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刍探
2018-11-17张佳
张佳
摘 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方面的经验。文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潮的变化,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指出要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一专多元”的社会思潮,引领主流思潮转换为社会效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0-0007-01
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下不断改革创新,社会经济文化处于繁荣发展的状态,给了社会思潮以很大的发展契机,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时代浪潮。正面的社会思潮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一些大学生在没有确定理想方向时有时很容易受到部分负面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避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一、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潮的变化
1.从单一简单到多样复杂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比较单一,人们对外面的世界缺乏了解,因而很难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人口流动性增大,社会思潮开始“流动”,本土以及外来的不同社会思潮形成一股合力,助推着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影响下,社会思潮具有了多样复杂的特征。
2.从相对稳定到动态变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思潮比较简单。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思潮从稳定的状态进入到不断动态变化的情形,不同的社会思潮相互影响,有的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有的逐渐消亡,并诞生新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客观存在、不断变化的,甚至是循环往复的,因而高校必须注重分析与引导。
3.从认同感强到充满矛盾
社会思潮单一时,社会大众自觉地生成对一种思潮的积极认同感。社会思潮越来越多元之后,人们不再那么坚定,而是充满矛盾性,有着不同社会阵营的人们可以随意更换阵营。这些社会思潮也会引发人们思想的变化。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当代社会思潮的复杂多变很难受到人力控制,思想价值观念成熟的社会人都会受到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更不用说思想意识活跃、不稳定的青年大学生。只有避免被一些消极的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对我国已有的社会思潮引领经验进行探索,继而发挥这些经验的积极作用。
1.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国一直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从缺乏经验、不断探索到现在经验丰富、实施顺利,这为我国社会思潮的积极化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更多新形势的挑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持需要更多精神文化内涵的支撑。因此,高校近年来对传统文化进行积极的复苏和推广,目的就是以传统文化为抓手,结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改变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偏激理念,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影响。不管在何种发展环境下,只有坚持社会主义体制的先进性,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
2.坚持“一专多元”的社会思潮
“一专多元”的社会思潮发展思路,即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社会思潮的领导地位,保障其传播渠道的广泛性,通过发挥媒体作用来引导人们认识主流社会思潮的作用,并给其他正面的社会思潮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尽量发挥主流社会思潮的积极影响,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分辨力,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引领主流思潮转换为社会效益
就当前阶段来看,我国的主要发展任务仍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建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思潮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影响力高低,和社会思潮所能发挥的经济作用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因此,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来看,我国恰恰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将主流社会思潮转变为丰富的社会效益,其中也包括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三、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思潮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客观现象,是人们对生活、历史、社会等方面经过思考带来的结果。不同的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不同,有的发挥积极作用,有的发挥消极作用。因此,只有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挥主流社会思潮的积极作用,才能够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积极的思想观念影响,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魏建国.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理论月刊,2017(02).
[2]黄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新探[J].中州学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