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之新探索

2018-11-16张晴张璐

出版广角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外语导向英语教学

张晴 张璐

【摘 要】 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之《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外语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顺应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坚持产出导向法的指导思想,同时兼顾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既是研究英汉对比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学术资料,也是目前国内英汉语言教学领域颇具思想性、内涵性、权威性和多媒体性的优质实用教材。

【关 键 词】产出导向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英语专业教学

【作者单位】张晴,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張璐,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0.028

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先进的交通和通信技术使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作为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科技、文化沟通的重要手段。我国大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够快速有效地接收国外先进的思想理念,学习和认知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可以大力弘扬传播中华文化,有效提高国家软实力。

束定芳主编的《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系“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之特色主题教程。该书紧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目标和发展趋势,以产出导向法为基础,实现了当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建设和国际互通交流的新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扩展并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有效促进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是一本具有思想性、权威性和关联性,兼顾扩展性和多媒体性的优质教材。

一、教材概况

“新目标大学英语”之《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具体包含三大教学目标。第一,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要求规定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蓝图;第二,新一轮的高校教育和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规定的多元化、自主化和个性化的新方略;第三,各高校根据教育部分层和分级特色教学管理要求而修订的契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外语教学的新导向[1]。该教材通过前期多方考察和调研一线师生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考量当今时代发展变革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特征,在教学性质上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整合。一方面,该教材遵循大学通用英语阶段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规律,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以众多中国经典文化为核心主题筛选了多模态、多视角和多维度的英文阅读资料,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在认知外部世界和发现内心自我的进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英语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和统一。教材兼顾实用性,紧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新增考察范围“中国传统文化”考点,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国文化基本概况和基本文化术语,由表及里地理解中国文化,并能用英文加以正确表达。该教材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16大主题——神话故事和传说、名胜古迹介绍、趣谈饮食文化、茶文化品鉴、传统中医药学和西医对比、年历生肖和传统节气等。每个主题精选三篇文章,进行主题介绍和导入,回顾反思经典,引发读者反思。

二、教材编写与出版理念

1.遵循我国高校外语的教育信息化主题

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该教材编写的指导理念、选材资源、体例设计和载体表征均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当前高等教育的新特点。比如,该教材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和培养人才为导向,学以致用,满足高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新需求;兼顾个体学习者的多层次、多元化学习目的,以用促学。其中,教育信息化显得尤为突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育教学设计应积极运用互联网飞速进步和多媒体信息化普及应用的良机,采取新型混合型教学模式改进过去单一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一言堂,全力促进和引导外语教学活动面向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学习、积极主动探究式自主学习和不受时空限制的混合式学习的新方向前进。”新模式应能凸显语言教学的工具性、文化性、可联系性、实用性、现实可操作性、多程互动性和人文趣味性有机融合的原则,全面调动师生勇于创新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应保证学生教学过程中牢固的主体地位[2]。

2.全新英语教育理念产出导向法贯穿始终

该教材的编写、推广和应用进一步体现了全新的英语教育理念,彰显英语教育改革中产出导向法的众多特征。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认为,产出既是语言学习的动因,又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产出较输入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产生好的学习成效。学生一旦厘清了产出任务的深意和个体的缺项后,便会积极全力地开展广泛输入性学习,查缺补漏,顺利完成产出任务。

该教材的理论基础可追溯为文秋芳及其团队提出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该理论起初是输出驱动假设,旨在推进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后又全面拓展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更名为“产出导向法”。教学整体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大阶段,其核心要求教师应在每一步都能够合适地发挥中介作用和主导作用,进行正向的干涉行为。产出导向法理论在过去十多年来始终进步发展,就当前而言,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关键能力说”和“文化交流说”。教学假设由“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评为学”四大环节构成。教学理念决定教学假设,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共同推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环节遵循“教师主导+师生共建”的有机融合原则,逐步开展“驱动—促成—评价”的内部小循环,步步推导,直至外部N循环。产出导向法目前已进化至第五代,其在理念上突出强调关键能力教育说和文化交流说[3]。

三、教材特征与应用

1.强调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创新教材编写特色

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和编写的该教程,首先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弊端。

教材采取多样的教学和练习设计,鼓励学生拓展学习内容,方便教师灵活引导,激励学生全程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助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教材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程题材和体裁丰富多元化,设置的练习注重效度与人文思辨性。教材注重研究型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材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教研结合的新思路。教材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语言文化,从英汉语言不同的民族思维、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和民族心理的角度展开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的科研探索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在教学中体现自己的科研心得和成果,为课堂增添了教师专业个性特征和学术吸引力。

