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基层广播对农节目如何转型升级
——以浙江省名优对农栏目《兰溪新农村》十年求索历程为例

2018-11-19文/徐

中国记者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栏目组兰溪栏目

□ 文/徐 瑛

内容提要 县级广播对农栏目,如何从物理距离与听众最近,实现心理距离最紧贴?作者结合浙江省名优对农栏目《兰溪新农村》10年创新创优历程,就栏目内部强化策划监管、完善考核评优,对外加强协作联合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还就十九大开启新征程后,县域广播对农节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作了思考。

一、基层电台对农广播的情怀和求索

《兰溪新农村》是浙江省最早的一批县级对农广播栏目之一,其前身雏形是上世纪60年代初当地的广播对农专题。据已退休的兰溪电台第一代广播工作者回忆,因山乡地理环境因素及电台传播特质,县级广播在对农宣传方面的作用地位一直相对突出。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该广播对农专题节目主要是发布农事建议、科普农技知识。农村实行联产责任承包之后,此对农专题一度热播。

如果将兰溪电台最初以科学种田、多打粮棉支援国家建设为宣传核心的对农广播专题,定义为当地对农节目的初级“1.0版”。那么,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确立,兰溪电台1993年正式命名并开通的《兰溪新农村》栏目,可视为当地对农节目的升级“2.0版”。该栏目特点是传播内容逐渐突出农业的产业效益;努力引导习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要跟着市场走;以引导勤劳致富,发展多种经营为主旋律,大幅提升了“种什么,养什么,卖到哪”。电台的硬件建设上,在整治原有农村有线广播的同时,开通了调频广播,搭载调频电波的对农广播也迎来了广播事业的又一段红红火火。

浙江省从2005年起力推广电惠民工程,将广播电视对农节目作为其重要的子项目,以此推进全省广电工作“三贴近”。伴随着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会议精神的进一步落实,此后又将对农栏目评优列入省新闻作品政府奖。《兰溪新农村》也迈出了“2.0版”向“3.0版”再次升级的步伐。与此前增加调频广播相比,此次主要是在栏目的筛选增减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随着“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三农领域宣传发生了重要变化:农产品从追求效益型逐渐地转化为注重安全、特色,个性化需求等品质要求也提上了日程;全社会更加关注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等的协调性和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城乡二元边界模糊,农民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群体均衡等生存状态的公平待遇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兰溪新农村》紧跟时代步伐围绕这些节点,开展的系列创新报道实践,社会需求与舆论一片叫好,在省内同行栏目竞技中颇为瞩目。

二、现实“3.0+版”的情怀传承与节目创新

如果将党的十八大后,在对农宣传上不懈创新探索中迸发的《兰溪新农村》定义为“3.0+版”,那么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一)融合背景下的多样化发布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业的深度介入,《兰溪新农村》在2012年初实现调频、对农有线广播(应急广播)两套节目常态并机直播。与以往录播相比,遇到突发事件,直播更具时效性,也随时可以申请打通节目延长播报时 间。

《兰溪新农村》子板块直播节目《直通城乡》充分发挥广播传播快速、便捷的优势和全台采编力量融合的活力,以现场记者连线的方式播报涉农新闻、最新动态。2017年6月25日当地遭遇了有记载以来的第二高洪峰(兰溪区域内的兰江处于钱塘江流域中部,洪涝多发),栏目连续直播50小时。同时,在调频、有线对农(应急广播)播出外,还在兰溪广播电视台的网站“兰溪之窗”以及喜马拉雅FM、蜻蜓FM、考拉FM上线,鼓励节目记者、主持人制作微信,通过频道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形成了多平台发布的格局。给全市城乡居民提供了最权威、最可信、最及时的可靠信息及就近避难方案。

(二)标准化评价倡导工匠精神

在栏目组的管理建设上,《兰溪新农村》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组长为小组的负责制,有力保障了栏目直播节目的可控性与播报质量。

栏目组规定要求,组长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参加台里的节目晨会,每月参加市委宣传部新闻例会,从会议要求中梳理报道选题,指派采访任务。协调台新闻、对农电视专题的记者,及时向广播对农发送稿件。栏目主持人在前一天下班前,将次日直播文案递交审查,节目播出前两小时与栏目组长沟通,确定基本框架后进直播间。节目组长对直播节目进行全程监听,确保直播延时,严把节目播出关口,并对每日直播情况进行登记小结。

在组员的考核上,栏目组借用农村曾经的计酬方式——工分制。《兰溪新农村》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较为精准的打分,并充分运用考核结果。考核办法分选题、采访、文稿、主持状态、监评反馈等方面,细致到兼顾差错、故事性、吸引力、录音素材音质等。量化考核办法的导向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自采。一、新闻素材堪比食材,是味道的第一道关。在少有下一级协作单位的县广播电视台,考核讲到底要满足节目自采量,否则特色、贴近等都是奢谈。量化考核办法根据栏目采编人员不同岗位,规定了月度自采量。二、全程掌控采访质量。栏目记者报题时,必须附上采访文案。鼓励采访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文案,要求注重发挥故事性,显现细节,“像田头的蔬菜一样新鲜”。在撰稿过程中,如果有缺憾,一般都会采取办法补救。三、题材倾斜规定。为鼓励采编人员进行调查性报道,培养记者发现问题,敏感捕捉有价值的三农新闻,考核办法对这类题材给予倾斜,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

