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复习中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
2018-11-17张玲
张玲
摘 要:本文旨在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历史学科学习能力,梳理知识脉络,掌握历史发展线索,发现内在联系,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整体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归纳、整合及综合概括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1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73
历史学科的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点多,有如烟海,且跨越时空很大,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要让学生在高三一年的紧张复习中,能够较快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发现其内在联系,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历史学科知识结构是由历史知识、历史线索构成的一个有完整系统的整体,它反映了历史的整体面貌和发展线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规律;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内容,是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构建历史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捷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便于知识的储存,又便于知识的提取,能够有效地保证历史学习的质量,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归纳和综合概括能力,并且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复习历史时,往往不重视构建知识结构,只是孤立地看待各个历史事件、人物,不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相互的内在联系,不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记忆的知识支离破碎,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授完新课或复习时应该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虽然有时候学生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可能会有所疏漏或者是错误的地方,但这些出现问题的地方恰恰是学生不甚了解或者认识不深之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改正、重建知识结构,通过这一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错误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进一步得到完善。
一、引导学生构建章节知识结构,了解初步的结构形式
如复习《鸦片战争》,当堂构建知识结构:章节知识结构的构建或某一历史事件结构的构建,要注意构建模式,即“背景—过程—评价”,并让学生明确,背景按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按具体内容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过程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评价主要包括结果、影响或者作用(近期的、长远的)、性质、启示等。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构建知识结构,以后可逐步尝试让学生自己构建章节知识结构,逐渐尝试学生自己能够独立构建整個单元的知识结构,并广泛的迁移,引申到其他科目或者事件的整体性构建。
二、指导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进一步加深构建知识结构的认识
在构建近代史单元知识结构时,一般要从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索着手,即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主线),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从这三条线索扩展构建知识结构,一目了然。构建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时,要注意从各阶段或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方面构建。通过单元知识结构的构建,可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系统的特点、重点、线索的整体性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始终立足于整体,着眼于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最后再回到整体。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就可以比较深刻的理解历史知识,从构建的知识结构中可以清楚认识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对这一阶段历史的认识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系统的、全方位的。
三、指导学生构建专题知识结构,提高系统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构建的完整性
如复习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历史,在以前是引导学生构建四个专题,即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华活动——屈辱史,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抗争史,从单纯的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发展等到中国共产党逐步摸索走出自己的路——探索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思想的出现,必然引起高考命题的相应变化,复习时应该以新的视觉和理念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近几年高考命题都以“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为重点,为此,可以构建三个专题,即政治近现代化——民族化的历程,经济近现代化——工业化的历程,思想近现代化——西学东渐的历程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且与世界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联系进行比较。这样重新整合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并引导学生把握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构建过程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量。这是因为只有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其次在构建过程中是一种协作学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协作、交流就成为了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构建历史学科知识结构既是培养学科能力的需要,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而且,通过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保证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还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德民.对话教学:一种透视历史课堂的新视角[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05(1).
[2] 周丽.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4(S1).
[3] 杨向阳编著.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