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下,如何做合格的新闻记者

2018-11-18马丽红

记者观察 2018年30期
关键词:导语写作技巧新闻记者

文 / 马丽红

一、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导致新闻行业乱象丛生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如何,直接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记者队伍迅速壮大,当下新闻行业出现了诸多问题,最为突出和严重的一项就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这集中表现在新闻报道失实、导向错误、恶意炒作等方面。

(二)媒体之间恶劣的竞争导致新闻工作没有底线

媒体之间恶劣的竞争导致新闻工作没有底线,有时新闻记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有些新闻媒体一味地追求轰动效果,吸引受众目光,在报道过程中不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缺乏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三)读者猎奇心理导致新闻报道越来越偏

大众媒介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大众的需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格调。”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新闻工作者利用受众的猎奇心理,编造虚假、离奇事件进行报道,激起受众的好奇心,从而获得阅读量与传播量。

二、应对方法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出现,有行业恶劣竞争的干扰,也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记者自身的素质。真实的报道、正能量的宣传与引导,这些应是新闻从业人员不变的追求,广大新闻记者只有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在新闻采写、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才能有好的新闻作品出现。

(一)在新闻采访上创新方式方法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新闻传播的起点。作为新闻的“第一生产者”,新闻记者必须不断创新实践,努力在新闻采访上实现新突破,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客观要求。“采访离生活贴得有多近,稿子就离读者有多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只有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获取一条条接地气、鲜活的新闻素材,才能提升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坚持“三贴近”的同时,新闻记者既要注重现场采访、电话采访、广播连线等传统采访模式的灵活运用,也要创新采访形式,利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与采访对象进行方便、快捷的网络交流。

(二)在稿件撰写上创新写作手法

一般而言,新闻记者只要选准角度,熟练掌握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的写作技巧,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就能写出合格的新闻稿件。换言之,过硬的文字功底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出现使全社会进入了“全民记者”时代。新闻记者如果不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把握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受众的特点,就很难占领传播阵地、引领舆论导向。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善选最有特点的事实和观点做题,巧用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起来,是常用的写作技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移动阅读的时代,新闻记者要在标题长度的控制、关键词的提炼等方面下功夫,使其在吸引读者、激发社交分享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受众碎片化阅读的当下,导语的质量至关重要,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只看标题和导语。散文式、镜头化、故事化、动态化、标题化(无导语式)的导语,是当前较受欢迎的写作方式,新闻记者可结合实际,大胆进行创新实践。

(三)在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尽职尽责

有人认为,只要掌握了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就能成为合格的新闻记者。但事实上,新闻记者如果缺乏敬业精神,就不能全身心地工作,就会被动、机械地去完成工作任务,就不可能做到精益求精,就会闭门造车,采写出严重失实甚至虚假的新闻报道来,从而降低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新闻记者只有脚踏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坚持“三贴近”,才能采写出群众愿看、爱看、渴望看的新闻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新时代的新闻工作,是每位新闻记者的责任和义务。广大新闻记者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采写出更多鲜活的新闻稿件,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导语写作技巧新闻记者
论新时期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策略
2020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多角度优化写作技巧教学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分析
公 示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策略
我是新闻记者
阔腿裤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