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资本充足压力凸现

2018-11-17方斐

证券市场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净收入息差股份制

方斐

银行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2018年一季度至三季度,A股28家上市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3.16万亿元,同比增长7.99%,二季度的增速为6.28%;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万亿元,同比增长6. 91%,二季度的增速为6.34%,表明银行业绩增速继续保持上行。其中,股份制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增速环比增长2.34个百分点,比其他类型银行的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左右;城商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增长近2.92个百分点,远超其他类型银行。

从营收增速来看,三季度单季度只有贵阳银行1家的营收增速出现负增长,前三季度,营收增速达到两位数的银行共有15家,环比二季度增加4家;增速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上海银行、成都银行、江阴银行,增速逼近30%。在28家上市银行中,有21家前三季度增速环比二季度上升,上升最快的前三位分别为江阴银行、长沙银行、交通银行。

从归母净利润增速来看,三季度单季度只有郑州银行1家出现负增长,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的银行共有13家,环比二季度增加1家;增速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常熟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增速均超过20%。在28家上市银行中,有21家前三季度增速环比二季度上升,上升最快的前三位分别为长沙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

从营收与净利润增速的剪刀差(营收增速减去归母净利润增速)来看,银行业绩改善明显。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增速终于再次超过归母净利润的增速,上半年末为-0.06%,回归正常轨道。与上半年相比,除农商行外,其余三类银行的营收增速较归母净利润增速的差值继续扩大,特别是股份制银行的剪刀差由负转正。从个股来看,营收增速超过归母净利润增速的银行家数环比上半年增加1家至14家,在增速为负的14家银行中 剪刀差改善的也有10家。

三季报如期改善,银行指数小幅跑赢沪深300指数。10月下旬以来,随着银行三季报的陆续披露,上市银行收入端与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再次验证了7月以来银行估值修复的基本面逻辑。10月15日至11月6日,银行指数上涨6%,领先沪深300指数两个百分点。在29个中信一级行业中,银行区间涨幅位列第10位,25家上市银行全部上涨;其中,次新银行股迎来久违的较大力度的反弹,领涨银行板块。

根据披露的数据,三季度,基金对银行重仓的比例继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于宏观经济以及金融监管悲观预期的修复。在央行为各家银行增配信贷额度以及政策适时调整的背景下,实体流动性问题正在或已经有所改善,这将进一步夯实银行板块底部的根基。目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在1倍PB以下,已较为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及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短期来看,在监管政策边际宽松下,银行股的配置吸引力大幅提升。

营收增速再超净利润增速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28家上市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19万亿元,同比增长6.69%(剔除下半年新上市的两家银行后,增速为6.79%,高于上半年6.41%的增速,占营收的比重提升至69.45%,比上半年上升1.18个百分点。这表明贷款增速的扩大,使得无论是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还是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都持续提升。

虽然比预期出现的时间略晚,但在二季度银行净息差触底基本得到确认后,三季度净息差终于出现了明显的上浮。环比二季度净息差上行银行的达到21家,仅4家银行出现下行(而且不排除由于会计准则切换导致利息收入统计口径变动的影响)。28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平均上浮近10BP,其中,上浮最快的是浦发银行,上升幅度为52BP;有17家银行净息差超过2%,环比上半年增加3家。净息差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常熟银行、长沙银行、吴江银行。

分类型来看,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增速最快,达到13.80%,其次是城商行、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增速依旧垫底,除国有行外(主要受到交通银行拖累),各类型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速比上半年均有所上升(不考虑2018年下半年上市的两家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增速由负转正,表现尤为突出。

从个股来看,净利息收入增速差异较大,上海银行的增速接近50%,有8家银行的增速超过两位数,比上半年减少了1家。与此同时,有5家银行的增速为负(其中3家为股份制银行),比上半年减少了4家。不过,由于部分银行采取了新会计准则,导致部分利息收入切换至非息收入(从2018年起,基金投资和部分票据非标投资会计类调整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且相应收益列示方式由利息收入改为非息收入),一定程度造上成统计口径出现偏差。

净利息收入的上行来自生息资产的扩张和净息差两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生息资产中贷款增速的扩大,使得无论是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还是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都持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贷款净额在生息资产的占比突破60%。资产端的变化体现银行表外归表的进程在不断推进。

截至三季度末,28家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为1.31万亿元,环比二季度增加2.29%, 低于贷款总额2.84%的增速。分类型看,只有城商行不良贷款增速(6.38%)超过贷款总额的增速(6.17%),或许与城商行加大不良确认,以及严格认定标准有关。28家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54%,环比二季度下降1BP。分類型看,除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与二季度持平外,其余银行均下行1BP。

