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西藏体育产业为例
2018-11-17王兴怀朱亚成
王兴怀,朱亚成
(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一、前 言
自从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一带一路”在神州大地和沿线国家及地区得到积极拥护和逐步落实[1-2]。西藏自治区结合地理优势,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建设环喜马拉雅经济带[3]。与此同时,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体育产业46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4]。国务院体育产业46号文件的颁布,一方面表明体育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体育产业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8月8日西藏自治区出台藏政发〔2015〕80号文件,作为国务院体育产业4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在文件总体要求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到“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把西藏建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契机,打造喜马拉雅登山文化中心,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产业”[5]。有鉴于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探讨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以期促进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为西藏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借鉴模式。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优越的区位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环喜马拉雅,北可上东北亚,东可连中南半岛,西可通巴基斯坦、伊朗和中东国家,具备地缘政治高度,在区域间一体化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6-8]。因其在文化与地理方面的特殊性,成就了西藏在山地户外运动和特种体育旅游产业的双重理念。环喜马拉雅区域间合作机制的形成,将改变目前环喜马拉雅区域间的产业格局,未来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间区域发展战略联盟的形成,以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经济需求的增加,将凸显西藏在“环喜马拉雅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经济中心区位,并带来独特经济效益。从交通运输来看,环喜马拉雅交通运输能力近年来大幅提升。特别是青藏铁路及其延伸线拉日铁路通车以及林芝到拉萨、日喀则机场至日喀则市、泽当至贡嘎机场、拉萨环城路等7个一级公路竣工和拉萨、昌都、林芝3个机场等投入使用,西藏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为促进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和条件。
2、鲜明的政策优势
政策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上,第一,国家政策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西藏作为国家西南地区通往南亚开放的重要渠道,有助于西藏发挥祖国内地与南亚市场的区位优势和纽带作用。中央政策向西藏倾斜,以此来支持西藏未来整体发展,尤其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明显了加大了“援藏”力度。在体育领域,国家实施“体育援藏”政策,其目的在于推动西藏体育产业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9]。“体育援藏”政策对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也是巨大的促进和提升。第二,地方政策方面。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努力将西藏打造成为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建设的桥头堡[10]。2015年8月印发藏政发[2015]80号文件,西藏政府加大了对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和重视程度,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藏政发[2015]80号是指引西藏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战略意义。
3、丰富的资源优势
丰富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在自然资源优势方面,环喜马拉雅是地球上仅存的几块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的特殊地域,具有自然资源转化为主体生产资料的特征,世界之巅的不可替代性使环喜马拉雅在全球山地户外运动产业中占据了独特而稳固的地位。环喜马拉雅以及在登山及山地户外运动资源方面的不可复制性,成为全球登山与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制高点,使得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具备了巨大发展潜力和跨越式发展的空间。除此之外,独特的高山高原和冰雪地域为环喜马拉雅体育旅游和高原赛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国内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优势。这将吸引广大体育旅游爱好者和户外登山爱好者前往环喜马拉雅进行体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宣传环喜马拉雅独特的体育旅游资源和登山运动,为环喜玛雅拉体育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人文资源方面,环喜马拉雅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及体育项目[11],诸如赛马、马术、射箭、赛牦牛、工布响箭、押加、碧秀、吉韧、朵加、北嘎等。这些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可以带动环喜马拉雅全民健身和大众消费,对刺激体育消费具有积极意义。
(二)劣势分析
1、体育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劣势突出表现在体育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由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薄弱,体育产业政策相关服务亟待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以满足国际水准的市场需求,导致体育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此外,在整个环喜马拉雅地区中,各国家和地区间存在体育产业结构雷同,发展水平接近,经济互补性、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体育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扑朔迷离。体育产业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的规模小、体育产业市场开发程度不高且分布极不均衡、体育消费水平低、发展方式和结构单一等。造成体育产业基础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与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历史较短有关,环喜马拉雅经济带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概念;二是由于环喜马拉雅地理环境导致该区域与外界联系较少,体育产业之间尚未形成联动发展,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缺乏互动和融合发展。
2、自然环境的制约
“一带一路”背景下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严重制约。环喜马拉雅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地形复杂多样,且主要为山脉,环喜马拉雅属于典型的高山高原气候。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势严峻,交通不便。这些自然环境因素给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难度,一方面增加了体育产业建设的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体育产业建设的投资热情和发展意愿。此外,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得部分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爱好者望而却步,从而减少了环喜马拉雅体育消费。虽然自然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造自然环境的难度和成本巨大,在今后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中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登山、滑雪、户外休闲产业。
3、体育产业人才匮乏
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还受限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体育产业人才匮乏主要是因为环喜马拉雅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社会经济和滞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当地高等体育教育缺乏造成的。当前,西藏地区仅有西藏民族大学设有体育学院,培养体育人才,其他西藏高校均没有开设体育学院或体育系。而现实情况是西藏民族大学地处祖国中部陕西,不在西藏本地。而且西藏民族大学培养的体育人才绝大多数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很少有毕业生从事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而像距离环喜马拉雅较近的四川省,虽然成都体育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西南地区,但是很少有毕业生主动前往环喜马拉雅从事体育产业工作。体育产业本土人才培养不足和外部人才引进力度不够是造成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今后发展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要注重“造血”(即加大力度培养地方体育产业人才)和“输血”(即加强对优秀体育产业人才的引进)二者协调发展。
(三)机遇分析
1、“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客观上加速了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形成和发展,对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也是巨大的推动。2017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联合发布的《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将有力促进西藏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和体育产业加快发展”[12]。由此不难看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整个西藏尤其是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为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平台,促进了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与外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2、体育产业政策的颁布是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的加速剂
国务院体育产业46号文件将体育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来扶持,把体育产业作为培养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看待,给予体育产业极高的地位。这不仅有利于塑造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也有助于地方政府重视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藏政发[2015]80号文件的颁布是针对西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到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的1%以上,成为西藏地区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这将把西藏体育产业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发展,这是西藏地区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剂,也将对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利好。
