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小商品生产的局限性与解决措施
2018-11-16白传奇于文瀛
白传奇 于文瀛
摘 要:中国政府于2003年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但如今东北地区的发展却面临着市场化水平不高,国有企业发展活力不够,民营经济发展不充足;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够;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等问题。所以,在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仍不能放弃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是以,发展东北地区的小商品生产行业,成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东北地区;小商品生产;局限性;解决措施
一、生产小商品的必要性
(一)、小商品的概念
一般说来,小商品是指那些生产所在多辐射面积广、商品款式繁多、消费变化急速、价格相对较低的小百货、小五金、某些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部分文化用品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小商品的品种不断增多,小商品生产的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明显。
(二)、当今时代发展对小商品生产的影响
1、生活水平的改变对小商品需求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程度大大提高,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人们能够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后,人们往往会追求更快捷、更方便、更高端的生活模式。而在其中人们对于小商品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人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有了闲钱之后看到新款式,新功能的小商品便会购买,而旧的但还未坏的小商品便会被放置不用。正因如此,小商品的需求增加,同时小商品生产才会增加。在这里举个反例,在建国初期,我国施行着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当时市场上根本没有款式太多的同功能商品。因为在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个人收入极低,生产的商品只注重质量,不注重外观。这些小商品只要能用就行,人们不能够随意挑选,所以人们所具备的小商品可以使用很久直到用坏才会购买新的。因此人们对小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同时使小商品生产产生了消极性。由此可见,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商品生产是有积极影响的。
2、物流行业对小商品需求的影响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可以以最短的时间买到距离自己远但吸引自己的小商品。而小商品的生产商便不需要仅仅满足周边人群偏好的需要,更可以增加商品的样式来吸引远方的潜在消费者。发达的物流行业就是远方消费者与小商品生产商之间联系的桥梁。物流行业发展促使消费者数量增加,使得小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使小商品生产增加。
对于2000年之前出生的这些人来说,他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比如在以前,如景德镇、德化、石湾、醴陵等地方的陶瓷工艺品做工十分精致,非常出名。然而这种易碎品很不容易运输,且用时较长,在北方对一般人来说求而不得。但是现在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让陶瓷工艺品更多的出现在北方人的家中,致使景德镇、德化、石湾、醴陵等地的陶瓷工艺品产量增加。
3、价值观念对小商品需求的影响
根据价值观的不同,有的人喜欢喜新厌旧,有的人喜欢勤俭节约,还有的人喜欢盲目从众,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了人们对小商品的需求。比如,当新款化妆品出现的时候,有的人就会立即购买,不会在乎自己用没用完以前的化妆品。有一部分人,内心会觉得如果不买新款化妆品就会落伍,自己会被别人看不起,从而买了新款化妆品。还有一部分人,则会选择等旧的用完之后再思量买新款是否合适,最后决定是否购买。然而恰恰是第一、第二种人促进了小商品需求的增加。由此可见,人们的价值观对小商品需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小商品生产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二、东北地区小商品生产的现状和特点
(一)、东北地区小商品生产的现状
1、区域分布
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在该区域多是生产大宗型产品的工厂。而小商品生产厂家一般多集中在接近原材料产地,或接近出售市场所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因此数量有限,产品仅供周边消费使用。
2、生产情况
东北是著名的重工业生产基地,由此可见,东北地区的生产制造能力不容置疑。然而,这种生产制造能力绝大部分偏向重工业上,因此对于小商品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小商品生产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当本地的小商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饱和,为满足全部人所需要的小商品需求,从而不得不从外地购买。
3、销售情况
从上述两点就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小商品生产情况不容乐观。小商品生产厂商能满足,或不能全部满足本地居民需要,因此销售情况处于一个稳定的情况。但是,当外地产品在价格、性能优于本地产品时,本地厂商的销售情况会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厂商缩小生产规模,最终可能导致东北地区小商品生产完全消失。
(二)、东北地区小商品生产的特点
1、生产小商品的特点
一般生产小商品的所在地要多辐射面要广,生产的商品要花样繁多价格要相对较低,且人们的消费变化要迅速。小商品生产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小商品生产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并且小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的自身需要。这种商品的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东北地区生产小商品所具备的特点
