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音乐去榄核

2018-11-17秦时明月

民主 2018年1期
关键词:香云纱果蔗冼星海

□秦时明月

跟着音乐说走就走,一起干了杯中的酒;跟着音乐心灵的节奏,自由飞翔梦想手牵手……

案头一直摆放着著名诗人、词作家申林的音乐专辑《跟着音乐去旅行》,有空闲时,常常会听上一会儿。广东音乐人黎汉伟的评论很是到位,我想,他是真的感受到了音乐游子走遍天涯,自在洒脱的况味,也体会到了音乐游子洒脱中的孤独,以及难以释怀的那份斑驳的乡愁。最后听到了音乐游子内心深处的心声:“咸水歌情长,唱出了阳光;果蔗林甜蜜,甜醉了春光。”(《星海翱翔》)

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份朴实,这份真情,潇洒、孤独中的音乐游子,想必也早已把他乡当作了故乡。如果还需要什么补充说明的话,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一部非地方性的音乐专辑,收歌18首,其中明确写榄核的就占了3首——《果蔗缘》《掂过碌蔗》《星海翱翔》,不可谓不多。

星夜的海

寻寻觅觅不管千里万里,我们追随你青春的足迹,二月里来迎春归,夜半歌声尽凄厉; 生生世世不仅魂里梦里,长空回荡你不朽的旋律,太行山上林又密,黄河绝唱风雷激。

我与榄核结缘,并三次走近榄核,也是因为音乐。当时正值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10周年,我有幸来到榄核采风,并受命写了这么一首歌。2015年6月12日,“纪念冼星海诞辰110周年专场音乐会”在星海故乡拉开帷幕。《星夜的海》在本场音乐会首唱成功,8月又在团中央等单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举办的“战火·青春”全国征歌中获二等奖,并在颁奖会上演唱,再放异彩。

因为要写《星夜的海》,所以加速了我对榄核的了解与认知。那时我在想,如果没有冼星海,以前的榄核也许只是一个水网密布的岭南小镇,恬静舒适地湾在广州南沙新区的“臂弯”里。只因一个人的名字,一支雄浑的大合唱,这恬静小镇所有大大小小的河网都荡漾折射出星光的璀璨。近年,榄核镇正在努力挖掘和汇聚各种资源,要把自身打造成岭南音乐小镇。毫无疑问,这是榄核镇党委和政府的英明之举,所谓有思有行,顺势而为。

事实上,“星海故里”这一称谓,让榄核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声誉。据载,榄核镇湴湄村是冼星海的祖籍所在,冼星海的父辈原是村里的疍民,而榄核也素有“疍民福地”之称。疍民是中国古老的族群,生活于福建闽江中下游及福州沿海一带水上,以打渔为生,有“水上吉普赛人”之称,现在已经逐渐消失。

传统上的疍民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据说冼星海出生前家中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他家里每天靠岸休憩的地方叫作沙井头。冼星海诞生于飘摇在大海上的一条渔船里,还未出生其父亲就殁于海难。

冼星海在3至5岁期间,曾在湴湄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随自己的母亲经澳门到新加坡,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的求学之路。冼星海虽有着不幸的童年,却幸运地拥有着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位母亲不仅集传统中国母亲的慈爱、勤劳、坚强于一身,而且还有着超前的教育理念,愣是靠做佣人等工作谋生,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无数生活的艰辛,将冼星海培养成为一位音乐家。榄核人的勤劳、坚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在冼星海成才的道路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冼星海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近300件,代表作品有: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歌曲《在太行山上》《黄河之恋》《夜半歌声》等。只可惜,冼星海一生很短暂。1945年10月30日在苏联病逝,年仅40岁。11月14日,延安各界为冼星海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1999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祖国和人民对这位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几十年后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平生能有机会到他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为他写上一首颂歌,实在是一世激励、三生荣幸。

如今,在榄核镇星海广场、在湴湄村村口,伫立着冼星海的雕像;在湴湄村村里还修建有冼星海纪念馆。榄核镇还有以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星海小学、星海广场……星海文化已成为榄核人为人处事的精神楷模。

我想说的是,现在的榄核今非昔比:“星夜的海,星夜的海里,粼粼波光书写传奇,最是眼前你的故里,星海故里翻天覆地;星夜的海,星夜的海里,朵朵浪花开满生机,试看当今繁华盛世,美丽中国相约美丽。”

果蔗缘

这里的山,守望着蓝天;这里的水,流淌着爱恋。星海的故乡风光美,最美是那果蔗甜。这里的花,就开在眼前;这里的草,是绿色火焰。红色的摇篮情谊远,相守蔗园一年年。

申林的这首《果蔗缘》真是情浓,情浓似那绿色的火焰:“音乐绕梦间,果蔗润心田。阿爸阿妈笑开颜,阿哥阿妹心相连,红火的日子节节高,幸福的生活蜜蜜甜。”歌词写出了星海故里的碧水蓝天,写出了榄核人民的勤劳勇敢。

榄核人喜植果蔗,喜爱果蔗“从头到尾节节高,一年四季甜蜜蜜”的寓意。果蔗,顾名思义是食用的水果甘蔗,是一种供鲜食的甘蔗,汁多清甜,脆嫩爽口。果蔗可作为餐前饭后的水果食用,据说有生津、败火、养胃、刮油腻、去血脂之效。

果蔗种植起来很是辛苦,首先对种植的土地就比较挑剔,比如宜选用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土质较肥沃的砂质壤。一般植前半个月就需要深耕、起畦、施肥。待种植的时候,需要先将果蔗种外壳剥掉,用利刀砍断分段,开沟浅播。种植后的管理也颇需精心,肥水供养要及时,遇洪涝后要及时排除渍水,还要及时以较为特殊的方法防治虫害。

