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升阳益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18-11-17梁志涛李波武洛洛
梁志涛李 波武洛洛
(1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2;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1]。罗马Ⅳ诊断标准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4个亚型,在我国尤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最为常见,且随着时间推移,患者总量逐渐增多[2]。由于IBS发病机制复杂,呈多因素性,导致疾病难以速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频繁就医,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提示中医中药对于IBS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3]。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的方式,通过与对照组的对比研究,以证实加味升阳益胃汤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的病例均为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的IBS-D患者,总共6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符合纳入标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Ⅳ关于IBS-D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发表的《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制定。具体如下:主症:①黎明即泻;②腹部冷痛,得温痛减。次症:①腰膝酸软;②大便或有不消化食物;③形寒肢冷。舌脉: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确定证型:同时有2项主症加2项次症,或者有第1项主症连同3项次症,并参合舌诊、脉象共同诊断。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RomeIV IBS-D诊断标准;(2)符合“泄泻”脾肾阳虚证的辨证标准;(3)年龄在16~65岁,男女不限;(4)对本组研究目的、过程等均充分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能够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1.4 排除标准 (1)经肠镜或其他医学检查明确有消化道器质性疾病者;(2)全身性疾病、感染、恶性肿瘤、中毒及其他多种原因导致的腹泻;(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及免疫系统功能严重障碍患者;(4)妊娠、处于哺乳期妇女及计划妊娠的患者;(5)过敏体质和对本次临床观察所用药物过敏者;(6)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或近期服用影响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影响试验结果及药物疗效的判定。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给予升阳益胃汤为基础加味。方药组成:太子参12 g,白芍12 g,柴胡12 g,独活10 g,羌活10 g,泽泻10 g,防风10 g,陈皮10 g,清半夏9 g,黄连3 g,黄芪18 g,炒白术12 g,茯苓12 g,煨诃子15 g,山药24 g,车前子24 g。腹痛甚者加延胡索24 g;反酸、烧心者加炒百合20 g,海螵蛸30 g;腹部胀满者加醋三棱6 g,醋莪术6 g;纳谷不香者加炒麦芽30 g,炒鸡内金15 g。所有中药材均由河南省中医院药房提供,并采取煎药机煎药,每日1剂,每剂煎200 mL,均分为2份,早、晚餐前温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5.2 对照组 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援生力维)应用,0.1 g/片,由开开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00388,每日3次,每次0.2 g,餐前温开水送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证候学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之“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篇[4],制订中医症状量化标准,对于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对于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各项中医证候单个症状积分相加为证候总积分,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1次。
1.6.2 血清5-HT检测 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空腹10 h,于次晨静脉采血3 mL,置于4℃冰箱中放置30 min后,于离心机上以35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20℃冰箱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人5-HT,试剂盒由南京赛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遵照试剂说明逐步操作。
1.7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取尼莫地平法计算:(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70%;(3)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4)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30%。
1.8 远期疗效评定标准 远期疗效评价治疗后患者复发的情况,停药后或维持量治疗时,腹痛、腹泻症状加重或再现,并持续最少3 d说明疾病复发。
1.9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采用t检验;为非正态分布时,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均使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学评价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单个症状总积分,在黎明即泻、腹部冷痛、腰膝酸软、大便有不消化食物、形寒肢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肠鸣矢气方面,2组无明显差异(P>0.05),考虑2组药物治疗效果相当 (见表1)。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证候积分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后2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 (P<0.05) (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s,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s,分)
