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提升盲生语文教学的探索研究
2018-11-16张新华
张新华
摘 要:面对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盲校教师应深入思考自己的语文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盲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盲生的阅读教学,丰富知识储备;丰富盲生的写作教学,提高写作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突破了盲生单纯使用盲文的限制,为盲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提升了盲校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盲生;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4-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4.094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方面因素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手机、电脑、平板到处可以上网,盲生也不例外,他们通过读屏软件,照样可以上网、聊天、购物、听视频,很多盲生的电脑上网技术娴熟,比老师都用得熟练。现在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特别是手机各种功能的齐全,让上网变得随时随地可以实现。我们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必须要适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活跃思路,根本上说语文教学是属于终身教育的。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盲生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终身教育社会的要求。那么,我们盲校语文教师,该如何合理使用网络文化,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运用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丰富我们盲校的语文教学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信息技术激发了盲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不够,缺乏活力。盲生虽然听觉灵敏,但是生活阅历少、积累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外出行动不方便,对语文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和现象盲生无法看到,更别提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盲校语文课程应重视视觉缺陷补偿,充分利用辅助技术,支持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高。”人们接收外界信息80%是由视觉通道获得的,但是盲生的视觉通道被堵塞了,这就需要盲生充分利用触觉、听觉、嗅觉、动觉等其他感官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电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盲校的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为盲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极大地激发了盲生的学习兴趣。
盲文的摸读和书写是盲生的基本功,是盲生入学后语文学习的第一块内容。以前盲文教学都是通过教师手把手地教盲生摸读,范读让盲生听音,效率比较低下,而且盲生學习方法单一,容易厌倦。《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乐于学习盲文,能积极主动地提高盲文摸读、书写技能。”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盲文字母的范读录音,可以下载到盲生的播放器反复听读。新开发的盲文点字摸读器,盲生可以反复摸读、听读音,可以不受课堂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播音员的范读声音富有磁性,音质优美,而且有相应的儿歌帮助盲生记忆盲文字母,突破了学习盲文的单调、枯燥的情况,大大提高盲生学习盲文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拓展了盲生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盲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盲校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在整个盲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不是仅仅把现成的阅读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盲校语文课程应高度重视盲文和汉语言文字学习的不同特点。盲生的语文学习要重视摸读、书写盲文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应该让学生多度多写,日积月累,使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要让盲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各种辅助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网络中蕴涵着无数的信息,无数的图画、文字、音响,凝聚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印象,它生动形象、富于感性。这些将文字、图像、音响融为一体的材料为盲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重要的情境。盲生由于视力残疾,从小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为载体,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录音朗读、诱导移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对文本的理解。阅读为盲生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文本范例和语言环境,那些文质优美的文本,为盲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机会,开阔了盲生的视野,拓展了盲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学《秋天的雨》,可以让盲生听一听视频中的秋雨,再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中听到的秋雨,来说一说秋雨。说完以后,再来摸读课文,听视频朗读课文,盲生就有了深切的感受,对课文就更容易理解,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也就更加容易了。
三、信息技术丰富了盲生的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是盲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写作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写作水平往往是一个人文化水平的代表,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写作能力综合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为了让盲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尤其应该给他们提供发散性训练,创造性地解决课内外学习和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我们在学习《趵突泉》一课之后,可以让盲生听一听各种喷泉的声音,引导低视生观察喷泉或相关的视频,然后启发、引导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经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新旧知识的整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应该是盲生自己生活的再现,生活的需要,不能用他人的生活代替自己的生活,用他人对生活的认识代替自己的思考。盲生的生活实践、文化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都是写作的基础,所以要挖掘他们的生活实践,丰富他们的积累沉淀,从根本上提高盲生的写作能力。盲生学习、使用的文字主要是盲文,而盲文写作之后,交流的对象、范围主要还是在盲校,这就在盲生和社会之间的交流设置了一道障碍。多媒体的运用、网络文化的兴起,给盲生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引入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对盲生的指导,引导盲生了解社会生活,并将自身感受表达出来。盲生通过读屏软件,接收网上的信息,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键盘输入电脑,可以与更多人分享和交流。不同于传统教学时代,素质教育时代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在网络平台基础上,为盲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实践指导。如在进行写作教学中,围绕一个主题在网络上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在线互动,对盲生提出意见和建议,激发盲生写作兴趣,不断提高盲生写作水平。
网络语言是提倡个性化的,在网络的写作环境下,盲生可以随意地挥洒,任文字在自己的手下轻舞飞扬。尤其是“博客”(Blogger网络日志或网络日记)的兴盛,微博、微信等不断地发展,手机上网的便利,使上网变得越来越方便,发表文章变得越来越容易,随时随地都可以书写,上网发表。网络的便捷更是给盲生网民的写作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不用局限于盲文的写作,而是可以像明眼人一样以我手写我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在网上抒发内心的情感。盲生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和掩饰,而是从真实的视角出发的真实性话语,逐渐构建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构建起一个不同于他人,而又与他人与社会时代文化相互融洽的真正自我,这就是他们真情实感的流露,非常有利于盲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教师对他们的写作,也可以及时予以点赞、批阅和引导,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非常方便,非常自然,同时也拉近了师生关系。
根据上文所述,网络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盲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盲生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盲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盲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从而促进盲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信息时代的盲校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优势,给传统语文教学装上信息時代的轮子,让盲校语文教学能够得到更远、更深、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 翟海珍.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 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 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