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2018-11-16李晓玉周达
李晓玉 周达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在师生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不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由此,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文章从教师和学校两方面探讨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师;学生;学校
作者简介:李晓玉、周达,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7-0036-02
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是突破传统僵化、生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建立在平等、民主、合作、交流、信任的基础上,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关爱。学校也要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共同学习、进步和发展。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必须要处理的、不可避免的一种人际关系。[1]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满足师生和谐交往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心理关系,它体现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着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课业成绩和学校教育行为的发展。[2]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1. 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在传统的师生交往过程中,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对教师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师生之间构建良好、和谐的关系后,教师的角色不再神秘而又遥远,而是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由此,便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和心灵上的交流,通过彼此充分了解,教师会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所遇见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有助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双方互相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者、促进者和启发者的作用。学生则是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因此,师生通过不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朋友式的交往方式,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内心脆弱敏感等原因,尚未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承担起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任,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平等对待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学生的爱,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其每一个侧面的表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决定了其未来成长与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不论是从知识、道德还是教育能力方面都要力争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要提高知识素养。教师不仅要做到心灵美、仪表美,而且还要拥有丰富、广博的知识。当前,经济、科技不断发展,媒体信息传播、更新速度加快,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学生独特的见解和认识也不断提升。因此,教师要跟上时代及学生发展的脚步,仅仅精通专业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实现对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的熟练使用,并不断地给自己的大脑充电,学习最新的思想,了解国内外热门消息,增强自身的阅历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要提升道德素养。小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因此,小学教师要以身作则,这是其职业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特点。小学教师的职责在于育人,不仅要用自己的广博学识去教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质去育人。[3]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实事求是地看待每一位学生。
最后,提升教育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总是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出来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尤为重要。教育能力包括备课能力、组织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能力、客观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和开发综合实践课程的创新能力等等。拥有这些教育能力,不仅可以艺术地处理教学突发行为,还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感和信任感,并主动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的,要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学生受年龄限制,他们总是表现出易于激动,喜怒形于色,容易感情用事,而教师则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社会经验的积累及成熟程度的提高,情感的深刻性也逐渐加强。[4]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理解、信任、欣赏学生,主动接近学生,积极地关注学生。尊重意味着完整地接纳学生,要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和赞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要通过不断引导,帮助他们改正。尊重也意味着一视同仁,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也需要关注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自卑、容易焦虑的学生,要与他们经常沟通,帮助其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勇敢表现自己,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其次,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学生的爱。一名爱学生的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爱事业,爱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不能把尊重和关爱学生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应在一些小细节上给予学生关爱。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矛盾了,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及时化解这一矛盾;当发现学生身体不舒服了,教师就应及时嘘寒问暖,给予他们关爱,等等。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内心产生无比的温暖,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生活中的关爱才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美好的关系,让师生共同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互相成长。
最后,教师要抓住时间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在课下,学生往往处于最真实、放松的状态,教师要抓住课外时间与学生交流,这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时刻。善于抓住时机的教师,一定会充分利用这短暂的课余时间,与学生在一起活动并观察学生,聆听学生内心的声音,获取学生的更多信息,从而对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教师要融入学生的真实状态中,去充分地了解他们,关爱他们,使他们实现健康成长。
三、学校要为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创设条件
1. 学校要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可为每个班级布置一块意见墙,用于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情感。学生把想对教师说的话写在意见墙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或者一些表达在意见墙上给予学生回应,这样教师就更加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便于师生之间沟通,避免了一些尴尬的局面,这样更直接明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并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师生之间的交往环境往往只是在校园内,有时偶尔换一个环境能使师生更好地交流沟通,可以看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也可以发现学生平时在学校未展示出的才能。实践证明,师生共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师生之间创造一个为了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的经历,让师生拥有一生难忘的经历和体验。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平等对待学生,毫无保留地给予学生帮助和关爱;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手段,从而达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 徐猛.小学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3):66-69.
[3] 关浩峰.浅谈小学新型教师与新型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0,(4):46-47.
[4] 张雪珍.重视师生关系在小学德育过程中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1994,(11):16-20.
责任编辑 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