整体来看,银行资产质量改善边际收窄,各类型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均出现上行,但银行间分化趋势渐现,尤其是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的分化差异较大。从个股来看,分化差异也在加剧。不良贷款率环比下行的银行减少4家至14家,降幅最大的是浦发银行(-9BP),上行幅度最大的是吴江银行(9BP)。

截至三季度末,28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下降的有10家,环比减少1家。南京银行下降幅度最大,超过20BP;江阴银行上升幅度最大,达到34 BP。除吴江银行下降外,3家农商行都出现超过20BP的上行,张家港行上行4BP。五大行中除工商银行略有下降外,其余银行均小幅上行。值得注意的是,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的分化差异愈发明显。

三季度,上市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环比二季度出现边际改善,主要是受下半年新上市两家银行IPO和农业银行千亿元定增的影响。

剔除长沙银行和郑州银行IPO,以及农业银行定增的增量影响因素外,从其余25家上市银行平均值来看,三季度,上市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其实均有所下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下行161BP(二季度变动幅度为-96BP),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下行155BP(二季度变动幅度为-86BP),资本充足率环比下行129BP(二季度变动幅度为-93BP)。

华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逼近8%,一级资本充足率跌至9%。除近1年新上市的农商行外,资本充足率保持高位的依旧以国有大行为主,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均保持行业前列。剔除新上市的长沙银行和郑州银行,招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行幅度仅次于江阴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情况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相似;吴江银行资本充足率上行幅度最大,上行2.76个百分点至15%。

从三季报整体情况来看,随着资产回表的加速,净息差稳步上行,银行业绩持续好转,特别是营收增速再度超过归母净利润增速,表明银行业绩真实转好不再需要利用减值准备进行调节。虽然银行整体规模和净息差普遍上行,但在上行幅度上,以及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方面,个股差异日趋扩大。不过,各类型银行都涌现出自身層级的优秀代表,如国有大行中的建设银行、股份制银行中的招商银行,城商行中的宁波银行、农商行中的常熟银行。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

2018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延续了2017年以来持续改善的态势,但改善幅度均比上半年有所趋缓。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了略高于净利润的增速,扭转了近两年来营业收入持续低于净利润增速的局面。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净利润增速局面的重新出现意味着银行业绩阶段性压力已明显减轻,银行后续业绩平稳 增长的确定性较高。

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2%,比上半年提升1.69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农商行(17.24%)>城商行(11.69%)>股份制银行(8.87%)>国有行(7.18%)。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一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期间,股份制银行营业收入持续低于国有行,到2018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已重新超越国有行,而且,从2018年一季度至三季度,股份制银行营业收入继续保持高于国有行的增速。从营业收入增速改善幅度来看,各类型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均比上半年有所提升,股份制银行(2.34个百分点)>城商行(1.48个百分点)>国有行(1.42个百分点)>农商行(1.3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6.70%,比上半年提升0.76个百分点,各类型银行净利润增速均比上半年有所提升。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城商行(15.20%)>农商行(15.05%)>股份制银行(7.64%)>国有行(5.71%)。从净利润增速改善幅度来看,股份制银行(0.78个百分点)>城商行(0.71个百分点)>国有行(0.35个百分点)>农商行(0.08个百分点)。

而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速的稳步改善,主要得益于净息差的如期改善,在这方面,股份制银行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

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长6.73%,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37 个百分点。除国有行利息净收入增速较上半年略有回落外,其他类型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速均比上半年有所改善。

前三季度,国有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8.32%,比上半年下降0.54个百分点。然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同比增速均比上半年出现明显改善。就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速而言,农商行(13.80%)> 城商行(+11.27%)>股份制银行(1.48%);就利息净收入增速改善幅度而言,股份制银行(2.28个百分点)>城商行(2.21个百分点)>农商行(1.58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增速的改善主要来自于净息差同比增速的改善。一季度至三季度,各类型银行净息差同比增速改善幅度如下:股份制银行(1.34个百分点)>城商行(-0.25个百分点)>农商行(-1.3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与全部国有行已于2018年年初采用了新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下,货币基金取得的收益全部计入投资收入,而此前大部分计入利息收入。股份制银行配置的货币基金占生息资产的比重相对国有行更大,货币基金收益计入方式对利息收入的影响较大,如将该部分收益还原至可比口径,股份制银行利息净入应已于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而且,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的实际增速也应高于季报公布的数据。