注:治疗前后同组对比,▲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腹部冷痛 腰膝酸软4.0 1±1.2 1■ 1.8 9±0.6 5■治疗后 1.8 5±0.6 9▲★ 1.7 9±1.0 5▲★ 0.8 5±0.7 5▲★对照组 3 0 治疗前 4.1 8±1.0 5■ 4.2 5±0.9 2■ 1.9 3±0.6 2■治疗后 2.6 5±1.0 3▲ 2.2 3±0.8 5▲ 1.5 1±0.3 5▲组别 例数 时间 大便有不消化食物 形寒肢冷 肠鸣矢气治疗组 3 0 治疗前 1.5 8±1.1 8■ 1.7 8±0.9 5■ 1.2 8±0.5 9■治疗后 0.9 3±1.0 1▲★ 0.8 1±0.8 3▲★ 1.0 1±0.3 1▲对照组 3 0 治疗前 2.0 8±0.6 5■ 1.8 7±0.4 3■ 1.7 3±0.9 5■治疗后 1.3 8±0.7 8▲ 1.0 5±0.3 8▲ 0.8 9±0.2 4▲组别 例数 时间 黎明即泻治疗组 3 0 治疗前 4.2 1±1.1 5■
表2 2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5-HT测量 经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5-HT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5-HT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5-HT含量比较 (±s)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5-HT含量比较 (±s)
组别 例数治疗组 3 0对照组 3 0治疗前6 4 0.7 0±9 7.4 3 6 5 1.1 8±1 3 6.7 5治疗后3 9 8.7 5±5 8.3 4 4 8 6.3 5±6 8.2 3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远期疗效 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治疗组有2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有5例患者复发,经卡方检验,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加味升阳益胃汤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IBS-D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飧泄”“腹痛”等范畴。泄泻病位主要在脾、胃以及大、小肠,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5],《症因脉治·内伤泄泻》有言:“脾虚泄之因,脾气素虚,或大病后,过用寒冷,或饮食不节,劳伤脾胃,皆成脾虚泄泻之症”。因此,脾胃升降失调,腐熟运化水谷无力,机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这也是泄泻脾胃虚弱证的理论基础,中医治疗当以健脾燥湿、益气升提为主。叶天士曰:“太阴湿土,得阳始运”,当脾阳受损,则加重本病,致病程缠绵。汪昂曰:“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脾胃的受纳、腐熟及运化功能,皆赖肾阳温煦,若肾阳虚衰,脾阳不足,泄泻反复,肾阳也可累及,从而脾肾阳虚,腹泻缠绵不愈。《景岳全书·泄泻论证》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常,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肾为胃关,……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从上所述,当知本病的病机为脾虚湿困,脾肾阳虚下陷,本虚标实,虚实夹杂[6]。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方中寓有“痛泻要方”和“六君子汤”之意。痛泻要方(防风、白术、白芍、陈皮)用于治疗“痛泻”之病,主要起抑肝补脾、祛湿止泻之效。方中白术味甘苦,性温,燥湿健脾以治脾虚,助脾运,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配伍白术,土中泻木,泻肝补脾,陈皮辛苦而温,理气醒脾调中,防风为脾经引经药,舒脾胜湿,与白芍、白术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又有燥湿止泻之功。痛泻要方泻肝补脾,使肝脾调和,运健湿除,自然痛泻俱止。六君子汤(陈皮、清半夏、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陈皮、清半夏而成。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兼痰湿之证,方中以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加强人参益气健脾之功。甘淡茯苓,健脾渗湿,健脾祛湿之功益著。清半夏燥胃化湿,陈皮理气健脾,有气顺则湿自除之意,六君子汤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益气健脾之功。加黄芪更增其健脾益气之功,并能助阳化湿;又用羌活、独活、柴胡3味风药,升举清阳,祛风除湿,清阳得升,湿邪得祛,则阳气升腾而泄泻自止,黄连、泽泻除湿清热,配伍炒山药益气健脾,车前子其性味甘寒能分清浊、利小便,所以能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意,诃子味酸涩,性平,有涩肠敛肺之功,煨用更善涩肠止泻。本方正是从IBS-D的病机出发,从肝脾不调论治,以脾气虚弱为本,肝气不疏为标,肝脾同调,疾病得治。全方寒热平调,散中有收,补中寓泻,标本兼治。《名医方论》曰:“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诸药合用健脾益气而无壅滞之虑,疏肝理气而无发散太过之忧。
本研究运用了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加味升阳益胃汤治疗IBS-D的疗效。研究采用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5-HT等多个疗效指标,显著提升了疗效评价体系的稳定性及可靠性[7]。观察结果表明:在中医证候总体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同时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黎明即泻、腹部冷痛、腰膝酸软、大便有不消化食物、形寒肢冷等单个症状,并能降低血清5-HT含量。通过本研究表明,加味升阳益胃汤能够明显改善IBS-D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