东北地区生产资料丰富,足够满足生产大部分小商品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工业产能过剩,使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同时与外地的进城务工人员组成了一大批自由的劳动力。因此,发展小商品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数目完全不必担忧。
三、与江浙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生产小商品的局限性
(一)、地理因素
1、地理位置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江浙地区位于中国东南,其海岸线广布,且内陆水系发达,有利于水运。因此对于出口来说,节约了运输成本。但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与其交壤的国家有俄罗斯、朝鲜与蒙古,隔海相望的有日本与韩国。可是这些国家对东北地区的小商品生产无法带来更大的收益。第一,东北与俄罗斯交壤的部分是俄罗斯的东部。这个地区是俄罗斯全境内城市最少的地区之一,住民也不是很多,是以,消费者过少,出口并不能带来太多收益。第二,尽管中国与朝鲜接壤,但是,目前朝鲜施行完全的社会经济,并且还未对外开放市场,因此小商品无法进入朝鲜市场,更不要说能带来收益。第三,韓国与日本虽然距离东北地区很近,但是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对于国外小商品的进口数额很少。一般进口的小商品为国内生产资源较少的小商品,如纸、一次性筷子等。
2、自然资源的影响
即便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然则东北地区以重工业生产为主。因此,小商品生产得不到足够的资源,致使小商品生产的发展速度极度缓慢。
(二)、历史因素
1、东北地区在历史上的地位
历史上的东北地区一向属于那种名义上统治多于现实统治的区域。即使以武力控制住,但是政府对该地区的治理力度一直不大。好比在唐朝的时候是朝贡关系,宋朝时候东北地区属于辽国的国土,明朝时候就不用说了,东北地区成了满清的发源地,清朝时候才算是真正的领土。也就是说清朝以前,中央与地方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东北地区一直到近代才得到发展,在此之前更不要说小商品生产的出现了。
但随着造船技术的成长以及北方连年的战乱,使权力中心和大量人丁南迁,促使了江浙地区快速发展。小商品的生产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从此,江浙地区的小商品生产一直经久不衰,成为了一个有历史底蕴的产业,在这其中以陶瓷工艺品最具代表性。
2、东北重工业基础对小商品生产的影响
东北地区是建国后当局提议并投资建造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在“一五” 时期, 政府建立的 156 项重点工程中有 58 项建在东北。同时,围绕着这 58 项重点工程,政府又建设了上千个与其相关的项目, 加上几十家“南厂北迁”企业, 使东北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年代 , 东北的工业水平又进一步发展 , 形成了以重工业企业为主体, 以能源、原材料、机器装备、化工、森工和军工等为骨干, 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钢铁、机床、汽车、电站成套设备、船舶、飞机制造基地。
尽管东北重工业的基础十分雄厚,但当初为了发展重工业,消耗了东北大量的资源,因此,目前的东北处在资源匮乏的时代,留给小商品生产的资源不是太多。同时,大部分工业生产所用到的机器设备,并不适用于小商品的生产,是以小商品生产必须购进新设备。但由工业基础所带来的名气,也为生产的小商品的销售制造了不可磨灭的优势。
3、制度对东北地区小商品生产的影响
东北地区是我国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最早、退出计划经济体制最晚的省份之一,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东北地区是施行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目标最早、最彻底的地区。目前,东北三省尽管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国有经济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缓慢,数量较少、比重较低,且国有企业问题比较突出。
从《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中明确指出在规划范围内的95 个地级老工业城市中,尽管大部分城市发展的速度有所加快,但他们的发展方式依旧比较粗放,还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整改;少部分城市的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止,并且他们的主导产业表现出了明确的衰退趋势,调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而在这95个地级城市中,东北地区共占23个城市,达到了24%的水平。其中,黑龙江省6个,吉林省6个,辽宁省11个。
由此可见,经济体制发展的缓慢,使东北地区的制造业进步缓慢。产业没有新的活力的注入,代表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停滞或衰退。同时,小商品生产也根本无法得到发展。
(三)、人文因素
1、当地人性格
东北和江南两个鲜明特点的地域环境和人群特性。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动植物种类多样,四季变化明显。在这片地区生存的人们,为了适应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当地人粗狂、豪迈的性格。在东北地区的世居的少数民族大多具有剽悍、粗犷、率真的性格特性。在汉人进入东北地区后,在该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的影响下,以及东北地区严酷的生活环境的洗礼,逐渐形成了与该地区少数民族相似的性格; 而与之相对应的江浙一带,丘陵山地广布、河流纵横交错、植被生长茂密、气候温暖湿润。在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的生活下,人的性格柔婉、细腻、精明。若是将东北人和南方人相互调换,在长时间的地域环境影响下,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会逐渐本地化。
由此可见,具有粗狂、豪迈、剽悍性格的东北人,对于生产小商品这种小物件其实是完全没有多少的兴趣。
2、高等教育的趋向
东北和江浙地区都有许多高校,但两地高校的教育重点是有所差别的。江浙地区一共有105所本科院校,其中大部分是综合类大学,或经贸类大学。其中在综合类大学中,这些学校的经济类专业也是重点专业。由此可见,江浙地区小商品贸易发达也与高校的教育重点密不可分。
