
(四)构筑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包括校园风貌等有形文化和校训传统等隐形文化。可以说这两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和内在表现。要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需要有形文化兼具隐形文化的内涵。近年,众多高校对有形文化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而文化氛围的营造,特别是精神文化的构建不足。因此,要打破传统的以“文化活动”为主的模式,要建立整体构架,要开拓创新,从理想信念的树立到具体的实施安排,需要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多部门的老师以及广大学生的配合和参与。
三、结语
高校应牢牢把握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主线,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广大师生日常生活中,着眼于人才培养,着力于精神塑造,努力开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