2018年,市场利率于一季度冲高后持续回调,3月末-4月末,受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新政和财政存款下放因素的影响,银行流动性较为充裕,1M、3M、6M、1Y期限市场利率明显回落。5月以来,市场利率较为稳定。7月以来,随着债转股与小微企业融资定向降准落地,央行加大MLF投放力度,银行间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明显下降。10月15日,年内第四次降准落地,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稳定的局面。现阶段,1M-1Y期限的市场利率比2017年的中枢低1个百分点,市场利率下行对净息差的提振效果将逐步释放。

市场利率下行对不同类型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有所差异。在市场利率上行过程中,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净息差相对国有行和农商行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这是造成2017年国有行与农商行净息差率先企稳回升而股份制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的主要原因。同理,在市场利率下行过程中,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净息差相对国有行与农商行受到的正面影响更大,这在上半年与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表现上已有体现。

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放松,预计年内银行流动性仍将保持合理充裕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银行同业负债成本率随之下降,与此同时,市场利率的下降也会传导到资产端的定价,下半年,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或将进入平台期。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而言,因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较高,且同业负债成本的下降先于资产端收益率的下降,净息差存在继续改善的窗口。对于国有行和农商行而言,因同业负债成本对负债端成本率的影响不大,且资产端收益率预计将进入平台期,净息差改善空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

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整体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整体增长乏力,但与上半年相比边际改善。上市银行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2.13%,比上半年提升0.98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国有行(3.50%)>股份制银行(1.68%)>城商行(-11.20%)>农商行(-17.22%)。从增速改善情況来看,国有行增速环比提升幅度较大,城商行降幅收窄,股份制银行增速环比略微下降,农商行的同比降幅则进一步扩大。

虽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整体增长乏力,但内部分化却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不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表现较为分化。其中,银行卡增速仍维持在高位,理财业务与代销业务手续费继续负增长;第二个方面是不同类型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表现分化。其中,股份制银行与国有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增长,而城商行与农商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则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此外,国有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趋势与农商行相比甚至有所背离。不同类型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表现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监管及资管新规对中小行的负面冲击要远远大于大型银行。

中原证券预计,未来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仍会面临增长乏力的局面,这种增长乏力的局面或将贯穿整个理财新规的过渡期。2017年以来,银行卡手续费保持持续高增长,较大幅度缓冲了监管政策对理财业务、代理业务等收费业务进行规制的负面影响,未来银行卡手续费增速下行的可能性很大。

至于理财业务手续费,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老理财产品规模的压缩幅度大于新产品的推出力度,预计未来理财产品的规模将逐年压缩,理财业务手续费也将随规模的下降而下降。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仍以预期收益率型为主,净值化产品的占比较低。大部分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不能满足资管新规的要求,这部分理财产品的规模会在过渡期内有序压缩。与预期收益率型产品相比,净值化产品的波动性较大,这与银行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匹配性较弱。虽然早在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各银行都在加大对净值类产品的宣传力度和理财客户教育,但这些措施能否产生效果仍需较长时间的积累。

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能否持续

2018年前三季度,尽管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仍延续2017年以来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4%,比上半年末微降0.01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增速稳中略降的走势与银行不良贷款率稳中略降的走势有所背离,造成该现象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幅度可控,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新增不良资产有限;二是银行业对存量不良资产保持较大的核销力度。根据央行公布的近两年核销贷款的数据,银行业1-9月核销贷款规模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5%。现阶段,银行业整体拨备覆盖率明显高于行业监管标准,因此,银行当前对不良贷款保持较大核销力度具有持续性。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中原证券认为,现阶段银行资产质量不具备大面积恶化的条件,银行资产质量能够保持稳定。此前,考虑到上半年银行业逾期贷款占比(尤其是90天以内逾期贷款占比)比2017年年末上升,预计银行业下半年资产质量改善幅度或收窄,三季报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54%,比上半年末微降0.0 1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半年末略有收窄。

尽管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继续稳步改善,但个股之间不良贷款率却略有分化。从不良贷款率水平来看,国有行与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接近行业整体水平,分别为1.51%、1.50%,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0%,高于上市银行整体水平0.16个百分点,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19%,低于上市银行整体水平0.35个百分点。从改善幅度来看,国有行与农商行均改善0.01个百分点,改善幅度接近上市银行整体改善幅度,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半年末持平。