2.推敲提炼。强化以做新闻的理念服务“三农”。栏目组考核办法设角度选择一栏,营造了栏目组议稿氛围,涌现出了一批从新鲜、有趣的轻松活泼的题材中淘出重大题材的稿件。例如,2017年获省一等奖广播新闻作品《这里的农民爱种地》就是经过反复推敲,忍痛割爱舍弃了三分之二的素材,巧选角度完成的。而2016年获奖作品《十分钟乡村文体娱乐圈》,则是集中素材的“大串烧”,将当地游埠镇三个行政村的各自新建的游泳池、篮球场和电影院单篇稿件整合成一篇专题稿。可以说,像做新闻那样做对农专题已经成为目前栏目组的常态。

3.锻造个性。栏目根据个人的特点,尝试以主持人名字命名开设板块,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如《小君走农家》《佳佳聊家常》《奇哥乡村游》就是通过主持人“小君”“佳佳”“奇哥”深入农村生活、生产一线,说道亲身体验,评说乡情村况,互动活动。主持人或快言快语娓娓道来,或铿锵有力说事明理,或活泼生动探访。农民听众也许不认识栏目主持人,但一定熟稔她(他)的声音。笔者相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听众对于广播节目的忠诚度,也有利于产生栏目子栏目的品牌效应。

4.优化互动。一是反馈评价。定时反馈监听监评员的意见建议,这其中多为阶段性印象整体评价,管理人员用以提振士气。相对于受聘的监听监评员,听友群的评价就显得“口无遮拦”,管理人员都能认真而艺术的传递到针对人员。二是需求答复。无论是节目里播出的市场信息、解疑答惑,还是问题反映,都做到有效答复,在帮忙和解疑中树立节目的诚信。三是每天的直播节目中设计互动话题,吸引听众参与。四是新媒体互动。公众微信平台上推送栏目出彩的微视频微音频,点击量往往出乎意料。当然,各种反馈信息都是考核的评分依据。

5.创优评优。量化考核办法只是栏目组、广播节目中心内部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发挥的是电台栏目“期期评”的考评职能。此外,还借助“月月评”(面向台内,全单位的电视、广播节目)和“年年评”(全省及地市级的台外同行的创优评比),激发潜能。

(三)协作机制催生“得心应手”

1.争取县域主要领导重视。克服广播不被重视的闺怨情绪,以作为争地位。近些年《兰溪新农村》在县域内的“声音”及“举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原因是只要地方政府有关于农业农村方面的活动和宣传,栏目组都积极主动参与配合。如“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节目组做到了创新现场播报的形式,让现场经验介绍在与会人员坐车转场过程中,通过车载广播实现,节约了会议时间,受到好评,也培养了“地方高层”的收听习惯。因“工作成效”显著,还为栏目组的成长带来了地方特批的宣传经费。

2.争取乡镇及相关涉农部门协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兰溪新农村》进步不断的主要原因,除了栏目组凝心聚力、不断创新外,还有一条就是建立和完善了涉农部门及乡镇(街道)的协作联运机制。目前栏目组和兰溪市的农林、水务、质监、市场监测等部门建立了密切协作机制,每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乡镇(街道)加盟也基本覆盖。部门乡镇甚至将栏目用稿情况列入相关人员的责任考核范围,这些都确保了栏目有效运行。

3.争取台际交流合作。栏目组主动和省台浙江之声对农节目《海楠说农村》对接,把兰溪的相关农产品和创业故事上送播出,拓宽了信息渠道。积极参与浙江之声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评选等大型活动,做好兰溪样本,起到了挂靠效果。近两年,与地级台金华电台联手完成《八婺问水》《生态廊道行》《绿水青山兰溪行》等大型系列报道。与金华区域的各县市实行广播联盟,联合组织“听友”古村自驾游,举办采摘、品鉴、试吃等系列农特产品推广活动,达到了台际地方区域间的互利共赢效果。

三、新时代背景下,对农节目的规划与愿景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征程,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县域广播对农节目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是《兰溪新农村》接下来的规化发展方向。

1.坚持一个定位。时代在变,内容在变,情怀依旧。《兰溪新农村》节目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报道农业最新动态,解答农民困惑疑虑,记录农村的百味生活,所以对农栏目要一以贯之地把握“服务三农、走在前列”的定位,讲好三农故事,传递农民声音。

2.坚守一个基调。新时代广播对农专题栏目必须要把握绿色、协调基调,才能履行好追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过程中的宣传引领职能。无论面对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还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乡村治理体系中显现的典型和创新探索,都应该彰显栏目的总基调,要注重典型和探索报道的系列化,力推大型系列报道,形成宣传声势,以达到成风化人的引导效果。

3.坚挺一种作风。县级广播是目前最基层承担内容生产的新闻媒体。虽然没有上级媒体俯瞰全局的广度和高度,但有着敏感的神经末梢,优势在于深度和细节。栏目将传承优良的传统,作风上做到全员全程“贴地”。保持简洁明快的节奏,强化故事性、亲和力。加大参与性,开门办节目,努力实现活动常态化,增强互动性。

4.坚定一种融合。就发布形式而言,“两微一端”影响力日益扩大。随着投身三农年轻群体的增多,对农栏目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采用图文、音频碎片化,发布对农广播节目,同步推送各种对农活动。必须打破台内广播与电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壁垒,做到新闻资源共享和深度利用,拓展源头,扩展发布。

5.坚立一个团队。《兰溪新农村》这些年能取得一些成绩和优异表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支作风扎实、吃苦耐劳、技能全面、品行优良的采编播队伍。如今,一些90后、00后年轻主播的加入,让这个节目组充满了“青春”,也面临队伍人才梯队建设的考验要努力培养全能型人才,完备人才梯队建设,形成年轻播音主持、采编人员进位晋级的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栏目组兰溪栏目
畅游“水乡古镇”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关于栏目的要求
拯救大山里的水蜜桃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春晖社区《生活大参考》栏目组走进社区送美食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小喇叭”栏目组儿童广播剧团概况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