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2018-11-16陈继昌

学周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学生素养中学化学实验

陈继昌

摘 要:开展实验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和科学素养。同时,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化学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促使学生能够加强实验探究与创新,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4-009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4.05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务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也就是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和迷恋程度。做好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伟大的瑞典比学家贝齐里乌斯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他讲课不做实验时,去听课者寥寥无几,一旦演示化学实验时,教室里就会挤满了人。所以说生动直观的化学实验最能激起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更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热爱科学,学好化学,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初中课本中的实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师生必须努力做好每一个实验,并且力争补一些有趣的、有针对性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一、根据实验作用分类

1.揭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实验。这些实验内容典型,现象鲜明,能为形成概念、理论提供“生动直观”。例如,在上绪言课时,通过镁带燃烧魔术般的实验以及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等实验时,观察到夺目光辉,看到颜色的变化以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现象,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鼓舞学生的创新,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也有助于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判断,加深他们对化学变化的概念的理解。

2.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实验。利用课本中分量最多的这类实验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不仅可以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从而了解物质的制备原理和用途,而且有助于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知识。例如,酸、碱、盐中的36个演示实验以及几个学生实验,分别有变色、产生气泡及不同颜色的沉淀等较明显的现象。这些奇特现象都会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对这一章节引起足够重视。

3.制备物质的实验。课本中包括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动手实验,既能使课堂活泼,又能使学生掌握制备物质的化学反应原理以及仪器安装的操作方法要求等。

4.化学基本理论来源于化学实验又指导化学实验。化学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是以一定的实验事实做基础,都遵循着以下规律:从实验到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到最后使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科学一般过程。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发现的规律,但也不可墨守成规。

二、根据实验主体分类

1.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授课时表演示范的实验。教师在做示范表演时,对学生既言传身教又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又能活跃课堂,生动直观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他们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做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嗅到刺激性的气味。又如,做细铁丝在氧气力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等这些实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都会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2.学生实验。初中三年级学生正处在旺盛的生长时期,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的阶段,他们对演示实验常常表现为好奇与好问,还喜欢亲自动手“试一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精心组织学生实验,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获得的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实验的方法

1.加强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化学课外实验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训练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基本途径。例如,在教学土壤酸碱性测定课外兴趣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土壤取样方法、样本切割方法、土样浸取方法、土壤改良措施等一系列问题的涵义和必要性。这不仅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树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观点。又如,在教学农药、化肥、激素的使用时,其实药量与药效及药害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但可以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操作使用方法。再如,生石膏加热到170摄氏度左右变成粉末状熟石膏,熟石膏加热水调又生成生石膏。这一制作石膏模具的兴趣活动,则可培养学生“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观点。

2.培养化学实验思维的求异性。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实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盲从,不迷信。其次,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课文怎么样写才更加合理?”“你能想出更精美的词进行描述吗?”“你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学习方法吗?”等等。

化学离不开实验,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和做好化学实践才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尚红艳.化学实验与教学[J].教师,2013(1).

[2] 崔萍,明镜.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与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孟令新.化学实验与教学[J].中國教育技术装备,2009(23).

[4] 刘怀乐.中学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学生素养中学化学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构建促进中职生礼仪素养评价体系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面对差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