而东北地区的 89所高校,有45所高校是工科类高校,其中出名的有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这些高校都在全国排名靠前。这些工科类高校,大多都是由于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发展,从而为了供应专业人才,才创办的。因此对于经济贸易类人才的培养便比不上江浙地区,所以小商品生产才会发展缓慢,销售情况不能够进步。
3、交通运输对小商品生产的影响
东北地区的铁路运输条件,在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下,使东北内部铁路网络交错密布。但是从东北向南方运输商品的距离较远,用时较长,用度较高,完全没有江浙地区的距离优势。相反,从江浙地区运往北方的情况同样如此。
水运方面对于东北来说不占太大优势。首先,东北地区的河流网络没有江浙地区发达,是以内河航运只能输送到主干江河沿线城市。其次,东北地区只有辽宁南部沿海,但适合修建港口的水域也不太多。而江浙地区海岸线长,有许多天然良港,因此对于出口来说,江浙地区可承受货轮能力大大超过东北地区。
四、解决措施
(一)、充分利用東北地区的地理优势
东北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与环渤海经济区相连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网络较为发达,现代化运输方式比较齐全,建成了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沿海港口为门户、民航、管道运输相配合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东北地区可以针对临近经济区,和所在经济区生产相适应的小商品,利用距离优势,与江浙地区的小商品生产商竞争潜在客户。
(二)、合理利用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
尽管东北地去的工业基础的优势正在逐年减少,但是与江浙地区相比仍拥有巨大优势。东北地区的小商品生产商可以趁着工厂的倒闭,接纳一些自身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话,可以节约了培养人才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同时,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也为小商品生产,带来了大量的技术能力。
(三)、新的政策为东北地区小商品生产带来的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执行,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贸易往来中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也越来越明显。[5]“一带一路”有利于东北地区打造具有区域特点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成为了连接东亚与欧洲的桥梁,增进了两大区域的经济合作。加上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振兴支持政策为东北小商品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为东北地区小商品生产开创广阔发展空间。
(四)、增加对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当今世界处于工业产能过剩的时期,工业产品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但是小商品这种日常用品从不缺少市场,所以东北地区要从注重工业生产向部分注重小商品生产转移。而小商品的生产最终目的是为了销售,所以,培养经管类人才成为重中之重。在东北地区所培养的人才一定会比在其它地区所培养的人才更适合东北地区。因为,当地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了解东北地区的经济情况,节省了适应东北市场所花费的时间。因此,东北地区注重经管类人才培养有助于东北小商品销售,促进小商品生产的发展。
(五)、生产技术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如今所在的科技时代,使流水线上的工人数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自动化生产设备。改进的生产技术有效的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有些小商品的生产机器依旧比不上人工,如,工艺品制造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机器生产最终会取代绝大部分手工生产,而无法取代的手工生产出来的商品,只会成为富人的收藏品,毕竟机器无法体现出制造者的意境。由机器制造的小商品,足够满足一般人的需要。
五、总结
东北地区想要发展小商品生产必须面对自然资源处于枯竭状态;工业优势更加的不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迟缓;高素质经管类人才数量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能力;用于生产小商品所需的劳动力逐年减少等不可避免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东北地区为了促进小商品的生产,对于原材料要学会开源节流;合理利用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与高校联合主动培养高素质经管类人才;提高交通利用率,改善交通管理能力;利用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其他地区劳动力,改善生产技术以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小商品大多属于消耗品,市场上会一直存在需求,这些需求为小商品的生产提供了动力。东北地区只要充分利用环渤海经济区与东北亚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生产与销售小商品,便可以重新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东北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张凤武.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基础研究[J]. 技术经济,2006,(11):35-38+67.
[2]刘长溥. 对外开放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6.
[3]马振庆,肇启新. 东北人性格特征与油画风景的地域性[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02):159-162.
[4]《中国统计年鉴2016》
[5]國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课题组,李红娟,刘现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 经济纵横,2017,(0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