3、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是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的强心针
2016年10国家体育总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13](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提到“到2020年,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由此可见,国家对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而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又是以登山户外运动产业为主体,这对于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具有重要的政策利好,将快速推动环喜马拉雅登山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要抢占先机,占据登山户外运动产业的制高点。通过打造环喜马拉雅登山户外运动及休闲产业团组,实现“跳板”效应,发挥“门户”作用,以点带线,以线促面,从而提升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整体实力。
(四)挑战分析
1、“一带一路”实施中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有来自国际外部环境的挑战,一方面有来自国内省份竞争之间的矛盾。来自国际外部环境的挑战主要是环喜马拉雅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和老挝等。这些国家一方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寻求“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和实惠,另一方面又排斥或消极对待“一带一路”战略,从而达到保护本国利益的目的。环喜马拉雅由于地缘因素,在体育产业发展格局方面也上述国家存在众多相似之处,都急需要加快发展本地区体育产业。出于贸易保护主义和本国体育产业不受侵犯的原则,这些国家和地区会采取不主动不乐观的态度发展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国家利益和贸易保护主义等给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带来诸多困境,不利于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的形成、发展以及壮大。来自国内省份竞争之间的矛盾,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每个省市每个地区都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由于环喜马拉雅地缘上的缘故,容易与四川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方产生竞争关系,从而在发展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方面缺少支援以及市场。国内省份竞争加剧之间的矛盾也是阻碍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2、国内地方体育产业发展战略之间的挑战和威胁
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西藏却在不经意间落后了,成为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洼地。目前,国内东部沿海城市以及少数中西部城市都在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建设体育产业基地,采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打造地方体育产业特色品牌[14-15]。四川携手法国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将“阿尔卑斯山”搬到了四川。青海不惜重金,打造环青海湖体育文化经济圈基地,举办环青海湖自行车挑战赛。贵州创立全国山地户外运动大省,打造国际品质的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云南高原训练品牌,对提升云南省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都起到极大的作用。新疆结合特有地域,打造沙漠汽车运动和高端滑雪基地。而目前环喜马拉雅地区还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也没有出台和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在时间上已经明显滞后于国内其他省份。然而上述这些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这对于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及战略对策
(一)战略选择
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由此构建SWOT矩阵,为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合理科学的策略,见表1。在结合优势因素和机遇条件的基础上,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应该选择发展型战略,即SO战略。利用外部众多机遇,发挥内部优势[16],不断促进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根据以上对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利用机遇与优势,克服挑战和劣势,是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关键。
(二)战略对策
1、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制定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战略规划
体育产业战略规划是对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宏观性、高层次预先谋划的过程体系[17](P20)。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体育局应该加强对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的前期调研和实地考证,加强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高层对话和战略部署,加强对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的理论论证和实践分析,科学合理制定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战略规划,努力形成“一省(区)一品”的局面,错位发展。体育产业战略规划的制定应该从战略环境、战略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战略任务、战略举措和战略实施5部分进行[18]。制定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战略规划对其未来发展以及打造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园区至关重要,是指引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2、抢抓历史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建设
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应该抢抓历史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西藏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沿区域,又一次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应该率先响应“一带一路”号召,加强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与“一带一路”战略之间的联系,明确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位以及使命。积极开展与沿线周边国家的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交流与合作,积极举办“一带一路”环喜马拉雅体育赛事[19-20],建设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园区。此外,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还要融入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建设,依托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建设,发挥体育产业在经济带建设的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3、完善体育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登山、冰雪、户外等优势产业
表1: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的SWOT矩阵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应该完善体育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当地优势体育产业,诸如登山运动产业、冰雪旅游产业、户外探险产业。主攻重点项目,带动整体扩张。随着环喜马拉雅铁路、道路、航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符合特色旅游及户外运动产业将会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现阶段,主要应以强化特色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市场开发为主导,形成“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园区”区域联盟,强化“环喜马拉雅整体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布局框架,引进“环喜马拉雅山地户外运动”大型项目。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以环喜马拉雅登山(探险)为龙头、山地户外运动为重点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以拉萨市为中心向外放射的产业发展带,依托与尼泊尔毗邻区位,打造喜马拉雅山主体山地户外运动及休闲产业组团,实现“跳板”效应,发挥“门户”作用。
4、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夯实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基础
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应该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和产业联动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乘数效应”和“联动效应”[21],可以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餐饮行业、酒店行业等实现融合发展。针对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应该主动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餐饮行业、酒店行业等之间联合发展,实现资源联运策略。完善“大产业链”规划,建立行业间开放式的合作平台。以形成覆盖体育运动、旅游、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经贸交流等相关产业的格局,并通过引入专业的管理模式,改变以往粗话经营的方式,促进产业管理水平跃上新的台阶。此外,要以“扩大、丰富、提升、融合”的产业发展综合策略,扩大产业空间框架,丰富体育产业产品类别,提升体育产业内容体现,实现体育产业良性发展。
5、拓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渠道,注重高素质人才引进
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还应该拓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渠道,注重“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西藏自治区高等院校应该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环喜马拉雅实际需要适当开设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培养适合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其次,环喜马拉雅应该加强对当地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和继续再学习,可以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选派体育产业人才到国内外体育产业发达地区和城市学习和考察,或者高薪聘请国内外优秀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人才不足的困境和缺陷,实现环喜马拉雅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