教材有助于大外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教学的资源共享和互相促进。教材的文章选材精良,编写严谨,选文来自海外著名汉学家的文章和著作,权威学术刊物、主流媒体的报道和采访内容及文学名著名家英译本等,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底蕴。教材既适合英语专业学生深入学习,也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和相关考试备考,还可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最后,该教材的推广和应用为未来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思路。

传统应试教育产物下的教材往往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常强调术业有专攻,导致学生在学习材料分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部分教材过于倚重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却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师在教授作为非母语的语言教学课程和教材时,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一方面,语言课程上的技能培养固然不可缺少,另一方面,外语课程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思辨能力,引领学生掌握多种文化的重要平台。因此,编者认为既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又要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该教材主编束定芳等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本族语文化至少扮演两个重要角色:其一,作为与目标语文化进行对比的手段和工具,能够更透彻地反衬出外族文化的突出特征和本质,同时深化对本族语文化本质特征的领悟;其二,通过本族语文化心理的调适,学生更易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产生正向积极的心理。学生不断加强对母语文化的认知,能培养他们客观评价和分析不同文化的洞察力,有益于更加透彻全面地理解母语和目标语文化[4]。

该教材重视“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学生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拓展国际视野。教材开篇布局强调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编者匠心独运,用英文语篇讲好中国故事,在全书中构建客观、全面和生动的中国观,善于将“中国”和“故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塑造世界的中国观。为此,该教材在每一章均设计了传统文化知识小百科Mini-pedia专题讲解,扩展该单元主题的相关词汇、短语、句型和英汉互译表达等输入性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产出,全面系统地积累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在各单元总结环节,该教材补充罗列了主题词汇表Useful Expression,以英汉对照的方式提供了该主题较规范的词汇、短语等表达方法,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与该主题相关内容的能力和技巧。

2.充分运用外语多样性教学方法,兼顾大外语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教学方法具有相对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教师要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积极创造设置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条件,促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强调教学目标向关注学习需求转变,构建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新常态[5]。于是,结合大外语和专业英语不同课型的要求和学界的理论进展,该教材设计实施了基于POA的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对比研究型课程体系模型,其包含两个层次的课程设计方案,即主题交际活动和背景介绍及主题研究。

第一,主题交际活动。方案如下:(1)学生参与备课,设计与课本主题相关的交际活动。学生设计的活动新颖活泼,包括课本原文双结局小说续写、英汉嫁接文本改编及剧本创作与表演等多种形式。(2)课堂完成交际性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虚拟与主题相关的语境进行语言练习。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学生通过英语解决问题,提高人际交往和语言学习的能力。(3)课后,教师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比如,微信、QQ、雨课堂、微博和扇贝单词等社交平台和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进行高效的管理、反馈、答疑和点评。

第二,背景介绍和主题研究。背景介绍以课文背景事件介绍和场景词汇、语法总结为主,而主题研究的范围就深化为与课文相关的社会时事热点话题或者深入的专题研究, 研究色彩更浓厚,允许学生选取课文中感兴趣的部分展开主题研究。具体步骤如下:(1)形成学习小组进行准备。教学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2)小组成员利用多媒体设备, 在课堂上分别介绍、讲解和展示所编辑的文化背景知识或专题内容。(3)课后教师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申报各级科研创新计划,并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上活动由易到难,教师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课程要求在各个阶段进行灵活调整。

教师可以在使用教材时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更大成效,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够有效对接,实现输入和输出一体化循环。因此,该教材同时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教师同步进行基于英汉对比的教学改革实践,开展以主题为依托的内容型教学模式,在课前、课堂和课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英汉对比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推动大外语和英语专业课程的优化升级。

《中国文化英语教程》的编写和出版是多位英语教育专家和一线资深教师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借鉴了包括产出导向法等国内外英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成果。教材体系的建构凸显思辨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练习设置丰富多样,有效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资源立体多元化,促进混合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教学与科研兼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真正做到师生教学相长。综上,该教材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等层面,力求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语言技能、学习潜能、创新创优能力、人文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安琳,王蓓蕾. 新要求 新视角 新体验——“新目标大学英语”阅读系列教材编写理念与特色[J]. 外语界,2016 (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文秋芳. “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 世界汉语教学,2018 (3).

[4]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王守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 外语界,2016 (3).

猜你喜欢

外语导向英语教学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