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步工作法”:贵州的“又一个创造”

2018-11-18岳振

当代贵州 2018年13期
关键词:部署贵州责任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岳振

(制图 / 黄若愚 责任编辑 / 袁燕)

“五步工作法”能够高质量促进政策落实,有效提升干部执政能力,应该加快推广运用,让科学方法深度融入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实践,进一步促进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贵州总结提炼出的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成为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说,“五步工作法”是贵州的“又一个创造”。

“五步工作法”构建起一条推动工作能够取得预期成效的逻辑链条。贵州近些年各方面工作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表明,在各项工作向前推进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把握好重心落点、履行好本职责任,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提升发展效率。用科学工作方法指导政策落实,能为贵州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今年全国两会决策部署,做好各领域工作,都需要“五步工作法”这个科学方法。

“五步工作法”的核心是真抓实干,“只有真抓实干,贵州才能不负重托、不负使命。”当前,推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农业产业革命以及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等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五步工作法”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执行保障。

工作有章法

战略部署、决策举措的贯彻落实,一定是分步骤、分阶段的循序渐进。这个过程体现在干部工作方法上,就是要在顺应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每一个重要环节找准工作着力点。“五步工作法”为此提供了一个实践参考:干好一项工作,必须具备“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根据工作进展时序稳步推进,让工作变得有章可循。

在大扶贫战略行动中,贵州促进精准扶贫“1+10”系列决策,就很好地体现了“五步工作法”的实践流程。在政策设计环节,“1+10”系列文件有其符合贵州实际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每个文件的任务目标都作了严密的工作部署,明确了干部培训任务、考核管理、追责问责机制。而在当前的“春风行动”中,各地按照“五步工作法”提供的系统工作模式,正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产业革命”。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更需有章可循,这个章法,从工作方法上讲,也体现在一个“实”字上。比如对市场主体而言,支持政策要实,对政策执行而言,督促问责要实。特别是提升干部推动经济发展的业务能力,培训学习更要实。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培育新产业、新动力,干部要适应产业之新、动力之新,培训学习是关键举措。比如正在深入开展的“万企融合”大行动中,就要求要加大对干部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干部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作的能力。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五步工作法”的思路也有深刻体现。从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整个政策体系看,《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为各配套政策设计、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贵州与瑞士合作推进公务员生态文明培训等措施提升了干部培训的质量,《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以及“两个问责办法”等措施,让生态建设督促检查、追责问责成为常态。

作为一种有效工作方法,科学性与普适性是必须具备的两个特征。从科学性角度看,贵州赶超战略中各项富有成效的具体工作,是“五步工作法”产生的实践基础,而其环环相扣、逻辑顺畅的推进步骤,则体现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系统统筹的方法论思维。从普适意义上讲,“五步工作法”本身就是从各领域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是对过往成功、有效工作实践的方法理论化,具备“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普遍指导性。

责任是主线

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每一个环节都联结在责任这根线上。有了责任承载,“五步工作法”就能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助推器”。

“五步工作法”从工作进程上明确了干部职责的阶段性任务。在每一个环节,干部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敬业精神,都会影响下一环节的工作成效。因此,必须清楚认识到,责任是否到位,并非只需从自身比较孤立的职责范围去审视,还要从工作整体协调、职责转换接续、机制合理有效等统筹角度来把握。任何一项工作,只有在顺畅的责任传导中,才能朝着好的预期方向发展。

比如扶贫产业子基金的运用,从政策设计上来讲,在省级层面已经明确了其申报主体、支持使用范围,在责任传导中,相关部门和地区需要纵向学习理解、贯彻落实,也需要横向沟通、相互督促。如果在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等环节对相关要求执行不彻底,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基金申报使用卡壳,在政府部门、市场主体、贫困群众之间,出现“不知道怎么用钱”的困境,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拖慢脱贫进程。

正因为具备了责任传导特征,“五步工作法”就成为了一种逻辑清晰的“工作检验程序”。干部面临的许多工作,脱离了这种检验程序所谋划的演进途径,可能就难以实现良好政策预期。作为检验程序,“五步工作法”的最大作用,在于它从方法和实践层面,为干部工作思路立起航向标,避免走进盲目蛮干的误区,让每一环节的工作都有的放矢。

“五步工作法”内容解析

政策设计 就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政策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形成贵州具体的行动方案。

工作部署 要做到周密细致、可操作性强,不能大而化之。要聚焦工作重点进行清单式、项目化、标准化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搞清楚,问题出现后都有应对的措施,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紧盯不放,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件任务一件任务落实,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推进。

干部培训 是最关键的一环。很多工作部署了,但是检查下来没落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对工作不熟悉,不清楚怎么去干,所以必须加大培训力度。

督促检查 要盯住关键少数,夯实各级干部抓落实的责任,查铺查哨,层层压实责任,看关键少数的责任落实了没有,是不是按照要求去抓工作,是不是履行了一把手应该履行的责任。

追责问责 要敢于较真碰硬,咬住责任、抓住问责,严肃责任追究,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以问责倒逼各级干部履责到位、倒逼工作落实。

执行看担当

对决策制定者而言,“五步工作法”可以提升政策设计、制定的水平,对决策执行者来说,“五步工作法”可以提高执行质量。在政策设计确定以后,需要各级干部在落实层面持续提升执行能力、学习能力、监督能力,推动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好的政策,只有靠落实,才能发挥其富民强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在“五步工作法”的逻辑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对政策落实的高要求。从“政策设计”的接天线与接地气,“工作部署”所要求的任务分配,“干部培训”所要求的素质锻炼,到“督促检查、追责问责”的效果检验,都是促进政策落实的机制设计与方法运用。

政策落实关键在人,是否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都是对干部执政素养的基本考验。“五步工作法”用清晰的任务链条,把政策落实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组合成执行系统,明确了政策执行主体的阶段性工作重心。这样的工作模式,有利于干部厘清每一项具体任务的主攻方向和突破着力点,从而让政策落地更及时、更高效。

贵州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目标,大扶贫和产业发展领域政策的落实和执行程度很关键。特别是在当前,脱贫攻坚任务紧迫繁重、农业产业革命推进力度需要加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和基础还需要夯实,需要运用科学方法搭“桥”造“船”,有效开展各领域工作,让各领域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凝聚起更强发展动力。

对政策的落实程度,是执政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实践表明,“五步工作法”能够高质量促进政策落实,有效提升干部执政能力,必须加快推广运用,让科学方法深度融入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实践,进一步促进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部署贵州责任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省委安排部署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任务
部署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省委部署2020年工作 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有新气象新作为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责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