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课程中的适用性及教学策略探讨

2018-11-16牛景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适用性案例教学法高校

牛景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课程中的适用性,指出了审计案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采用多元化考核、案例教学呈现形式要多样化、重视丰富案例库的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激发学生积极性几方面探讨了提升审计案例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法;适用性;策略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实施效果颇为良好。审计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审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和研究审计实务的案例,解释审计的内容并加深理解审计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通过经典案例,引导和组织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训练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较为生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一、审计课程特点及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1、审计课程特點

(1)审计课专业性较强、理论上较为抽象。审计是财会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语言专业性较强,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很多知识需要在理解其逻辑性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此外,很多审计教材,比如较为权威的CPA《审计》教材就是借鉴了西方教材的内容,翻译较为生硬,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总之,学生普遍反映审计教材文字较为生涩,理解难度较大,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和困难。

(2)审计操作性强、实务性要求高。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产生的研究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因此涉及到很多实务流程,然而高校学生都不具备审计实务工作经验,对于审计的流程和基本知识不了解,缺乏敏感性。

(3)审计综合性较强,需要与其他课程结合学习。审计课程与会计、统计学等课程都有联系,其中联系最紧密的是会计,审计学习中要熟悉会计相关知识,要能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计抽样涉及统计学中的抽样方法等内容。因此需要审计教学的老师与学生都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

2、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

(1)可以较好地实现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高校学生不具备审计实践经验,单纯进行概念和理论的讲授与实务对接效果较差,案例就可以成为这样一个桥梁。因为案例都是来源于实务,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一方面可以将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熟悉审计流程,为以后从事审计工作奠定一定实践基础。

(2)利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应用最多的是讲授法,教师是课堂的主动方,学生则是被动方,通过听讲和记录笔记以及简单问答方式来吸收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学习主动性较差,案例分析法则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以主角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形成审计思维。启发、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授学生分析方法的过程。在经典案例讲解中,教师的分析需要注重逻辑性,帮助学生形成审计思维,在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关键性提示,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审计理论进行判断。这些分析、讨论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及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审计思维非常重要。

二、审计案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考试形式制约

受限于传统教育观念,大多数高校对于审计课程的考核仍然是闭卷考试的形式,命题包括概念题、简答题以及较少业务题,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这种情况下,学生更习惯于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案例教学只是作为讲授法的补充,应用范围并不广,也受不到学生的重视。

2、案例教学呈现形式单一

目前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以PPT文字或者口述的方式将案例叙述给学生,然后学生进行简单讨论和分析,最后老师对于学生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提示。一方面,案例呈现形式不够生动,学生读取案例信息积极性不够强,另一方面,受到课堂教学的限制,学生讨论时间较少,教学环境也不够开放,使得学生分析案例更多是以做应用题的模式去思考,难以训练学生应用能力和审计思维。

3、案例资源较少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是应用这个方法的基础。然而目前审计方面案例资源并不丰富,很多教科书的案例是照搬国外案例,与我国审计实务存在较大差别,学生无法从案例中了解我国现在的审计环境,不能很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效果。此外很多案例较为老化,无法与时俱进,与现行教材不能匹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搜集与整理案例的工作量较大,无法保证案例的数量和质量。

4、教师实践经验有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案例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设计案例并且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分析。审计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基础,较强的管控课堂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审计实务经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大多数具备较好的审计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不具备审计思维和审计判断力,这使得审计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只是换一个方式将理论讲一遍,难以深入简出地分析案例,传达自己的审计思维。

5、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个性张扬、崇尚自由,但是学习上主动性较差,不愿意思考,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和配合度欠缺,使得案例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案例教学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在课余查阅资料以及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很多同学对此并不情愿,在课堂案例讨论与分析中,也并不真正参与,只是等着老师最后进行分析和点评,这使得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审计实务和训练应用能力。

三、提升审计案例教学效果的策略

1、采用多元化考核

审计是一个理论與实务相结合的课程,单一考试的考核方式并不是最优化的选择,达不到对知识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的考查,建议有基础的高校可以采用多元化考核的方式,即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相结合。比如理论考核以考试为主,以审计软件实操、撰写实训报告等方式进行实训考核,两种考核各自赋予一定比重,综合构成学生的课程成绩。多元化考核,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重视案例的分析和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能更真实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2、案例教学呈现形式要多样化

案例的叙述除了文字和口述以外,可以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提前发放案例资料给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以及案例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此外,学生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的反馈也可以不局限于课堂回答问题的方式,对于较为综合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讨论,然后以PPT汇报的形式将小组的分析结果呈现出来,同学互评,最后老师点评,这样学生参与度更高,教学效果也更好。此外,仿真审计实训软件的应用也可以极大丰富案例形式,训练学生应用能力。

3、重视丰富案例库的建设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的选取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收集、编写和整理案例,建设案例库,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教学资料收集一些经典案例,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多关注近期信息,多参与实践,并从中收集近期发生的实际案例,对案例可以进行适当加工,使其更适用于教学。总之,选择案例要注意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理论和实务联系起来。

4、提升教师素质

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师一方面应该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要更注意把控课堂的节奏。相较于传统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学节奏与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进度都有直接的关系,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把握讨论方向,并且提醒和控制讨论时间。另外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进一步丰富审计实际操作经验。可以招聘有审计实践经验的老师或者让教师利用假期去事务所挂职锻炼,也可以多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学校开办专题讲座,并与教师多交流沟通,这样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启发与引导学生形成审计思维。

5、激发学生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相关,因此,必须想办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应该增加案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呈现形式上可以多样化,利用多媒体。其次可以将案例分析和讨论汇报纳入课堂考核,可以让学生互评、教师评分,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尽可能参与其中。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教学中是一种适用性较强的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较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符合综合性、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但是也应该注意,为了较好应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与传统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并且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也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1] 王爱玲. 关于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师,2016.

【作者简介】

牛 景(1988—)女,西京学院会计学院教师,中级会计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CPA.

猜你喜欢

适用性案例教学法高校
CLDAS土壤湿度产品适用性评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结构化数据适用性研究
某门头桁架YJK和Midas整体分析及简化设计法的适用性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