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服务浅谈

2018-11-17余凯璇

老区建设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问卷图书馆

余凯璇

一、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富有朝气的时期, 也是开始树立人生理想的时期, 而实现理想的途径是教育,教育依赖于阅读。阅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让国家和社会散发着文化气息。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是阅读,人们认识自我、了解世界、探索未来的途径也是阅读[1]。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进入城区务工,寻找就业良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由于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心理成长和思想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心理极易造成异常,很可能会表现出情感冷漠、自卑孤僻、脾气暴躁等现象。作为弱势群体中的部分,留守儿童的阅读状况、阅读环境和阅读权利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改善[2]。

二、留守儿童阅读调查

(一)调查对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笔者选取典型样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留守儿童阅读现状进行调查,为推进全国城乡公共信息资源服务公平化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二)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跟学校领导和老师沟通,在留守儿童所在班级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后回收。

(三)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既有封闭式问题也有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也包括学校阅读活动情况和个人阅读情况及使用新媒体方式进行阅读的情况等;开放式问题则是指个人对图书馆使用新媒体进行阅读如何改进的建议。

(四)数据处理

对回收后的问卷进行分类及统计并且编号,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主要采取人工和excel表格综合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l9.0进行。

三、留守儿童手机阅读调查数据统计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鼎湖学校是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截止2017年12月,学校共有小学和初中两个分部,初中共有三个年级185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共957名学生,所占比例为56%;笔者的调查对象是初中12-15周岁的留守儿童,调查共发放问卷957份,收回95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880份,有效问卷率为92.0%。

(二)留守儿童阅读现状分析

阅读喜好和阅读时间方面:

在阅读喜好方面,有289人(32.8%)留守儿童喜欢阅读,有465人(52.9%)一般喜欢阅读,有126人(14.3%)不喜欢阅读。

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方面,有202人(22.9%)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201人(22.8%)有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0.5小时至1小时之间,有341人(38.8%)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0.5小时以内,有136人(15.5%)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为零,即没有课外阅读时间。

在阅读自觉程度方面,111人(12.6%)会自觉进行课外阅读,435人(49.4%)进行课外阅读是老师布置的,有198人(22.5%)进行课外阅读是家长布置的,有136人(15.5%)根本不进行课外阅读。

在阅读途径方面,有524人(59.5%)是购买图书进行课外阅读,有70人(8.0%)是通过向老师、亲友或者同学借书进行课外阅读,有36人(4.1%)通过向图书馆借书进行课外阅读,有114人(12.9%)通过网络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课外阅读,有136人(15.5%)根本不进行课外阅读

在阅读内容方面,589人(66.9%)课外阅读的内容是学习辅导读物,有87人(9.9%)课外阅读的内容是经典作品,有68人(7.7%)课外阅读的内容是科技读物,有136人(15.5%)根本不进行课外阅读。

在阅读方法方面,有219人(24.9%)仔细阅读并做读书笔记,336人(38.2%)仔细阅读不做读书笔记,有138人(15.7%)快速阅读,有187人(21.2%)随便翻阅。

四、公共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服务的举措

全民阅读自2006年以来,在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下,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全民阅读,是指全体民众、全体社会成员的阅读,即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阅读条件[3]。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大众,为社会民众提供阅读服务和阅读场所的机构,是社会教育的基地,是学校课堂的延伸。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推动留守儿童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帮助留守儿童运用手机进行课外阅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智慧型和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同时更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调查发现留守儿童阅读普遍存在对图书馆认知程度低,阅读资源匮乏、阅读意识不高和阅读方法不当等问题。公共图书馆以服务大众为己任,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是阅读,阅读也是民族文化、人类精神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公共图书馆法》的实行,保障留守儿童阅读

2017年3月公共文化保障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公共文化纳入法律,目的就是指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图书馆服务在内的一切文化服务是具有公平性、均等性和标准化的,不论城区还是农村,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居民者享受平等地阅读权利。美国、日本、韩国、瑞士和俄罗斯等国家均已出台公共文化方面的法律,还有许多国家专门出台了图书馆法等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将阅读纳入法律体系,保障留守儿童在内的弱势群体享有均等公平的阅读权利,这对于农村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共图书馆法》是十九大以后出台的第一部法律,说明文化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正是发展农村儿童阅读的最佳时机,保障留守儿童阅读势在必行。

(二)借助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宣传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顺应时代潮流,肩负起社会“第二课堂”的责任,应当借助社会的力量,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的力量,宣传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在公众的影响力,让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青少年儿童有学习方面的困难会想到去图书馆寻求帮助,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同时,公共图书馆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提升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向政府和财政以及上级机关争取更多地资源及经费,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高公共图书馆自身的软实力,更好地为广大的留守儿童服务。图书馆要大力宣传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重要性,联合社会各方力量,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着力宣传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的活动等,让更多地留守儿童走进图书馆。

(三)以提升全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深入农村,如:以4.23读书日”为契机,下基层到消息蔽塞的农村,向留守儿童宣传和推广公共图书馆。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建立图书流通站,定期提供纸本图书。同时,图书馆须争取上级机关的支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加强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资源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阅读资源。根据不同年龄和年级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需要,准备不同层次的图书。针对大部分留守儿童阅读内容多为对学校课程有帮助的课外读物等特点,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数据库,数据库内容主要是学生教材的扩展和补充,可以根据学科进行分类和分级等,分为: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思想政治等学科,每个学科根据年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级别,一年级对应一级依此类推。同时,数据库还应该包括经典名著以及郑渊洁、杨红樱等著名少儿作家等写的优秀少儿图书。根据不同年龄和年级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需要,准备不同层次的图书。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建立数据库的时候要注意对图书内容进行甄别,选择适合留守儿童心理、生理以及年龄的内容,让图书馆帮助留守儿童进行信息的筛选,让留守儿童可以获取健康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五、结论

图书馆是公共教育的实施者、公共文化的传播者、社会文明的传承者,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基地,要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己任,以特色立馆、服务兴馆、人才强馆为目标,紧随时代步伐,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探索新的服务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服务工作,引导留守儿童好读书,读好书,培养留守少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营造书香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袁曦临.网络数字阅读行为对阅读脑的改造及其认知的影响[J].图书馆杂志,2016,(4).

[2]周坚宇.关于图书馆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指导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3,(12).

[3]周丽丽.试论如何提高少年儿童图书馆利用率[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5).

[4]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问卷图书馆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图书馆
问卷网
飞跃图书馆
问卷大调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问卷你做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