上半年,由于上市银行对不良资产的认定进一步趋严,导致不良偏离度下降,这也说明隐匿不良资产出清仍在持续,对银行资产质量稳定性保持谨慎的乐观。截至上半年末,上市银行90天以上逾期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与之比(即不良偏离度)由0.85进一步下降至0.75。除城商行外,各类型银行不良偏离度均比 2017年年末有所下降。具体而言,国有行不良偏离度为0.6,比2017年年末下降0.16,不良偏离度绝对值水平与改善幅度均领先各类型上市银行最好水平;股份制银行不良偏离度比2017年年末下降0.03至1.04,不良偏离度高于其他类型银行;城商行不良偏离度为0.97,与2017年年末持平,好于股份制银行整体水平,但弱于上市银行整体水平。

截至上半年末,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继续稳中有降,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比2017年年末减少0.22个百分点至2.87%,其中,农商行改善幅度最大,减少0.68个百分点;城商行与国有行改善幅度居中,分别减少0.3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改善幅度最小,仅减少0.0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关注类贷款占比稳中有降,但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占比有所反弹。在逾期贷款中,90天以内的逾期贷款占比由下降转为上升,90天以上的逾期贷款占比仍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截至上半年末,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占比比2017年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至2.05%。其中,90天以内逾期贷款占比比2017年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至0.74%,90天以上逾期贷款占比比 2017年年末下降 0.21个百分点至1.15%。

各类型银行90天以上逾期贷款占比改善幅度如下:国有行(-0.28个百分点)>农商行(-0.13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0.09个百分点)>城商行(-0.01个百分点)。各类型银行90天以内逾期贷款占比上升幅度如下:农商行(+0.29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0.08个百分点)>城商行(+0.05个百分点)和国有行(+0.05个百分点)。

逾期贷款占比反弹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2018年经济增速较2017年有所下行,部分企业盈利恶化,还款能力受到负面影响;二是受资管新规及委托贷款新规的影响,5-6月表外融資规模超预期下降,造成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进而短期内还款能力受到较大影响。由于逾期贷款占比上升主要是90天内逾期贷款占比上升,时间上与5-6月表外融资超预期下降相吻合,因此,二季度社融规模超预期下降在逾期贷款占比上升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宏观经济对资产质量的威胁并不大。从这个角度来看,逾期贷款占比上升或仅为短期现象,当然,这一点仍需继续观察。

整体来看,银行三季报业绩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稳步改善,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银行基本面向好的逻辑正被持续验证。若2018年全年银行盈利仍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资产质量仍能保持稳定,则叠加政策利好和业绩增长,银行基本面向好的逻辑将会进一步自我强化并被市场完全认可。

根据招银国际的分析,三季度,银行盈利增长进一步加快,其覆盖的8家中资银行2018年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7%,高于上半年5.7%的增速。光大银行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4.0%,而中信银行增幅最小,同比仅增长3.3%。强劲的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回升是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加上成本控制得当,行业拨备前利润同比大幅提升16.1%。各家银行借此机会明显提高减值计提,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并提高拨备水平。

事实上,银行盈利增长与净息差仍处于上升趋势密不可分。银行业的净息差在2018年第三季度持续扩大,环比提升1BP至14BP。由于同业负债占比较高,受到央行流动性宽松政策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因此,中小型银行在净息差扩张方面超越国有大行。10月,同业利率仍然维持较低的水平,预计净息差将在四季度进一步上升,但幅度相对温和。展望未来,值得注意的风险点在于,由于存款竞争的加剧和信贷需求的减弱,负债成本可能比资产收益率上升得更快。

虽然银行资产质量稳定,但不良贷款压力已开始显现。除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外,其他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率均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与此同时,银行拨备覆盖率平均环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提高达6.5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由于资产质量指标趋于稳定,一方面由于银行对不良贷款核销速度加快且力度加大;另一方面则看到不良贷款生成率有所抬升。由于宏观经济增速仍在放缓,不排除未来几个季度银行资产质量存在恶化的可能。不过,鉴于信贷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拨备的增长,即使资产质量出现恶化,对银行盈利的负面影响应该不会很大。

三季度,银行业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略微上升4BP至26BP,资本状况有所改善。国有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密度有所降低,这是由于信贷资源更多投放向资本占用较少的按揭贷款及政府债所致。相对而言,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内生能力较弱(以风险加权资产回报率计算)。由于未来信贷增长将主要依靠表内贷款而非表外渠道,股份制银行的资本状况可能面临持续的压力。

不过,对市场风险仍不能掉以轻心。由于中美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市场情绪仍可能会反复并持续疲弱。因此,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更偏好防御性更强的银行,即拥有稳固资金基础和强大资本状况的大型银行。虽然规模较小的银行在净息差和利润增长中的排名较高,但大型银行在资金和资产质量趋势上往往占据领先地位,而这极有可能成为之后影响银行股价表现的主要因素。

猜你喜欢

净收入息差股份制
员工持股计划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