种植果蔗虽然辛苦,但勤劳的榄核人还是乐此不彼,果蔗产业早已发展成为他们的品牌经济,悄悄爬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长沙等大城市人们的餐桌、果篮。果蔗种植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也恰似这水果的味道本身,嚼时略显辛苦但那果汁却是十分甘甜。如今的果蔗绿也成为了榄核镇的一道靓丽风景。

香云纱

莲花含笑,淤泥中盛开。绸纱沉浮,几度又重来。

阳光下你笑容宛如灿烂花海,草地上你身姿翩跹精彩。采摘天地雨露出神采,烟色云霞回首有青睐。纱纱声中故事用心轻轻打开,缎面上隐约着你的等待。

好美的申林式词句:“夕阳下等你,牵手换一番天地。”而转身的相遇又如此倾世倾城:“相逢未若再见时,心生欢喜。”

在全社会“正本溯源”时势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传统,弘扬传统。香云纱这一凝结着民族智慧、精神和文化的古老工艺,在古朴与典雅中,又重新散发出时尚魅力。

香云纱又名“响云纱”,过去被形象地称为“软黄金”,是岭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据可查证资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香云纱是以桑蚕丝为原料,用广东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多次浸泡,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在当下的时尚界,香云纱经过现代的工序和设计重新亮相,惊艳人间,甚至在国礼中也频频出现香云纱的身影。

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书中有这样一段:“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黑裙子,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她抬起手来揾了一揾脸,脸上烫,身子却冷得打颤。”张爱玲将斑斓色彩有机地糅合在作品之中,对香云纱看似不经意的笔触,却细腻传神地将文雅、香艳展现得淋漓尽致。香云纱曾经贵比黄金,在上流社会风行一时,却几经沉浮,在岁月的尘烟里由华贵变得黯淡。

大家都知道,榄核除了被称作“星海故里”,还被称作“香云故里”,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香云纱蜚声国际。

2016年10月31日,有幸在北京饭店亲眼目睹了榄核镇的香云纱亮相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盛况,这是榄核首次将非物质文化艺术搬上国际时尚舞台。这次亮相的香云纱服装,是名为“香云故里”的服装品牌,该品牌是榄核镇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具体成果体现。

榄核镇岸绿、天蓝、水清,良好的自然禀赋和历史人文禀赋,为优质香云纱的制作提供了天然和人文的双重保障。作为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榄核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立镇,星海文化兴镇,在南沙新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部署下,将香云纱产业列为重点发展和扶持产业之一,未来将以香云纱作为核心文化元素,打造香云纱博物馆、香云纱研发(体验)中心以及香云纱文化主题园区。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创产业、旅游产业将成为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地区休闲度假新选,吸引更多的游客和社会人士关注、传承和保护香云纱文化。

不信你看,勤劳勇敢的榄核人民正挥洒乐观的风情,以淳朴智慧的民风,将风情万种的岭南水乡文化化作瑰丽彩虹般的香云纱。香云纱以其特有的手工植物染整工艺和柔滑典雅的布料成色而闻名,一次次地浸染、淬炼,耗工弥久,最终才能成就融合天地精华、色泽含蓄的香云纱。香云纱绸面富有光泽,手感独特,质地轻盈柔软、顺滑透气,以其制成的衣物不仅穿着舒适,而且尽显典雅高贵。

星海翱翔

星星和大海追梦的地方,小船儿荡着妈妈的泪光。咸水歌情长,唱出了阳光;果蔗林甜蜜,甜醉了春光。

有着如此强势的“音乐游子”的帮衬与守护,我想我们这些纯粹的外乡人是插不上手的。即便侥幸写得一句半句,也多半早晚会被他们掩盖了去。你看,申林又来了一首《星海翱翔》:“风儿吹醒了故乡,星海引领着翱翔;这是美丽的故乡,星海引领着翱翔。”要是不认识、不了解申林本人,没准很容易想到他这是故意给我难堪。

不服不行,《星海翱翔》立意新颖、寓意深刻。歌词从星星和大海追梦的地方出发,由近及远,从远到近,带着我们追随着星海的步伐,时代的使命,精神的力量,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凝视当下,引领我们在星海的梦里尽情翱翔。最“可气”的是,这首歌还被岭南女声合唱团隆重地带到了国家大剧院,让我等久居京城的同好情何以堪?!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是老了,老了自然就不得不服了,我们必须为“初生牛犊”的表现叫一声好,何况其初衷也只一心为着“献礼中共十九大”,一心想着为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放声歌唱……

文化传统就是一条亘古不息的河流,它不仅流淌在大地之上,也深深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传统从来就是活着的,从来就不会死去。我突然觉着,所谓的乡愁,很多时候与地理无关,或者再进一步说,凡能让灵魂优雅起来、欣喜开来的地方,就能让我们得到灵魂的安放。行文至此,我也终于明白,音乐游子为何就这么“死心踏地”地已把他乡当故乡:“珠江水浪漫,牵着那月亮,芭蕉林飘香,留恋在水乡。”

没有更多的话,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说的,一切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榄核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猜你喜欢

香云纱果蔗冼星海
张震隆:非遗传承看少年
七个果蔗品种在桂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综合评价
非遗传承理念下香云纱服饰的年轻化创新设计研究
坐标式的“艺术高峰”——冼星海《我学习音乐的经过》读后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的历史与现代发展思路
从冼星海两部交响曲的创作看中国早期交响曲的结构特征
新引进果蔗品种宿根矮化病菌检测
果蔗地土壤中铬、铜和锌含量特征研究
多想自己长成一根果蔗
浅谈香云纱面料与现代印染工艺的融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