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新思考
2018-11-19谈桂清
文/谈桂清
一、高职院校传统法治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法治教育课程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犯罪的新闻,究其根源在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法治教育课程较少,对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再加上很多教师本身不具备专业法学教育的背景,无法将具体的法律规定进行精准地诠释,学生们接触法律知识内容较少,了解程度不高,使得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法治教育课程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二)和谐校园建设中没有给予法治教育足够的重视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思政的理念融入到了其中,从多种角度出发去实现思政育人的教育目的。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说礼仪文化大赛、心理剧表演大赛、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等等。另外还有一些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虽然说高职院校对于建设和谐校园非常重视,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有在宪法日或者是出现重大新闻之后,才会组织学生开展普法宣传工作,不具备长效性,也不到太好的效果。
(三)全社会尚未形成法治教育一体化思维
由于当前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看法都是他们已经成为成年人,本身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底线,这也就导致学生对于自身的认可程度较,高职院校以及学生都忽视了法治教育的教学与学习工作。一体化的法治教育模式无法得到真正地建立。
二、依法治国背景下一体化法治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从课堂教学入手,营造自主学习和共同探讨的教学氛围
一体化法治教育模式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学生法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需要与当前发生的法律真实案例相结合,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工作。具体的做法为将与高职学生有着直接联系的法律知识按照类别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树立其正确的法治理念,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能够产生学生的学习并且进行自主思考。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参与到其中,认识到掌握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利用已经掌握的法律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有效的普法宣传平台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需要发扬协同配合的精神,与各个院系以及其他部分开展合作,借助校团委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是有认证的微博号为学生及时推动我国最新的法律条纹,可以将学生在课余时间拍摄的优秀段视频作品进行上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法律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关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由教师定期组织学习与点评活动。
(三)以竞赛促学法,以讲座促守法
教师需要从学生不同的法律需求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案例出发,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要求学生们精心备赛,由具备律师资格或者聘请专业人士就学生们的竞赛试题进行筛选,在比赛正式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法律专家的负责把关以及点评工作。针对高职学生在就业中经常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劳动法律知识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具备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技能。
三、结语
依法治国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一体化模式,对于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最大限度减少高职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实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法治教育工作时存在的诸如,法治教育课程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和谐校园建设中没有给予法治教育足够的重视、以及法治教育一体化思维匮乏等问题,需要高职院校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积极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让高职院校真正在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