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文献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18-11-17杜彩凤赵勇李晶李琳荣梁文静徐欢张宁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诊断学青年教师检索

杜彩凤赵 勇李 晶李琳荣梁文静徐 欢张宁宁

(1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山西 晋中 030619;2 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医护理教研室,山西 晋中 030619)

自2013年至今,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医药社杯”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以此为契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医学专业教师对所主讲课程的深入研究。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主要研究临证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识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连接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1]。能否合理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故本文检索组织竞赛前后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相关文章,对比分析竞赛前后本课程在教学方法研究与应用上的差异性,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脉络,并及时运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以期为更好地提升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而服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范围为“期刊”,检索年限为2009年—2016年,以“中医诊断学”为主题词进行初级检索;在此基础上,以“教学方法”为检索词,在全文范围内进行二次检索,共获取文献709篇。

1.2 纳入标准 (1)资料完整的理论探讨、教学实践类文献报道;(2)以中医诊断学课程为主进行研究的文献报道;(3)具有明确的教学方法阐述的文献报道。

1.3 剔除标准 (1)以与中医诊断学相关的其它课程为主进行研究,其中涉及到部分中医诊断学内容的文献报道;(2)对于一稿两投的文章或同一研究从不同角度发表多篇文章者,以其中资料最完整的一篇作分析。

1.4 文献资料的阅读与提取 对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提取下列内容:题目、作者、来源、发表年度、文章类别、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1.5 教学方法名称术语的统一与规范 参照《高等教育学》等[2-3]对文献报道中出现的教学方法名称进行统一,如将案例讨论、病案式教学、病历式教学等名称统一为案例式教学法。对文中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教学方法者,将其拆分为“A+B+……”的形式予以统一归类。对无法规范统一属自创的一些教学模式与方法按照原文献中的内容予以保留。

1.6 数据管理及统计学分析 利用EpiData 2.0软件建立数据库,两人分别独立完成数据录入,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核对修定直至两个数据库完全一致,锁定数据库。将EpiData 2.0的录入数据导出为SPSS格式,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章数目 2009年—2016年近8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诊断学课程各类教学方法的相关文献中,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共计208篇,对文章发表年度进行分析,发现:2013年呈现文章发表的高峰,2011年、2012年文章数目相对较少,其余各年度之间文章数目差异不大,呈基本稳定的趋势。具体各年度发表的文章数见图1。

图1 2009年—2016年文章发表一般情况

2.2 文章类别 本研究将所纳入的208篇文章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理论构想、教学经验总结等为主的文章,统一归为理论探讨类文章;另一类是以班级对照试验、师生问卷调查等为主的文章,统一归为教学实践类文章。具体各年度发表情况见表1。

表1 2008年—2016年文章类别情况 (篇)

其中,以2013年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为节点,2009年—2012年教学竞赛前,年平均发表与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相关的文章22.75篇,其中以理论探讨类文章为主,占到发表文章总数的63.74%;2013年—2016年教学竞赛后,年平均发表29.25篇,其中教学实践类文章的比例得到了显著提升,占到发表文章总数的86.32%。经Kolmogorov-Smirnov非参数秩和检验,Z=3.64,P=0.0,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3 教学方法

2.3.1 教学方法数目 在所纳入的208篇文献资料中,有的文章仅针对某一种方法进行理论阐释或教学实践,而有的文章则侧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其中单篇文章提及教学方法种类最多者为9种,具体统计结果见图2;不同年度发表文章涉及教学方法数目的具体情况见表2。

图2 单篇文献中教学方法数

表2 不同年度单篇文献教学方法数目比较 (篇)

2.3.2 具体教学方法 对所纳入文献中涉及的教学方法,经名称规范统一后,按照其出现的频次高低依次排列,截选出现频次≥5次的教学方法,具体结果见表3。频率=频次/合计值。

表3 教学方法运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比较常用的出现频次在前10位的教学方法,2009年—2016年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出现频次在前10位的教学方法的年度使用情况 (篇)

以2013年为契机,分别将2009年—2012年、2013年—2016年的数据进行合并,运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探讨教学竞赛前后4年在中医诊断学课程常用教学方法方面的差异性,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2013年前后教学方法使用情况比较 (篇)

3 讨论

3.1 教学竞赛对教学研究深入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2013年由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首届行业内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旨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研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目标。故本文就竞赛前后有关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013年呈激增态势,后逐步回落,趋于稳定。另外,研究还发现:竞赛以前发表的文章以理论探讨为主,而竞赛以后的文章则多从单纯的理论阐述转变为有理论、有方法、有设计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不少文章中还设有对照组,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更规范、更深入,结论更具可信性。因此,好的教学竞赛,其影响力不仅限于竞赛本身,更具有良好的品牌示范效应,对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具有很好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3.2 教学竞赛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杨叔子院士曾经提出:“当前教学的问题主要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在教学方法。”[4]作为中医院校,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连续4年的青年教师竞赛的组织与开展,在行业内各中医院校的专业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表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主要为大家由盲目追风选择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转变认识到教学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从近8年的文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13年前教师普遍关注如何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何强化实训模拟训练以及临床见习等方法,2013年以后大家的关注度由单纯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对教学理论的重视,如部分文章中明确提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并注重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一方面综合运用多种现有教学方法,实现优势互补,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开始出现一些自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如“树状结构教学法”“引导式框架结构教学法”等,使教学手段与方法日益丰富,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通过对近8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文章的系统回顾与分析,发现:教学竞赛除了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还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也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诊断学青年教师检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